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是快速的,近十年來不僅是在知識方面有多元的發展,而且社會工作也受到社會科學知識的發展,在理論知識跟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品質上均有相當多的討論和更開展性的觀點出現。傳統上,社會工作被視之為社會控制的工具,尤其是常將個人和家庭適應不良的因素歸諸於個人的因素或家庭的病理因素,因此,處遇之重點常放在有問題的個人身上,造成一種責備受害者的現象,在這一階段中,社會工作主要處遇觀點都是探究個人問題之起因,而處遇重點也都放在個人心理社會因素上。
這種處遇的觀點隨著生態學概念的引進以及對於人權觀念的重視,社會工作從過去人在情境中的觀點擴大成為人在環境中的觀點,開始關注個人需求發生的原因,也對個人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有了更全面性的觀點作探究,舉例來說,過去對於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在少年的個人身上,作為處遇之焦點,如今則關注在個人因素之外,也會重視他所處的環境對他的行為或內在心理認知所產生的影響,而導致於其可能發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再者,如外籍勞工在台灣社會適應出現問題時,過去會認為勞工個人有問題,現在我們會關注是否外籍勞工的環境和資源之不足,甚至是提供不良的社會環境使其產生問題或需求,因此我們社會工作者稱我們的案主為弱勢者,因此,社會工作者開始重視案主的復原力或韌性、優勢,以及增權,關注個人在生活環境中社會制度法規下所提供的資源是否對他們社會適應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他們無法做良好的適應。
- 第1章 社會工作導論(第1頁)
- 第一節 何謂社會工作(第3頁)
- 第二節 社會工作歷史演進(第12頁)
-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第15頁)
- 第2章 社會正義與公民權利(第23頁)
-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正義(第25頁)
- 第二節 阻礙實踐社會正義的可能因素與解釋(第31頁)
- 第三節 公民權利與社會正義(第34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在實踐社會正義與確保公民權利的角色(第38頁)
- 第3章 社會福利體系與社會工作(第43頁)
- 第一節 社會福利體制理論與類型(第46頁)
- 第二節 社會福利國家體系—以歐美為例(第52頁)
-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服務的供給、分配與輸送體系(第58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服務的服務對象(第64頁)
- 第4章 社會工作的干預方法(第73頁)
- 第一節 社會工作干預與專業關係(第75頁)
- 第二節 社會工作干預的微視方法(第77頁)
- 第三節 社會工作干預的鉅視方法(第83頁)
- 第5章 社會工作與多元文化(第93頁)
- 第一節 文化差異與社會建構(第95頁)
- 第二節 臺灣的多元文化及其對社會工作的意義(第96頁)
- 第三節 少數族群福利服務與社會工作(第103頁)
- 第6章 兒童與家庭社會工作(第115頁)
- 第一節 家庭與多元家庭(第117頁)
- 第二節 兒童發展的相關理論(第123頁)
- 第三節 臺灣的兒童與家庭問題(第125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任務與倫理(第130頁)
- 第7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第139頁)
- 第一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之意義與重要性(第141頁)
- 第二節 青少年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第142頁)
- 第三節 青少年身心發展理論與社會工作(第144頁)
- 第四節 當前青少年社會工作之主要重點與爭議(第148頁)
- 第五節 未來展望:青少年與社會工作服務取向之轉變(第155頁)
- 第8章 高齡社會工作(第161頁)
- 第一節 臺灣的人口老化問題與老人福利服務(第163頁)
- 第二節 高齡社會工作的角色(第173頁)
- 第三節 高齡社會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場域(第179頁)
- 第9章 健康照顧服務社會工作(第187頁)
- 第一節 健康與疾病(第189頁)
- 第二節 健康照顧服務社會工作實施範疇與方法(第192頁)
- 第三節 健康照顧服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式(第196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任務與倫理(第198頁)
- 第10章 精神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第213頁)
- 第一節 現代的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系統(第215頁)
- 第二節 主要精神疾病(第221頁)
- 第三節 精神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評估(第224頁)
- 第四節 個案管理與精神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第237頁)
- 第11章 學校社會工作(第249頁)
- 第一節 社會工作進入學校之重要性(第251頁)
-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與功能(第252頁)
-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第257頁)
-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之模式(第261頁)
- 第五節 學校社會工作之爭議與挑戰(第264頁)
- 第12章 職場社會工作(第269頁)
- 第一節 何謂職場社會工作(第271頁)
- 第二節 職場社會工作的內涵與發展(第273頁)
- 第三節 職場社會工作的實務模式(第277頁)
- 第四節 職場社會工作的困境與展望(第283頁)
- 第13章 司法社會工作(第291頁)
-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的意義(第293頁)
- 第二節 司法社工的歷史演進(第297頁)
- 第三節 司法社工服務對象與場域(第299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領域中所面臨的挑戰(第307頁)
- 第14章 貧窮與經濟弱勢社會工作(第315頁)
- 第一節 貧窮的定義和測量(第317頁)
- 第二節 貧窮的代價與成因(第322頁)
- 第三節 貧窮問題的現況與對策(第326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面對貧窮問題時的角色(第330頁)
- 第15章 物質濫用社會工作(第333頁)
- 前言(第335頁)
- 第一節 物質濫用的意義(第336頁)
- 第二節 有關物質濫用的理論(第344頁)
- 第三節 物質濫用的處遇系統(第346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策略與技巧(第351頁)
- 第16章 科技與社會工作(第359頁)
- 第一節 電信資訊科技與社會工作(第361頁)
- 第二節 電信資訊科技在社會工作中的角色(第363頁)
- 第三節 電信資訊科技在社會工作領域的運用(第367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應用電信資訊科技的爭議與運用的標準(第372頁)
- 第17章 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與倫理(第381頁)
- 第一節 專業價值與專業倫理的意義與功能(第383頁)
- 第二節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的發展脈絡與內容(第388頁)
- 第三節 社會工作價值與專業倫理的抉擇(第392頁)
- 第四節 社會工作專業實際運作的原則(第3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