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麗的國度,一個七歲女孩的陰影。
七歲那一年,她隨父母來到美國,及至二十九歲之際,她才得以宣誓效忠,正式取得美國公民身分。而先前的那二十幾年,她在做什麼? 她在努力埋葬自我。她的英語很爛,老師、同學疏遠她,她只能躲到圖書館;又或者,她在布魯克林街上閒晃,在垃圾堆中找到一些小寶物,而她名為「逛街日」。幾十年來,她最堅定的語言以及人生信仰,唯有父親那句耳提面命:「我是在這裡生的,一直都住在美國!」 她七歲,一個曾經的非法移民者,一段絕望的過去。
一切都是命定的,嗎?
孤剋多災、空亡、血劫,摸骨、通靈和塔羅,在每一次的命運大解析後,有誰能走出本命的陰霾,笑看命裡帶著的凶兆? 算命一事,其實無所不在。每一次的結果,決定了你的人生,也在當下決定了你對未來的看法,決定了你的下一步該往東西南北走。而行過大江南北,拜訪過各路算命好手,顏訥總感覺,每一次的經歷,彷彿未來已呼之欲出,卻又無法真實觸摸得到、無以名狀。是該相信要發大財了,或是好好守護那命裡帶著車關的男友?解惑,或許只是藉口,對自己一直以來的迷茫,才是真的。
電子書 NT$ 273
紙本書NT$390
當社會走向高齡,殺害家人成為常態??
若非台灣媒體只求煽動的基因,台灣老年照護的議題,理應更常上新聞、受到討論的,因為我們也和日本一樣,已經行走在高齡化的社會裡了。 日本NHK之所以成立「照顧殺人採訪小組」,起心動念只為了理解殺人與不殺人之間的界線在哪裡,也就是臨界點在哪裡。只是,他們愈是深入,這之間的界線愈是模糊,因為每個人所面臨的處境不但都不同,其實,這其中的「惡意」,也是都可以被理解的。只是,在制度面,是否能夠彌補? 而閱讀這些故事過後,只願這些被照護者在天之靈,都能理解痛下殺手的家人??
一本與世紀之病共處的療癒之書
身為醫療方面的人類學者,劉紹華得了淋巴癌,卻在不久前,母親才確診為阿茲海默症。前者,如同豢養在身體裡的惡意,後者,則惡意般企圖讓生命徒留。兩種病症交會之後,她們的生活有了全然不同的轉變,那是壓力、病痛、不解、無力等所有負面情緒的總和。 然而,我們讀著這本紀錄誌,全然不見她怨天尤人,只感受到她願以自己畢生所受的學術訓練,完整寫下自己和母親共病的這段期間所面臨的種種考驗,以期為其他病痛之人尋求一種更理性的「與疾病共處」之道。
心虛的人,總說自己是清白的。
幾十年來,美國深陷鴉片類藥物成癮的問題裡,約四十五萬人因此喪生。這些人的死,或許直接源於某種藥物,或許間接為了解決藥物成癮,轉而尋求真正的毒品。而這種藥,便是疼始康定,號稱具有強效的鎮定效果,且無副作用。 製造這款藥的,便是謎樣的薩克勒家族,他們富可敵國,表面上全心奉獻在慈善事業。實際上竟是一脈相承的冷血,寧願把大眾的健康為送上祭壇,也要成就家族的財富。這個故事,說的便是在兩千五百多起訴訟案中,薩克勒家族如何脫罪,而身為一般人的我們,該如何藉由這個故事,為自己的健康破案。
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將失智症比喻為一場旅行,每一處景點,都代表失智症的一種病徵。以旅人的視角,理解失智症,藉此改善患者、照護者的生活。
「心」的生活,不只在於靈性
「心」的生活,不只在於靈性,關於身體的健康,也是重點之一,而飲食、運動正是擁有健康體質的基本。身為科學家的楊定一親自嘗試各種盛行於世的飲食方式,包括斷食、減醣等,並逐漸收攏出每個年齡層所需的體質。調整出符合自身現況的體質,才能喚醒自體的療癒本能,也才能走出依賴藥物、焦慮不安的生活。
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
社群媒體是兩面刃,可以快速累積聲望,也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摧毀一個人的人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面對這種轉瞬間的巨變,而阿滴便是那難以負重的人之一。自從他公開自己身陷憂鬱症的泥淖裡,也就開始了自我重建的旅程。這一年,從不相信自己會痊癒,到看見生命中的光,阿滴這次不教英文,而是想告訴每一個健康的人、每一個仍在病痛中的人,他是如何面對憂鬱,找回自己。這是一本療癒之書,也是預防之書,更是同理之書。
深入百年精神醫學核心爭議的家庭調查史
目前我們所知的諸多疾病,這些病患都曾經歷難熬的人生,因為他們幾乎可說是實驗品、研究對象,只為了為後來的我們找到更好的治療方式、預防之道,甘迺迪家族的羅絲瑪麗如此,本書所提的蓋爾文一家也是。 一家十二個小孩中,有六個患有思覺失調症。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醉心於諸多醫學研究的時代,他們成為科學界、醫界好奇並急於研究的對象,其過程隱而不彰,甚至有人道的疑慮。他們當然為這疾病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絕對值得人們書寫,但他們更是提醒我們,所謂研究,到哪種程度,就必須適可而止。
上帝的手術刀與人類的未來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對多數的我們而言或許陌生,卻有著「上帝的手術刀」這個稱號,使科學家得以對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乍聽之下,實在太過驚人、詭譎,那是否意味著,生物基因容許後天改造?!是,也不是,這也是何以CRISPR的發展,一直處於科學發展、倫理道德的兩難困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佛.道納終生鑽研CRISPR,其成長過程、研究契機、在科學界和其他學者的競合關係、對CRISPR的應用及道德邊界等經歷,無異於一段CRISPR的發展史,她言明過去,也期許未來。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