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金錢迷思,讓消費更理性

文:Stella Huang / 發表日期:2019-05-21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金錢與我們息息相關,偏偏我們時常做出糟糕的財務決策。

 

金錢心理學》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探究我們在金錢方面時常犯下哪些錯誤?並從心理學的角度檢視我們為何犯錯?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精準投資、快速致富的理財書,而是從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小事著眼,直視那些我們親手造成,卻不自知或不願承認的金錢錯誤。

 

承認吧,理性思考很難

 

對機會成本思考不足、利用金融科技減輕花錢的痛苦、太相信自己、高估擁有物的價值、缺乏自制力、活在當下,卻逃避思考未來,作者列出洋洋灑灑的缺點,都是我們做出錯誤的金錢決策的原因。我們很難做到絕對理性,而懶惰的大腦習慣做出容易的決定。

 

舉例來說,很多時候我們看似精打細算,對售價斤斤計較,但我們評估價值的方式,其實經常與價值無關。最簡單的例子,一件60美元的衣服,和一件100美元打6折的衣服,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因為我們更看重「相對」於定價的折扣,更重視金額的百分比,而不是實際金額,因此我們時常屈服於折扣的魅力,掉入商人埋好的陷阱。

 

還有許多人都用過的理財技巧:「心理帳戶」,預先把收入放進不同的信封,做為不同用途的基金。雖然心理帳戶能幫助我們規劃預算,但作者認為,這個做法不是處理金錢的理性方式。因為當收支不平衡時,我們可能會把不同帳戶的錢調來調去,或者沒有確實稽核,導致許多灰色地帶,甚至將支出合理化,用各種寬鬆的會計原則容許自己超支。

 

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錯誤的財務決策?

 

除了很難理性思考,我們還會逃避花錢的痛苦。尤其是信用卡、電子錢包、自動轉帳等金融科技,還有預付、免費體驗都深刻影響了人們的金錢決策。可以預付時,我們往往消費的更多,因為感覺是「未來」才要付費;但付費時又覺得「已經」付過了,信用卡正是用這種時間點的落差減輕花錢之苦,降低我們對於付錢的注意力, 甚至「一鍵完成」,讓我們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花錢。

 

此外,語言、文字、儀式也影響我們的消費習慣,菜單上的可口文案、酒商和咖啡商端出的口感描述,都是以此提升商品價值與體驗期望,讓我們不是在各種產品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在各種產品的「描述」之間做出選擇。看到有機、手工製造、公平交易的字眼,我們往往更願意付出高價,因為它們代表健康、獨特、取得不易。

 

停一來想一想,如何繞過陷阱?

 

即使掌握了這些導致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的心理因素,知與行仍然是兩件事,良好的儲蓄習慣、聰明消費依舊不是那麼容易。但作者仍嘗試提出一些解方,例如如何抵擋特價的誘惑?去想我們要支付多少錢,而不是剩下多少錢。如何不敝帚自珍,高估擁有物的價值?只考慮當下與未來,試著在心理層面把自己和所有物切割開來。如何提升自制力,認真為未來儲蓄?用明確的日期設定退休時間,並試著與未來的自己建立情感連結。

 

更重要的是,時常保持覺察的意識,不時檢視我們對於金錢的思考方式。停下來想一想,隨時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決策點,就有機會打破迷思,讓下一筆花費更聰明。

 

※編輯團推薦書單:

1. 《金錢心理學》

2. 《為什麼我們總是掉進消費投資陷阱?:歡迎來到行為經濟學的世界》

3. 《別想收買我的愛:廣告的致命說服力, 動人文案的犀利解構, 一份提升媒體識讀力的洞察報告書》

4. 《消費心理學:最有力的銷售武器是懂客戶的心理》

5. 《讓她買單, 真的很簡單:讓女人掏空荷包的女性購物心理學!》

6. 《洞察地圖:6大致勝法則, 成功破解消費者心理》

7. 《行銷前必修的購物心理學:徹底推翻被誤解的消費行為, 揭開商品大賣的祕密》

8.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 學會聰明花費
電子書 NT$ 338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你知道自己的金錢心理嗎?
 
★★★★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2017年最佳商業書
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翹楚丹‧艾瑞利「吸金」力作
 
想想看:
你要買一雙中意許久、價值2,800元的跑鞋,店員好心告訴你,5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2,200元。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到那家店去嗎?
 
再想想看:
你要買一套家具,要價88,600元。店員同樣好心告訴你,5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88,000元。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到那家店去嗎?
 
大多數的人都願意為了第一例跑到另一家店去,卻不願意為了第二例再跑一趟。
 
同樣都是節省600元,我們的選擇和行為為何不同?
 
本書作者丹‧艾瑞利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誰說人是理性的!》和《不理性的力量》,善於研究人類的種種不理性行為,此次攜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律師轉行為獲獎作家的傑夫‧克萊斯勒,用詼諧睿智的敘事手法,帶領我們深入人類大腦,探索左右我們對金錢選擇的隱藏性動機。
 
•掏錢付現令人覺得痛苦,刷卡卻會讓人買得更多、買得更快、買到快剁手?
•有些人為了奢華度假豪擲幾萬大洋不心疼,每天卻多花20分鐘開車繞來繞去,只是為了尋找免費的停車位?(是你嗎?朋友。)
•每個月加薪3萬元或年底一次領36萬元,我們為何會把3萬元拿去繳帳單,把36萬元當成享樂基金?
 
生活中充滿各種金錢決策,本書廣泛探討日常議題,從規劃家庭預算、打折特賣、卡債、賭博、房屋買賣、退休儲蓄等,兩位作者揭露我們對於金錢的常見思維,以及在思考金錢時常犯的錯誤,提供具體、實用的建議和忠告,還有一些花錢的小訣竅,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
 
金錢並非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但它影響了我們對生活中其他重要事物的價值判斷,包括如何使用時間、管理職涯、珍惜他人、發展關係、使自己快樂,以及了解周遭世界。所以,購買一本可能會讓所有事物變得更美好一點的書,是不是很值得?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