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扮黑臉,改用愛心說真話,下屬反而自動自發

文:岸見一郎, 小野田鶴 / 發表日期:2023-07-21
     
Photo by Afif Ramdhasuma on Unsplash
 

聽老師說了許多有關稱讚、斥責的想法,我有問題想請教老師。職場中的溝通,免不了有「指示命令」。關於這一點,不知老師有什麼想法?
 


你自己在職場上,又是如何指示部下呢?
 

這個嘛……原則上我會說:「請你做○○」吧。另外我也常說:「這件工作是你擅長的領域吧,所以你接下來就是幫了我大忙。」
 
首先,「拜託」和「命令」不同。所謂「命令」,就是「對方不能拒絕的指示」。從這個角度來看,「去做○○」當然是命令,「請做○○」也是。因為對方很難開口說「我不要」。

而「拜託」就不一樣了,那是「留下讓對方拒絕的餘地的指示」,具體來說有二種說法。一種是疑問句:「你可以幫忙做○○嗎?」另一種則是假設句,例如「你願意做○○的話,我會很高興。」或者是「如果你做○○,就是幫了我大忙。」等說法。這是「讓對方有拒絕餘地的說法」,結果比較能讓對方聽自己的話。
 
為什麼呢?為什麼對方明明有拒絕的餘地,卻反而會聽我的話呢?
 
如果是職場中上司的拜託,部下通常不會拒絕。如果用命令句,部下雖然不會拒絕,但內心卻可能有反彈的情緒。所以就算對方是上司,有時也忍不住會想抗拒。
 
真的是這樣耶。用疑問句或假設句去拜託,部下比較容易老實接受。這可能是因為部下覺得上司把自己當成是對等的對象吧。
 
拜託人做事時只要決定好用疑問句或假設句,就能既輕鬆又順利地請人做事。

可是有不少人排斥這種說話方式。我見過很多身為上司的人,對這種說話的方式有「應該這樣做嗎?」、「這樣做可以嗎?」或者是「不想這樣做」的疑問或抗拒。
 
我自己是不排斥啦。
 
年輕人幾乎都不會排斥這種說話的方式,但年長者好像就比較不能接受了。
 
所以我至少算是「心態年輕」的人吧,對此我還蠻高興的。
 
女性通常不太會排斥這種說法。原本我不應該用男性、女性來區分,不過借一句阿德勒的話來說,就是「不可以模仿男性的壞習慣」。我們絕對不能去模仿有抗拒「拜託」部下,具有威逼心態,倚老賣老的男性上司。

而且也不需要因為自己當上領導人,就特意說一些「作為一個人,你平常不會對其他人說的話」。曾經有剛當上上司的人問我:「我必須改變說話方式嗎?不能繼續使用過去對同事的用字遣詞嗎?」我的回答是:「你完全沒必要改變。」上司和部下之間只是角色不同,但身為人是對等關係。只是角色有了一點變化,完全不需要因此改變用字遣詞,拿出威逼的態度。
 
可是既然是工作,也必須有一些緊張感不是?雖然不是在說剛剛的例子,但我如果不做出明確的指示,重要的工作就可能被放到後面去了。部下可能太過輕視,覺得「明明就沒必要那麼急啊」、「也不用拚成那樣吧」等,因而影響工作的速度,甚至原本可以改善的成果,也改善不了。
 
不需要拿出威逼的態度,意思就是不需要挾帶情緒。「威逼的態度」和「堅定的態度」不同。
 
那其實不太好區分耶,到底哪裡不同呢?
 
所謂「威逼的態度」,是不只當事人,而是連周圍的人看了都會怕的態度。

過去我曾在電車上,遇過其他人的手機鈴聲大響,而手機主人看似是一位女大學生。當她接起電話時,結果我眼前四十多歲的男性突然瞪大雙眼大叫:「妳不知道在車廂內不能講電話嗎?」我嚇了一跳,不禁把為了確認電郵而拿出來的手機收到口袋裡去了,因為那位男性大罵的樣子真的很可怕。這就是所謂的「威逼」言行舉止。不僅是當事人,連周遭的人都覺得好像被罵的人是自己,而沮喪不已。
 
聽老師這麼說,周遭的人即使只是旁觀職權騷擾,也會心驚膽跳。說到這裡我想到一件事,就是過去上司曾命令我的前輩重寫好幾次交出去的報告。那位前輩四十多歲,工作能力很強,可說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他第一次交出去的報告,不管誰來看都覺得他寫得很好。可是那位上司不知道是哪裡不爽,一直挑些小毛病,不斷地要前輩重寫。

明明不干我的事,我之所以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那位上司和前輩透過電郵溝通時,副本寄給許多關係人士。不知道那位上司是不是故意的,他常選在深夜或週末寄出命令前輩重寫的電郵。這種做法連我這個局外人,都覺得冷到骨子裡,而且十分不舒服。幾年過去了,我還是記得很清楚。

這種挖了洞叫人去填,填好後又挖新坑叫人去填,不斷反覆的職權騷擾,根本不應該存在。即使是正確的指正,我想也必須用讓團隊成員都信服的形式,明確傳達。
 
當然你身為上司,不能擺出有如職權騷擾的威逼態度。可是你必須有「堅定的態度」。

用前面手機的例子來說,其實不用大罵,只要提醒她注意就好。我雖然不覺得有必要去提醒她注意,但如果真的要糾正她,也只要用不帶情緒的言詞告訴她:「妳是不是不知道在電車裡不可以講電話呢?」

再舉其他例子來說明吧。有一次我坐在特急電車的對號座位上,看到一位同車廂乘客好像喝了酒,一直在換座位。正巧車掌來了,我就在旁邊看車掌如何應對,結果車掌一來就先自我介紹:「我是特急日本海的車掌。」並接著說:「其他乘客都有買對號座車票,可是你沒有對號座車票,所以我要請你下車。」

他說話時不帶任何一絲情緒,儘管二人後來一度快要推擠起來了,但最終那名乘客還是在下一站乖乖下車了。車掌是一位年輕男性,在附近看著這一切發生的一群女性當中,有一位忍不住讚嘆:「真是太帥了。」即使在旁邊看著也不覺得害怕,這就是「堅定的態度」。
 
該說的話要毅然決然地說但堅定的態度並不是威逼的態度不會讓周遭的人害怕反而會讓人憧憬我希望自己也能這樣
 
►►本文摘自:《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電子書 NT$ 315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下屬叫不動、老犯一樣的錯、業績沒辦法成長,
你是否也扮黑臉扮到心好累?
 
你是用「情緒」還是「對話」在溝通?
當主管最棘手的問題往往源自帶人,即使自己再專業,卻不一定能管得動部屬。鞭子與胡蘿蔔沒有用,面對多元的成員,只要用愛心說真話,不大動肝火也能引導下屬自發工作,讓所有的執行都順利──
 
不斥責:即使是正確的建議,也會因為主管的情緒用字,讓部屬覺得「我被罵了」而無法由衷落實專案,或給予不同意見。
不讚美:誇獎是上對下的情境之一,與其稱讚不如表達謝意,讓部屬能理解「我們共同承擔」,而不是「上下關係」,更能促進團隊心理安全感。
不命令:威逼式的命令不但無法幫助事情推進,更會讓人心生畏懼與反彈,該說的話只要用堅定的態度明確地說,就能讓人更願意接受並事半功倍。
 
共感無階級世代
高壓的權威管理即使有一時成效,也容易引發高流動率或職場霸凌等問題,無法長久。阿德勒的理念認為,好的領導不是威逼利誘來推動員工,而是建立一個可以讓自律的員工靠自己的力量工作下去的環境。站在平等的角度,同理並肯定員工內在的價值,才是現下無階級世代願意共好的職場選擇。
 
日本高效團隊都在用的不內耗、低離職指標原則
阿德勒的管理並非過度理想化的領導論,而是被高效頂尖企業貫徹的領導核心。透過作者與三名執行阿德勒管理的日本頂尖新生代企業家對談,鼓勵新世代領導者只要善用平權與語言的力量,即使股價大跌,離職率高達28%,也能因為導入阿德勒管理學大幅翻轉營收、顛覆團隊氣氛,再創高價值。
 
平等的職場關係才是所有領導的基礎核心,所謂的領導並不需要權威或刻意經營,而是即使沒有人引領,組織仍自如運作。透過本書能幫助你:
 
‧不用動怒、威嚇也能收到高成效。
‧不用誇讚、利誘,也能驅動員工站在你的角度思考並積極處理問題。
‧不用時刻緊盯提醒,部屬就自動自發,甚至還反饋好的建議。
 
吳家德 ▌NU PASTA 總經理、職場作家
周品均 ▌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幸福就是:你喜歡的工作,剛好適合你」,而「領導者的工作,正是一種刻意選擇的幸福方式。」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我更要強調:「領導就是一種服務,用服務思維取代任務思維,打造更多人願意投入的幸福環境,就是領導者的職志。」
「勇氣不是無懼,而是明知畏懼,還會大步向前的人。」而好的領導者,就是這類刻意選擇服務思維、捨我其誰的典範者。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勇氣推薦(以上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序)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