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被討厭的勇氣?好的領導人更需要的是──「不」被討厭的勇氣
文:岸見一郎, 小野田鶴 /
發表日期:2023-07-24
Photo by krakenimages on Unsplash
青野:其實學了岸見老師的領導論,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大家對「被討厭的勇氣」的誤解。很多人真的濫用了這個概念。就是所謂領導人必須有「被討厭的勇氣」的說法吧。有些上司用「就算被討厭,我還是會狠狠地批評!」的脈胳,來使用「被討厭的勇氣」,身為老師的讀者,我真的覺得很遺憾。學習岸見老師的領導論,我感受到的反而是「不被討厭的勇氣」。「不被討厭的勇氣」,這種說法還真有一股不可思議的魔力呢。說到底,「不被討厭」真的需要勇氣嗎?
岸見: 青野先生,你覺得呢?
青野:「討厭」是對方的情感,如果要「不被討厭」,就要訴諸對方的情感。而且對方會如何解讀自己說的話呢?對方的解讀可能和自己預想的不同,就像岸見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就算我沒有一丁點把對方當笨蛋的想法,對方也可能覺得「你把我當笨蛋」,或者是我沒有傷害對方的想法,但對方卻受傷了。這都是實際上常發生的事。不過領導人既然決定要「不被討厭」,就必須去確認對方到底是如何解讀自己的話。可是我想到目前為止,會這麼做的領導人應該很少。上司往往在斥責部下後,單方面認定「他一定可以理解,我罵他是因為愛他」。既然決定要「不被討厭」,上司就必須確認部下是否真的認為這是上司的愛。上司確認後如果發現自己的認知和現實之間有落差,也必須修正軌道才行。所以當領導人真的需要勇氣。自己主動去找出錯誤,發現錯誤後就要認錯並修正。我認為這是很需要勇氣的事。
岸見: 「被討厭的勇氣」真意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站在優勢立場的上司即使充滿「我要抱著被討厭的勇氣!」的熱情,通常也不會發生什麼好事。我認為自以為「被討厭也無妨」的上司,在討論勇氣問題之前,他們可能省略了必要的步驟吧。
青野:步驟的問題嗎?就是要花時間對話,是吧。可是站在領導人的立場,即使知道對話很重要,有時就是抽不出時間。這也想做,那也要做,想做的事一大堆,結果時間就不夠用了。這麼一來,和部下有些意見不合時,很容易就浮現「真的很煩!」、「你快點給我整理好!」的情緒。
岸見:是啊。就算那時你沒有大聲怒吼,當你有「想讓對方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的想法時,領導人和部下之間的權力鬥爭就已經開始了。所謂權力鬥爭,說白了就是「吵架」,上司如果強迫推行,部下或許會聽話,但絕對不會欣然接受。所以總有一天部下會爆發吧。這真的很難。即使如此,上司還是不希望被部下討厭。親子關係也有類似的場景,父母也不希望被小孩討厭。身為上司想給部下意見,身為父母想給小孩意見,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想法。此時因為擔心「我這麼說會不會被討厭啊」,該說的話反而不說,這種人就是只關心自己的上司、父母。因為這種人只注意到「別人會如何想我」,就等於只關心自己的事。這種領導人如果能變成不只關心自己的事,還能關心組織甚至是社會、世界的領導人,我想許多事自然就會因此改變。領導人必須傾聽部下的意見。但另一方面,有些時候也必須對部下說出該說的話。這並不是職權騷擾。就算部下還沒做好準備接受這樣的指摘,或者是這樣的指摘會讓部下感情用事,上司還是必須說出來。所以上司真的不能極度在意甚至害怕部下的臉色。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想上司的確也會面臨必須抱著「被討厭的勇氣」的場景。話雖如此,但上司也不是硬拉著部下前進就好。
青野:道理我懂,但真要去做卻很難。不過岸見老師在書中和演講時,都有具體說明在那樣的場景下怎麼說才好,十分有助於實踐。舉例來說,對於不想上學的小孩,老師建議與其命令小孩「去上學!」不如建議他「你要不要去學校看看呢?」套用在公司上,是不是就像是「你可不可以開始準備下週的簡報呢?」
岸見:不要用命令句,而用問句,或者是用假設句,如:「如果你肯這麼做,我會很高興(幫了我大忙)」,留下讓對方拒絕的餘地。雖然要拒絕上司說的話很難,但部下聽了感受可是大為不同。沒有拒絕的餘地就容易產生反彈的情緒。當然每個人解讀的方式不同,所以還是必須要確認對方的想法。現實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場合,必須說出對方聽了覺得很刺耳的話,例如對於老是無法提升業績、失敗連連的部下說「再這樣下去,你覺得會怎樣呢?」等。此時,我認為上司應該對部下使用敬語,因為你們只是立場不同,但卻是關係對等的人。不過即使用了敬語,當上司說出「再這樣下去,您覺得會怎樣呢?」等話時,部下還是有可能把這句話當成是上司對自己的諷刺、威嚇甚至是質疑。所以上司和部下之間平常就必須建立不會讓部下這麼想的關係。這很費工夫,雙方必須一再地對話。
►►本文摘自:《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EPUB
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電子書 NT$ 315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下屬叫不動、老犯一樣的錯、業績沒辦法成長,
你是否也扮黑臉扮到心好累?
▌你是用「情緒」還是「對話」在溝通?
當主管最棘手的問題往往源自帶人,即使自己再專業,卻不一定能管得動部屬。鞭子與胡蘿蔔沒有用,面對多元的成員,只要用愛心說真話,不大動肝火也能引導下屬自發工作,讓所有的執行都順利──
‧不斥責:即使是正確的建議,也會因為主管的情緒用字,讓部屬覺得「我被罵了」而無法由衷落實專案,或給予不同意見。
‧不讚美:誇獎是上對下的情境之一,與其稱讚不如表達謝意,讓部屬能理解「我們共同承擔」,而不是「上下關係」,更能促進團隊心理安全感。
‧不命令:威逼式的命令不但無法幫助事情推進,更會讓人心生畏懼與反彈,該說的話只要用堅定的態度明確地說,就能讓人更願意接受並事半功倍。
▌共感無階級世代
高壓的權威管理即使有一時成效,也容易引發高流動率或職場霸凌等問題,無法長久。阿德勒的理念認為,好的領導不是威逼利誘來推動員工,而是建立一個可以讓自律的員工靠自己的力量工作下去的環境。站在平等的角度,同理並肯定員工內在的價值,才是現下無階級世代願意共好的職場選擇。
▌日本高效團隊都在用的不內耗、低離職指標原則
阿德勒的管理並非過度理想化的領導論,而是被高效頂尖企業貫徹的領導核心。透過作者與三名執行阿德勒管理的日本頂尖新生代企業家對談,鼓勵新世代領導者只要善用平權與語言的力量,即使股價大跌,離職率高達28%,也能因為導入阿德勒管理學大幅翻轉營收、顛覆團隊氣氛,再創高價值。
平等的職場關係才是所有領導的基礎核心,所謂的領導並不需要權威或刻意經營,而是即使沒有人引領,組織仍自如運作。透過本書能幫助你:
‧不用動怒、威嚇也能收到高成效。
‧不用誇讚、利誘,也能驅動員工站在你的角度思考並積極處理問題。
‧不用時刻緊盯提醒,部屬就自動自發,甚至還反饋好的建議。
吳家德 ▌NU PASTA 總經理、職場作家
周品均 ▌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幸福就是:你喜歡的工作,剛好適合你」,而「領導者的工作,正是一種刻意選擇的幸福方式。」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我更要強調:「領導就是一種服務,用服務思維取代任務思維,打造更多人願意投入的幸福環境,就是領導者的職志。」
「勇氣不是無懼,而是明知畏懼,還會大步向前的人。」而好的領導者,就是這類刻意選擇服務思維、捨我其誰的典範者。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勇氣推薦(以上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序)
你是否也扮黑臉扮到心好累?
▌你是用「情緒」還是「對話」在溝通?
當主管最棘手的問題往往源自帶人,即使自己再專業,卻不一定能管得動部屬。鞭子與胡蘿蔔沒有用,面對多元的成員,只要用愛心說真話,不大動肝火也能引導下屬自發工作,讓所有的執行都順利──
‧不斥責:即使是正確的建議,也會因為主管的情緒用字,讓部屬覺得「我被罵了」而無法由衷落實專案,或給予不同意見。
‧不讚美:誇獎是上對下的情境之一,與其稱讚不如表達謝意,讓部屬能理解「我們共同承擔」,而不是「上下關係」,更能促進團隊心理安全感。
‧不命令:威逼式的命令不但無法幫助事情推進,更會讓人心生畏懼與反彈,該說的話只要用堅定的態度明確地說,就能讓人更願意接受並事半功倍。
▌共感無階級世代
高壓的權威管理即使有一時成效,也容易引發高流動率或職場霸凌等問題,無法長久。阿德勒的理念認為,好的領導不是威逼利誘來推動員工,而是建立一個可以讓自律的員工靠自己的力量工作下去的環境。站在平等的角度,同理並肯定員工內在的價值,才是現下無階級世代願意共好的職場選擇。
▌日本高效團隊都在用的不內耗、低離職指標原則
阿德勒的管理並非過度理想化的領導論,而是被高效頂尖企業貫徹的領導核心。透過作者與三名執行阿德勒管理的日本頂尖新生代企業家對談,鼓勵新世代領導者只要善用平權與語言的力量,即使股價大跌,離職率高達28%,也能因為導入阿德勒管理學大幅翻轉營收、顛覆團隊氣氛,再創高價值。
平等的職場關係才是所有領導的基礎核心,所謂的領導並不需要權威或刻意經營,而是即使沒有人引領,組織仍自如運作。透過本書能幫助你:
‧不用動怒、威嚇也能收到高成效。
‧不用誇讚、利誘,也能驅動員工站在你的角度思考並積極處理問題。
‧不用時刻緊盯提醒,部屬就自動自發,甚至還反饋好的建議。
吳家德 ▌NU PASTA 總經理、職場作家
周品均 ▌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幸福就是:你喜歡的工作,剛好適合你」,而「領導者的工作,正是一種刻意選擇的幸福方式。」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我更要強調:「領導就是一種服務,用服務思維取代任務思維,打造更多人願意投入的幸福環境,就是領導者的職志。」
「勇氣不是無懼,而是明知畏懼,還會大步向前的人。」而好的領導者,就是這類刻意選擇服務思維、捨我其誰的典範者。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勇氣推薦(以上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