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幫助爸媽走出焦慮
文:柯書林 /
發表日期:2025-02-12

一點不誇張,幾乎每天都有憂心忡忡的大人,想要找我商量「現在年輕人」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外乎:
「為什麼孩子在家老是臭著一張臉?問了他老半天,就只會用一句『不知道』敷衍,但是看他跟同學倒是有說有笑,莫非現在年輕人都是這副模樣?」老爸邊問邊搖頭。
「我們家爸爸平時在外地工作,比較忙碌,難得碰面,父子倆卻每每為了課業成績大吵。現在年輕人講話衝,我夾在中間,真的好為難……」媽媽講到眼淚都快掉下來。
「現在年輕人整天抓著手機一直滑,更離譜的是,只是唸他們兩句就嫌管太多!唉,真不知他們以後要拿什麼本事在社會立足?」老師一臉無奈地說。
這些在大人口中,問題很大的「現在年輕人」,就是已經進入「青春期」,正在學習怎麼轉大人的青少年孩子們。
更早熟的小大人,也是更晚熟的真大人
現在的年輕人既是更早熟的小大人,又是更晚熟的真大人。
以往對於青春期的定義是國、高中生,也就是十二到十八歲。但如果是以醫學定義來看,青春期從分泌性腺激素開始,過去這樣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在十四歲的孩童身上,然而隨著醫療、衛生改善、營養愈來愈好,現在有許多十歲孩童,已經出現了青春期的徵兆。
以女孩為例,在英、美等高度開發國家,十二、十三歲的女孩就有超過半數進入生理期。因此也開始有人主張,青春期應該提早從十歲計算起。況且從小接觸更多元網路訊的的他們,很多想法、觀點也的確開化得更早。
另一方面,因這個世代家家戶戶生得少,父母往往投注更多資源在孩子身上,於是被照顧得更周全的他們個個都「頭大四肢細」似的,成了想特別多,又超怕因選錯而失敗的慢熟世代。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在二○二三年台灣男性初婚年齡約為三十三歲、女性為三十一歲,而平均生育年齡達到史上新高的三二.四歲,相較於十年前提高了近一歲。當晚婚、晚生,加上經濟獨立也晚,象徵著現代年輕人的青春期正向前且往後的「延展」。
長達15年超長青春期,父母陷入長期焦慮
仔細想想,青少年孩子的叛逆、冷漠,的確大多是從國小的中、高年級開始。許多父母不禁感嘆道,那個原本乖巧可愛、貼心溫暖的小心肝,怎麼長大以後就「變身」成了,動不動就嘶吼咆哮、甩門出走的大暴龍?
這種「爸媽動輒得咎、子女情緒高漲」的親子衝突,通常會在孩子的國、高中(職)時期進入高峰,等到孩子二十多歲出了社會,情況才會稍稍緩解。
如果從孩子開始會「一言九頂」,到他不得不自力謀生的十歲至二十五歲定義為延展的青春期,那麼對於所有家庭成員來說,就是一段長達十五年、一個不小心就會「火燒全家園」的漫長歲月。
面對愈演愈烈的親子衝突,每一位父母都無可避免地處於長期焦慮的狀態。於是身為現代年輕人的家長最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十幾年的「接招」過程中,你/妳自身的能量夠不夠?
畢竟,孩子的青春期這麼長,在平安「下莊」之前,萬一爸媽自己的壓力過大,弄到連自己也撐不下去,那整個家可是真的會分崩離析喔!
老實說,天底下的孩子何其多,最難教的,就屬自己的子女。
其實,大人們要在相對複雜的現代社會裡討生活,能力當然是一點也不差,但為什麼就是拿自己家裡的「小大人」沒辦法?說穿了,都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即便爸媽在管教和要求上從未少過,但只要碰上小孩堅決「耍賴」,最終便難以貫徹。
現在的年輕人既是更早熟的小大人,又是更晚熟的真大人。
以往對於青春期的定義是國、高中生,也就是十二到十八歲。但如果是以醫學定義來看,青春期從分泌性腺激素開始,過去這樣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在十四歲的孩童身上,然而隨著醫療、衛生改善、營養愈來愈好,現在有許多十歲孩童,已經出現了青春期的徵兆。
以女孩為例,在英、美等高度開發國家,十二、十三歲的女孩就有超過半數進入生理期。因此也開始有人主張,青春期應該提早從十歲計算起。況且從小接觸更多元網路訊的的他們,很多想法、觀點也的確開化得更早。
另一方面,因這個世代家家戶戶生得少,父母往往投注更多資源在孩子身上,於是被照顧得更周全的他們個個都「頭大四肢細」似的,成了想特別多,又超怕因選錯而失敗的慢熟世代。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在二○二三年台灣男性初婚年齡約為三十三歲、女性為三十一歲,而平均生育年齡達到史上新高的三二.四歲,相較於十年前提高了近一歲。當晚婚、晚生,加上經濟獨立也晚,象徵著現代年輕人的青春期正向前且往後的「延展」。
長達15年超長青春期,父母陷入長期焦慮
仔細想想,青少年孩子的叛逆、冷漠,的確大多是從國小的中、高年級開始。許多父母不禁感嘆道,那個原本乖巧可愛、貼心溫暖的小心肝,怎麼長大以後就「變身」成了,動不動就嘶吼咆哮、甩門出走的大暴龍?
這種「爸媽動輒得咎、子女情緒高漲」的親子衝突,通常會在孩子的國、高中(職)時期進入高峰,等到孩子二十多歲出了社會,情況才會稍稍緩解。
如果從孩子開始會「一言九頂」,到他不得不自力謀生的十歲至二十五歲定義為延展的青春期,那麼對於所有家庭成員來說,就是一段長達十五年、一個不小心就會「火燒全家園」的漫長歲月。
面對愈演愈烈的親子衝突,每一位父母都無可避免地處於長期焦慮的狀態。於是身為現代年輕人的家長最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十幾年的「接招」過程中,你/妳自身的能量夠不夠?
畢竟,孩子的青春期這麼長,在平安「下莊」之前,萬一爸媽自己的壓力過大,弄到連自己也撐不下去,那整個家可是真的會分崩離析喔!
老實說,天底下的孩子何其多,最難教的,就屬自己的子女。
其實,大人們要在相對複雜的現代社會裡討生活,能力當然是一點也不差,但為什麼就是拿自己家裡的「小大人」沒辦法?說穿了,都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即便爸媽在管教和要求上從未少過,但只要碰上小孩堅決「耍賴」,最終便難以貫徹。
管也不是、放手又不安的教養兩難
這麼說來,父母該更加嚴格管教嗎?只要曾與子女「過招」幾回的家長都知道,嚴格管教到頭來,多以兩敗俱傷收場。
那麼,難不成做父母的要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虛度人生嗎?這當然更加不可!任誰都明白「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
於是,就有愈來愈多家長被卡在「管也不是」、「放手又惶惶不安」的教養兩難中。苦不堪言之際,要是又看到家裡那個「理應」愈大愈懂事的小大人,卻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那明知不該說的難聽字眼,就這麼脫口而出了!
更令人鬱悶的是,剛把狠話放完,回到房裡,依舊不知道該怎麼做好一個為人父母的角色……因為多年實務經驗,我看過無數大人們與青少年孩子互動時的盲點,幾乎所有大人都試圖想搞懂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心態,反而洩漏了父母壓根不清楚,自己陷入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局面?
其實,孩子的成長環境正在轉變,新世代爸媽的教養議題也在改變。
早期父母來晤談室,大多是抒發「我家小孩怎麼講不聽」的不滿;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新世代爸媽,希望我可以告訴他們:「該怎麼跟小孩當朋友?」這代表新世代父母也意識到,他們需要以更同理的方式,去引導、陪伴青少年孩子面對這段轉大人的過程。
深入校園近三十年,服務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我可以先跟所有的家長打包票:無論此刻你們的親子關係有多惡劣,一定會有平安度過叛逆期的那一天!只要大人的心能定,沒有什麼親子難關是過不去的。期待透過「減法教養」的概念與方法,為那些陷入教養兩難中的大人們,服下一顆定心丸。並且幫助你:看懂問題背後的壞(WHY)力量,找出應對的好(HOW)方法。
►►本文摘自:《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必修!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 面對孩子進入「超長青春期」,走出焦慮、得到療癒的新教養守則》
EPUB
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必修!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面對孩子進入「超長青春期」,走出焦慮、得到療癒的新教養守則
電子書 NT$ 294
紙本書 NT$ 420
本期內容簡介
那些讓爸媽搖頭嘆息、暗自落淚的親子衝突場面,其實都有百憂解,
把自己活好,就是把孩子教好的第一步!
明明小時候很可愛,怎麼愈長大愈講不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之間的對話模式,只剩嘶吼咆哮、甩門出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原以為只要熬過12至18歲這6年就好;沒想到,隨著這一代的早發育、晚婚晚生、經濟晚獨立,孩子提前人小鬼大、遲不跨入職場,他們的青春期也延展到了10至25歲。面對人類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漫漫教養路上的苦與累,長期處於親子衝突第一線的K老師都知道。
擔任校園臨床心理師近30年,輔導陪伴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被無數家長、老師稱為「百憂解」的K老師(柯書林),在這本書裡以輕鬆幽默的敘事方式,真實還原診療室的晤談現場,完整模擬青少年慣用的對話模式,帶領家長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緒背後的壞力量(WHY),找到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好方法(HOW)。
【巧而準溝通術】 X 【心理專業圖解】 X 【真實案例剖析】
那些令家長苦惱氣憤,又不知如何是好的親子地雷區,都有神破解:
拒絕上學/人際問題/手機網路成癮/自我要求過高/拖延症
抱怨大人偏心/少年公主病/太早戀愛/校園霸凌/說謊偷竊
學會利用一張「親子關係教養推背圖」,看懂你和孩子之間的愛與債:
父母必修|親子關係投資學:檢視教養屬性、判斷多空趨勢、持續長線投資
管教必知|減法教養新守則:有益健康又有效的罵小孩秘訣、他領情你輕鬆的管小孩方法、
利用發放零用錢,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減法教養並不是對子女管教放牛吃草,而是在理解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脈絡後,
幫助孩子從「兒童已達、成人未滿」的準大人,長成為自己人生負責的真大人!”
——資深校園臨床心理師 K老師(柯書林)
專文推薦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暢銷書《過曝世代》作者
把自己活好,就是把孩子教好的第一步!
明明小時候很可愛,怎麼愈長大愈講不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之間的對話模式,只剩嘶吼咆哮、甩門出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原以為只要熬過12至18歲這6年就好;沒想到,隨著這一代的早發育、晚婚晚生、經濟晚獨立,孩子提前人小鬼大、遲不跨入職場,他們的青春期也延展到了10至25歲。面對人類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漫漫教養路上的苦與累,長期處於親子衝突第一線的K老師都知道。
擔任校園臨床心理師近30年,輔導陪伴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被無數家長、老師稱為「百憂解」的K老師(柯書林),在這本書裡以輕鬆幽默的敘事方式,真實還原診療室的晤談現場,完整模擬青少年慣用的對話模式,帶領家長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緒背後的壞力量(WHY),找到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好方法(HOW)。
【巧而準溝通術】 X 【心理專業圖解】 X 【真實案例剖析】
那些令家長苦惱氣憤,又不知如何是好的親子地雷區,都有神破解:
拒絕上學/人際問題/手機網路成癮/自我要求過高/拖延症
抱怨大人偏心/少年公主病/太早戀愛/校園霸凌/說謊偷竊
學會利用一張「親子關係教養推背圖」,看懂你和孩子之間的愛與債:
父母必修|親子關係投資學:檢視教養屬性、判斷多空趨勢、持續長線投資
管教必知|減法教養新守則:有益健康又有效的罵小孩秘訣、他領情你輕鬆的管小孩方法、
利用發放零用錢,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減法教養並不是對子女管教放牛吃草,而是在理解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脈絡後,
幫助孩子從「兒童已達、成人未滿」的準大人,長成為自己人生負責的真大人!”
——資深校園臨床心理師 K老師(柯書林)
專文推薦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暢銷書《過曝世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