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休長假或離職,在生活中也可以練習出走

文: Rachael O'meara / 發表日期:2023-08-01
   

如果說,你很需要出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無法休長假或離職,要如何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工作、照顧他人,或是擔任親職),同時又能暫停一下呢?答案比你想的還要簡單。請開始把一些行動融入你的生活中,這樣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替你正在做的事情帶來一些轉變。
 
心力交瘁,是發自心底的提醒,呼喊你聆聽內心的渴望,有意識的改變節奏,就會看到新解方。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想出走就出走,想回來就回來!依照目前的生活狀態,協助你彈性規畫活動,衡量風險、時間、預算。無須離開工作,將出走融入每天日常,若要休長假或轉職,也能夠確保讓你安全成功的回到啟程之處。作者是轉型領導力教練,在任職Google期間,成功倡導將日常出走融入工作和生活中,並且融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設計非常務實的規畫與練習方法,幫助讀者打造個人出走計畫,練習全新的生活思維。
 

休假是一種奢侈享受。如果說,你很需要出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離職對你來說,都不是你的選項,那麼,你有什麼辦法呢?你要如何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工作、照顧他人,或是擔任親職),同時又能暫停一下呢?答案比你想的還要簡單。請開始把一些行動融入你的生活中,這樣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替你正在做的事情帶來一些轉變。
 
◆ 為了向科技說不而暫停: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那樣,即使你不把這個當作主要的暫停類型,但是如果把它當作一天或更長時間的實驗,仍然值得一試。
◆ 為了更新目標而暫停: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把你一直想要開始的某個想法或是計畫付諸行動。
◆ 為了改變生活而暫停:用較健康的生活方式過一週(例如,不吃油炸食物)或是開始執行一項新的健身方案(例如,每週健走或慢跑一次)。
◆ 為了改變心靈而暫停:把一兩天的時間投注到一項新的倡議,也就是把這些時間用來釐清自己希望如何改變。
◆ 為了改變意圖而暫停:每天設定你的意圖,目標鎖定會讓你快樂的事。
 
即使時機不是很理想,也不要放棄採取暫停措施的想法,也可以把下個星期的時間都用來暫停,這樣就能夠將這些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關鍵是要採取行動,改變你目前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徹底脫離你現有的世界,或者是先邁開一步,做一件會讓自己更快樂、更滿足,或是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意義的事。
 
如果你確實有時間和資源去某個地方旅行,那就去做吧!規畫一個人的旅行。每年都來一次個人旅行,這是反思自己的人生、里程碑和個人成長的好方法。你可以利用一個週末、一天,或是任何長度的時間來進行,只要對你而言可行就好。我知道,放縱自己遠離現有世界而沉浸個人時光的方法,可能令人望之生畏。獨自一人造訪美麗的地方,可能讓人感到不太自在。然而,獨處的魔力之一就是能夠去探索你為自己創造的體驗。根據你的條件,在你想要的時候,去你想要的地方。把它看作是另一種自我照護的行為,去關注內心的自我。就算為時只有24小時,也是另一種可以找到你舒適圈之外的魔法的實驗和機會。畢竟,我們不是總被認為應該和別人在一起嗎?雖然我們被期望這麼做,但絕非必須如此。與自己獨處,其實就是針對上面已經提到的所有事情,給予自己承諾。這麼做真的有用,除了你自己,沒有人需要被優先考慮,這是一種把注意力放在對你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新方法。


 
  ►►本文摘自:《出走,找回你的內在力量


出走,找回你的內在力量:回應心底的疲憊與渴望,斷開委屈與迷茫,突破慣性,微調步調,重回身心最佳狀態
電子書 NT$ 280
紙本書 NT$ 400
本期內容簡介
 
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想出走就出走,想回來就回來!

無論工作、感情或創傷事件,別急著從一件事跳到下一件事,
你需要有意識的與心同在,來一次身心靈小探險,將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依照目前的生活狀態,協助你彈性規畫活動,衡量風險、時間、預算
出走無須離開工作,融入每天日常,幾分鐘呼吸、學習或運動,周末或小旅行,
若要休長假、轉職、生涯轉換,也能夠確保讓你安全成功的回到啟程之處。
 
作者是轉型領導力教練,在任職Google期間,成功倡導將日常出走融入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的調整身心靈,就能促使新的想法和習慣出現,帶來更正向的改變。本書融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設計非常務實的規畫與練習方法,幫助讀者打造個人出走計畫,練習全新的生活思維。
★最近覺得不太對勁,可能是需要「出走」的訊號:
◎過去你熱愛工作,現在卻感到厭煩
◎工作表現向來不錯,最近卻屢遭主管批評
◎盯著社群網站的時間變多了,不斷查看訊息、動態、郵件,事事秒回
◎人生中突然出現大變化,或是生活突然面對巨大挑戰
★出走,為生活和工作帶來最大的益處
◎打造有效的轉換:生產力與放鬆的能力成正比,處在過度緊張或精神困頓時,會陷入情緒低潮,依循渴望而行時,可以更專注、快樂、健康,感到滿足。
◎練習擺脫慣性思考模式:「覺得自己不夠好…再也無法忍受…我做不到」,消除大腦的負面防衛機制,遠離恐懼和焦慮。
◎更懂得照顧和認同自己的情緒:認真感受當下也是出走,專注去看、去聽、去感覺,不做任何評判。
◎發現新的熱情:發展新的興趣和方向,或引領你的人生轉往一個全新的職涯跑道,也可能為你引介新的朋友圈。
◎心靈排毒,幫自己充飽電:選擇一段時間遠離數位產品,對周遭感知更敏銳,讓想法煥然一新,正如充到飽的電池可以更持久耐用

★名人熱情推薦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情緒勒索》作者
藍白拖|背包旅人
江湖人稱S姐|職場力部落客╱商周專欄作家
雅莉安娜.哈芬登|《哈芬登郵報》創辦人
★各界推薦
「扣掉所謂的上班時間,你都在做甚麼?」這是我在協助對於人生或職場充滿困惑者規畫職涯時,常常會問的問題。通常我會再問:「假設不工作,你有多少的現金流可以生活?有什麼想達成的目標?」當下我會協助對方判斷是把暫停的時間定義為「享受生活」或「努力生存」,畢竟生存和生活是兩碼子事。
本書重點放在人生的暫停或出走,列出哪些時刻需要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中的某些刺激,而開始嘗試體驗暫停的力量,可能是工作,感情,家人,健康等等。出走,其實是為了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認同嗎?──江湖人稱S姐,職涯規劃專家
作者透過科學驗證的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和自己連結,並且推敲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珍視的。──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哈芬登郵報》創辦人
作者掌握了如何讓人生過得精采的關鍵要素:定期出走,或放個假,讓自己採取的行動與內在的聲音再度進行校正。工作上的暫停,無論是暫停一分鐘、一天,或是一個星期,都是讓你進行有意義的下一步行動的基本要素。──珍妮.布萊克(Jenny Blake),《軸點》作者
如果你曾經歷過撞牆期,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作者很清楚那種感受,因為她也曾經歷過那樣的階段。本書是有見地的、可以讓你按圖索驥的路線圖,你可以參照它向內觀照,並且產生持久的改變。──德瑞克.西佛斯(Derek Sivers),TED演說者
對於我們這些經常感到被困住,或者待辦事項清單已占領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切合需要,而且來得正是時候的書。作者分享的課題、故事和洞見,可以協助我們發現出走的有力且實用之價值。在這個逐步傳授的指南裡,她向我們展示如何回歸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動的智慧。──雅蓋比.史岱西諾波羅斯(Agapi Stassinopoulos),暢銷書《釋放心靈》作者
對於那些備感壓力的人,我極度推薦他們閱讀這本書。我力行每個星期當中有一天會和家人一起關掉所有的螢幕,共度每週的「科技安息日」(Technology Shabbats),因此我可以向你保證,把書中介紹的想法帶進生活中,將會讓你的生活更為美好。──蒂芬妮.沙崙(Tiffany Shlain),威比獎(Webby Awards)創辦人
你可能一直在尋找正當理由讓生活暫停,或是展開一段新的冒險,本書讓你可以名正言順地這麼做。瑞秋不僅解釋了為什麼它很重要,還分項解說讓你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凱倫.韓森.瓊斯(Karen Henson Jones),《奇蹟之心》(Heart of Miracles)作者
出走和暫停可以替人生增添美好的價值。在這本深具啟發的書裡,作者分享許多有用的訣竅及鼓舞人心的故事,幫助我們了解如何讓自己的人生與自我的內在對頻呼應,以及如何讓自己朝著熱情的所在而行,並且活得有意義。這真是一本值得停下來細讀的書。
──陳一鳴(Chade-Meng Tan),暢銷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作者
本書是很棒的指南,引導我們以更加勇敢、自我疼惜與真摯的態度來生活。作者告訴我們如何探索更深層的內在自我,並且在計畫的發展無法盡如人意的時候,依然能夠無所畏懼地覺察表象之下,正在發生的事。暫停一下,好好品閱這本書吧!──麥克.羅賓斯(Mike Robbins),《為自己改變》作者
如果你像我一樣,與不確定交手時,會覺得望之生畏,那麼我們很幸運,這本書正是一套導航和促進變革的實用工具包。我從本書學到的東西改變了我的一切。──柏奈特.拜恩(Barnet Bain),電影《米爾頓的秘密》(Milton’s Secret)導演
*此版為2018年出版《人生需要暫停鍵》之改版。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