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手的歷史
  • 點閱:100
    7人已收藏
  • 作者: 詹澈著
  • 出版社:華品文創
  • 出版年:2016
  • EISBN:9789865563776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20898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探索的道路(自序)
 
這是我第二本詩集,距第一本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已有二年的時光,心情是不同的,沒有出第一本詩集時的興奮和期待,反而覺得惶恐。因為我對於自己是否可以當一個真正的詩人,我的作品是否可稱為真正的好詩,我一直在懷疑中。這樣的就出第二本詩集,是否顯得太急躁了?
但是今天社會出版業興盛,詩社林立,寫詩的人很多,競相出版詩集,我的急躁對於詩壇或詩人們大概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和冒犯吧。然而可悲的是,這本詩集的出版,還是在我的經濟情況不很充裕下,經友人慫恿勉強自費出版的,這是不可原諒的,要是讓我父母知道,會覺得沽名釣譽,沒有出息,顯然和「藏之名山,待價而沽」的理想相差太遠了,近乎是無價。也似乎是因為這可悲的「無價」的客觀事實和自我堅持,使我和所有想為自己作品結集出書的作者一樣,有了相同的理由——為自己留個記錄;為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生存的時代和社會做個交待,如此而已。
既然是自序,就必須向讀者說明我的創作動機和歷程,況且,這是我第一次較正式的用文字對自己寫作過程的說明。但是我並非文學的科班出身,沒有受過正規的理念和理論訓練,無法從容有序的對自己作品做純詩學和藝術的美學的審察。我只能用「自我介紹」的方法拉雜著寫,希望讀者不要感到厭煩。

詹澈,原名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溪洲鄉西畔村,1958年臺灣中部八七水災後農田流失,全家遷居臺灣東部的台東。童年與青年時期,生活在當地少數民族、退役官兵、農民和勞工中間。
 
1977年臺灣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畢業。曾任校刊《南風》及《雙週刊》的社長及主編。
 
1970年至1980年曾參與當時臺灣“黨外”運動,並為當時黨外雜誌《春風》的發行人及編輯。亦曾編輯《夏潮》雜誌,與當時黨外人士黃順興、蘇慶黎、王拓、許信良、林正傑、張富忠等人來往較密切。

 
1981年回台東,除與父親操持農務外,長期在台東地區農會工作,擔任過推廣股長、會務股長、供銷部主任、企劃專員等職務,並多有創建。例如,解決了用電腦來處理平地高接梨、低海拔烏龍茶、低海拔枇杷、軟枝釋迦(番荔枝)及新品種風梨釋迦之分類、計價、運輸和銷售等難題。在推廣股服務期間,推廣過水稻育苗中心自動化育苗技術,以及百香果、蝴蝶蘭、蔬菜、甜菊、杭菊、絲瓜絡、牧草、青梅、洋蔥、洋菇、蘆筍、靈芝、竹筍等隨著農經結構而改變的新品種。
 
1987年及1988年投身於臺灣取消戒嚴後的農民運動,參與1987年一二○八,1988年三一六、四二六、五二○農運。主要偏向民進黨美麗島派系占多數的農民聯盟,任農民聯盟副主席,從事反對外國水果進口及爭取農民健康保險等工作。
 
1994年與東部文友創立“後山文化工作協會”,出版文學作品選集,並舉辦了五屆“後山文學營”,對臺灣東部文學青年及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2年11月23日,擔任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社會運動—— “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並任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
 
曾任詩刊《草根》、《詩潮》等雜誌的編輯。曾獲臺灣第二屆洪健全兒童文學獎、第五屆陳秀喜詩獎、1997年臺灣現代詩人獎。出版作品有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手的歷史》、《海岸燈火》,《西瓜寮詩輯》、《海浪和河流的隊伍》、《小蘭嶼和小藍鯨》,散文集《海哭的聲音》,紀實報導文學作品《天黑黑莫落雨——臺灣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


  • 封面
  • 目錄
  • 探索的道路(自序)
  • 坐飛機到臺北
  • 卑南溪四部曲
  • 還給他槍,也還給她田地
  • 「人民」的定義在我心底浮沉
  • 不能再這樣了,生意人
  • 請您息怒
  • 徘徊中山南路
  • 一個驚嘆號
  • 手的歷史
  • 在浪濤上
  • 附錄 ── 南村對談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20
單本電子書
NT$ 15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