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世紀醫藥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因此人口老化的問題便成為很多先進國家急需解決的難題。香港的安老服務在過去二十多年都有長足的發展,老人服務的開支更佔社會福利開支預算項目的大部分,老年學也成為社會工作學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
由於年紀的關係,大部分的社會工作者都不可能有老化的經驗,因此未必能深入了解年老長者的需要。本書是一本系統地探討香港安老服務與社會工作關係的專著,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老化的概念、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第二部分審視現時為老年長者提供的社會服務、服務模式、議題和發展趨勢;第三部分介紹個案、小組及社區工作的概念與實務。
- 序言(第ix頁)
- 第一章 人類老化的概念(第1頁)
- 一、老年的意義(第1頁)
- 二、生理方面(第2頁)
- 三、心理方面(第3頁)
- 四、社會方面(第5頁)
- 五、老年與生活滿足感(第8頁)
- 六、老化經驗與社會工作實務的關係(第10頁)
- 七、結論(第12頁)
- 第二章 老年社會學理論(第15頁)
- 一、老年學與老年社會學(第15頁)
- 二、微觀層次的老年社會學理論(第17頁)
- 三、宏觀層次的老年社會學理論(第20頁)
- 四、結論(第22頁)
- 第三章 香港的中齡與高齡人口(第25頁)
- 一、香港的老化人口(第25頁)
- 二、老人人口結構與性別比率(第27頁)
- 三、婚姻狀況(第29頁)
- 四、出生地點(第29頁)
- 五、居住安排(第30頁)
- 六、教育程度(第31頁)
- 七、就業(第32頁)
- 八、主要收入(第34頁)
- 九、老人人口變化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含義(第34頁)
- 十、結論(第36頁)
- 第四章 安老工作的價值觀基礎(第39頁)
- 一、社會結構與老人的社會角色的關係(第39頁)
- 二、香港主流社會價值觀(第40頁)
- 三、老年歧視和老人定型形象的影響(第40頁)
- 四、老年的事實(第42頁)
- 五、回應老年歧視的方案(第43頁)
- 六、助人專業者對老年的醒覺(第45頁)
- 七、安老工作價值觀的兩難之處(第46頁)
- 八、安老服務的目標(第47頁)
- 九、結論(第48頁)
- 第五章 長者健康與醫療服務(第51頁)
- 一、香港長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第51頁)
- 二、長者健康與醫療服務(第52頁)
- 三、跨專業康復團隊(第55頁)
- 四、長者對住院醫療的反應(第56頁)
- 五、長期病對長者的心理社會影響(第57頁)
- 六、殘障對長者的影響(第59頁)
- 七、醫務社會工作的服務(第60頁)
- 八、結論(第61頁)
- 第六章 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與服務(第65頁)
- 一、老年期常見的精神紊亂(第65頁)
- 二、功能性紊亂(第66頁)
- 三、器質性腦紊亂(第68頁)
- 四、香港老齡精神科的醫療與康復服務(第73頁)
- 五、監護委員會(第75頁)
- 六、結論(第76頁)
- 第七章 工作、退休和社會保障(第79頁)
- 一、長者的就業情況(第79頁)
- 三、長者就業計劃(第81頁)
- 三、退休(第81頁)
- 四、退休與閒暇(第84頁)
- 五、退休與社會保障(第85頁)
- 六、結論(第89頁)
- 第八章 老年與居住環境(第93頁)
- 一、居住環境與長者適應的關係(第93頁)
- 二、長者與居住環境互動的適調概念(第95頁)
- 三、香港的高齡人士房屋政策與實施(第97頁)
- 四、長者住屋(第98頁)
- 五、屋邨聯絡主任(第100頁)
- 六、高齡人士的居住問題(第100頁)
- 七、結論(第102頁)
- 第九章 住院照顧服務 (一)(第105頁)
- 一、長期照顧 ── 持續照顧概念(第105頁)
- 二、長者接受住院照顧的原因(第107頁)
- 三、住院照顧服務的形式與功能(第108頁)
- 四、安老院條例設立的背景、實施機制和情況(第110頁)
- 五、結論(第112頁)
- 第十章 住院照顧服務 (二)(第115頁)
- 一、院舍生活面面觀(第115頁)
- 二、照顧質素(第117頁)
- 三、院護社會工作者的職務(第119頁)
- 四、結論(第122頁)
- 第十一章 老人與家庭社會工作 (一)(第125頁)
- 一、風險老人、自殺傾向與保護議題(第125頁)
- 三、婚姻、鰥寡與再婚(第127頁)
- 三、家庭護老者(第128頁)
- 四、瀕臨死亡、死亡和喪親之痛(第133頁)
- 五、善終服務或寧養服務(第137頁)
- 六、安樂死的爭議(第138頁)
- 七、結論(第138頁)
- 第十二章 老人與家庭社會工作 (二)(第143頁)
- 一、老人個案工作的目標(第143頁)
- 二、與年老事主建立關係和溝通的工作指引(第143頁)
- 三、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第144頁)
- 四、個案管理模式(第144頁)
- 五、與老人及其家人的輔導方法(第149頁)
- 六、結論(第155頁)
- 第十三章 老人小組工作(第159頁)
- 一、老年期的閒暇與活動概念(第159頁)
- 二、老人小組工作理論(第160頁)
- 三、老人小組工作的目的(第161頁)
- 四、老人小組工作的常見主題(第162頁)
- 五、社會小組工作模式的特點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第165頁)
- 六、招募小組會員和促進小組動態的技巧(第166頁)
- 七、社會性、康樂性和教育性小組的特點及社會工作者的技巧(第167頁)
- 八、結論(第169頁)
- 第十四章 常規照顧與非常規照顧的合作(第173頁)
- 一、社區照顧概念(第173頁)
- 二、社區支援網絡與非常規照顧(第174頁)
- 三、社區支援服務與社區支援網絡(第175頁)
- 四、社區支援網絡與社會工作者角色(第176頁)
- 五、非常規照顧的優點和缺點(第179頁)
- 六、常規照顧與非常規照顧的合作(第180頁)
- 七、結論(第181頁)
紙本書 NT$ 370
單本電子書
NT$
25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