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傳播與社會
-
點閱:84
14人已收藏
- 作者: 蕭小穗, 黃懿慧, 宋韻雅編
-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6
- 集叢名:<<傳播與社會學刊>>創刊十週年文集
- ISBN:9789882370029
- 格式:PDF,JPG
- 頁數:498
- 書籍難度(SR):879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版權頁英文題名: Communication & society in perspective
內容簡介
《傳播與社會學刊》由十年前初試鶯啼,至今已發展成為華人傳播學論文發表平臺的翹首,學刊繼2013 年成為「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的核心期刊之後,更於2015 年成為「國際傳播學會」(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全球首份中文附屬學刊。這一驕人成績與學刊注重華人傳播學研究的特色相關,也與嚴守國際學術的規範密不可分。藉此十週年紀念的機會,我們希望通過評選過去十年發表的傑出研究,彰顯我們的學術理念,並重申我們對優秀研究的要求和期待。
在過去,我們主要是透過英文文獻學取傳播學的新知識。這本文集的出版將有助改變這一現象,因為所選論文雖是中文的,但都是原創的、紮實的、有見地的,誠是一時之選,足以媲美同類外文論文。
─陳韜文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
《透視傳播與社會》精選了《傳播與社會學刊》十年來所發表的十餘篇經典論文。論文涉及不同研究領域,方法迥異,其作者來自兩岸三地和海外,代表了老中青三代中華傳播學者。這些論文不僅展現了學刊所發論文的高水準,也反映了學刊編輯們的認真和執着。作為「國際傳播學會」旗下的首份中文期刊,《傳播與社會學刊》為用華文撰寫傳播研究論文的學者樹立了標杆,影響深遠,功不可沒。
─郝曉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
本書匯集創刊十年來的優秀論文,無論在主題、理論與方法上都展現出最高學術水準。尤其是主編蕭小穗所寫的導言,省視文章之間對話,整合通篇研究重點,畫龍點睛,相當精彩,這本書不愧是華人社會傳播研究之典範。
─郭良文
臺灣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
- 導言:學術研究與論文書寫 / 蕭小穗(第vii頁)
- 一、個案研究(第1頁)
- 內外之間的關聯政治:中國電視國際新聞研究 —— 以CCTV《新聞聯播》為例 / 周葆華(第3頁)
- 新聞媒體在社會運動中的公眾屏幕功能和影響:香港雨傘運動之「暗角事件」個案分析 / 李立峯(第41頁)
- 臺灣選舉中的競選廣告與議題 / 特質所有權認知 / 張卿卿(第77頁)
- 二、文化 / 社會研究(第119頁)
- 在場:民族志視角下的電視觀看活動─獨鄉田野資料的再闡釋 / 郭建斌(第121頁)
- 網路色情對青少年的涵化效果 / 羅文輝、林奐名、吳筱玫(第149頁)
- 「我們錯了」:中國式媒介更正與致歉的政治社會學考察 / 潘祥輝(第193頁)
- 三、歷史研究(第227頁)
- 半殖民主義與新聞勢力範圍:二十世紀早期在華的英美報業之爭 / 張詠、李金銓(第229頁)
- 民國時期的跨文化傳播:文藝與文藝電影 葉月瑜(第257頁)
- 四、媒介管理(第303頁)
- 科學新聞之資源基礎觀點分析:以臺灣主流媒體為例 / 林艾潔、黃靜蓉(第305頁)
- 五、理論探討(第345頁)
- 架構分析:一個亟需理論澄清的領域 / 潘忠黨(第347頁)
- 國家、市場與社會:從全球視野和批判角度審視中國傳播與權力的關係 / 趙月枝(第381頁)
- 媒介素養、政治認知、媒介功能與媒介使用:理論關係初探 / 郭中實、周葆華、陸曄(第413頁)
- 後記(第439頁)
紙本書 NT$ 735
單本電子書
NT$
5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