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立」、「客觀」等專業光環,往往暗藏「殺機」,加上機械化生產線一樣的新聞運作及機構行政權力之巧妙運用,能化審查於無形,把新聞內容淡化、扭曲和轉移焦點,不利於呈現事實真相。本書提出新概念「結構性審查」,檢視香港新聞審查的暗湧,揭露新聞日常運作隱密的一面。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訪談數十位同業,結合經驗與理論,循微觀與宏觀層面,謹慎而冷靜地探尋香港廣播新聞媒體自我約束行為的來龍去脈,闡述操控的二十道陰影。讀者可視本書為審查利器一覽表、專業淪落之警報系統,不只適用於新聞界,其他自主受威脅的專業,也能在這些概念中找到共鳴。
名人推薦
「很多市民和記者都認為主流媒體有自我審查,但要充分了解這些『審查』如何發生,殊不容易。不過,本書把這個千絲萬縷的題目闡釋得有條不紊,而且充滿洞見。區家麟帶著二十年工作經驗回歸校園,這本書展現了理論和經驗結合的威力,是一本所有關心香港社會轉變的人都應該閱讀的書。」—李立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面對幾近無跡可尋的新聞自我審查現象,我們需要曾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又脫離了這環境的新聞人,借助學術研究的調查和批判能力,深入剖析隱蔽式自我審查運作背後的程式密碼,區家麟的《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為我們提供了解開密碼的鑰匙。」—劉進圖(《明報》前總編輯、明報教育出版營運總裁)
- 李立峯序(第xiii頁)
- 劉進圖序(第xv頁)
- 1 序篇(第1頁)
- 下一站天國(第3頁)
- 請讓我慢慢說(第4頁)
- 審查時分(第5頁)
- 借來的時間(第9頁)
- 六年(第13頁)
- 2 破篇:新聞運作六種迷思(第17頁)
- 2.1 審查的迷思 — 內心一條蟲、斗室有大象(第19頁)
- 2.2 專業的光環 — 一襲華麗外衣(第26頁)
- 2.3 中立的神壇 — 客觀持平萬能 key(第33頁)
- 2.4 慣性的暗湧 — 折服於平淡的日常(第55頁)
- 2.5 機構的皇牌 — 老闆才擁有新聞自由(第65頁)
- 2.6 制度的枷鎖 — 我們會飛,但已不懂拍翼(第69頁)
- 3 立篇:新聞審查二十道陰影(第77頁)
- 3.1 進退・行止(規範系統)(第87頁)
- 3.2 規律・日常(文化認知系統)(第143頁)
- 3.3 操控・賞罰(管控系統)(第163頁)
- 4 案例篇:結構性審查實錄(第197頁)
- 4.1 佔領運動 — 報道與不報道的斷崖上(第199頁)
- 4.2 中國採訪 —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216頁)
- 5 逆流篇:激流中的點滴浪花(第235頁)
- 5.1 遊戲規則之遊戲規則(第237頁)
- 5.2 逆流的勇氣・抗衡的可能(第252頁)
- 6 結語篇:審查新境界(第267頁)
- 6.1 再思自我審查 — 你連自我審查的機會都沒有(第269頁)
- 6.2 再思客觀 — 不追求中立,追求真實(第280頁)
- 6.3 最後,還有七個自問自答(第285頁)
- 跋(第295頁)
- 參考文獻(第297頁)
紙本書 NT$ 525
單本電子書
NT$
36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