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廣域圖書館導論
  • 點閱:219
    77人已收藏
  • 作者: 顧敏著
  • 出版社:元華文創
  • 出版年:2018
  • EISBN:9789863939726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204188
  • 附註:附錄: 國家圖書館2009至2012中程發展策略計畫 部分內容中英對照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6

內容簡介
 
21世紀所承接的20世紀人類文明中,影響進程最大的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相抗衡,而是兩次資訊革命。
20世紀的第一次資訊革命,肇因於電腦科技的運算進步;從50年代的概念,60年代的發展,70年代第四代電腦的應用,到80年代全文資料庫的實現,而進入到計算語言或語言計算的境地。電腦科技對於資料(data)和資訊(information)的處理,造就了「資訊革命」而產生了資訊科學。資訊科學從數字化(numeric)的資料庫管理出發,一路發展到文字與多媒體的知識管理系統(KMS)成熟為度。其間,基本的蒐集(collecting)、組織(organizing)、典藏(storage)與服務(share to service)等標準作業的大段落不變,也不能變。這個大段落的標準作業和傳統的圖書館,大體上是一致的。
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而言,也可以區分為三個主流時期:1945至1975年,以傳統圖書館為主流時期;1975至2005年,以圖書館自動化為主流時期;以及2005年以後以廣域圖書館為主流的發展時期。這三個時期都各自具體發展出不同的時代文明和知識文明。

近世的知識文明,既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半全球化有關,更和兩次資訊革命的全球化一直息息相關。電腦化革命的概念、發展、應用,和實現,使得圖書館事業在北美地區形成了圖書館與資訊科學(LIS)的混和體和綜合體;在歐洲地區形組成了「圖書館、資訊、資料處理」(LID),接近三位一體化的學門。目前,受到第二次資訊革命,亦即數位內容革命的影響,兩者不約而同地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捩點和起跑點。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全球第二次資訊革命,以數位內容為準。最早萌芽於1980年全文無圖版的《大英百科全書》(EB),和《美國學術百科全書》(AAE),由當時的DIALOG系統提供公眾取用。在1993年網際網路及翌年全球資訊網(WWW)相繼開通後,數位內容就一路順風地大拓大展。短短數年之間,在21世紀交接之際,匯聚成一股多元媒體、多元語文、多元文化和多元信道的全球數位化革命。
圖書館自動化和資料庫系統的成功發展,解決了電腦化第一次資訊革命為人類知識文明所帶來的許多問題,但是在文明進程的功勞簿上,尚未準確地記載下來。
第二次以數位化為風潮的資訊革命,轉眼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十個年頭。在知識經濟美麗的衣裳下,一方面各種相關的商機蓬勃無限,另方面人類的知識文明,則進入了另一個快速累積的時期。下一個二十年的2030,以及另一個二十年的2050,何去何從?如何在浩瀚的知識宇宙中生存,和廣闊的知識天空中遨翔,遂成為各種不同性質的知識工作者,共同尋求突破迷思的一個課題。
我們所處的21世紀初,知識文明被兩股勢力所左右,其中一股是令人感覺到似乎是「無盡量」的數位內容提供者;另一股是精進化搜尋引擎的提供者。一個是鉅量數位內容為本的供應,另一個是以「速度解決量化」的方案者。猶記得,1990年代初法國哲學家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憂慮資料庫是否將取代大學的警言。二十年後,許多智者所感受的是知識的整體感難再,人們在各種環境中遭遇到的僅是一些支離破碎如棉絮般的知識散片(fragment)。顯然地,量化和速度是知識問題和知識管理的必要手段,卻不是解決方案。
現在或未來,解決知識管理方面的問題包括知識儲存、知識再現、知識服務和知識系統管理等,仍然要依靠圖書館方案(Library approach)才行。自古以來,不同時代的知識問題,依靠的是不同時代的圖書館方案,第二次資訊革命後的數位內容時代,依靠的是廣域圖書館方案(Metalibrary approach)。


作者簡介
 
顧敏,男,194年出生於上海浦東川沙
國際著名圖書館及中文資訊應用專家、教授。
先後畢業於台灣世新大學及美國多明尼克大學,主修專業為圖書資料學、傳播學、資訊科學。

自1980年開始專注於中文信息應用系統的研發工作,先後率領團隊完成下列世界首創性的資訊系統:1.中文全文資料庫及公共檢索系統系列;內容包括中文法律、法律沿革、期刊全文、議事資料、新聞索引檢索、質詢與答復、立法索引典(1983-1988)等資料庫集群 2.中文網站圖書館(1999)3.中文多媒體新聞知識管理系統(2002)4.全媒體大書目系統(2009)5.數位出版品平台系統(2010)等,先後榮獲多項國際團體奬及個人奬。
顧敏在台灣圖書館的管理領域中,先後實施許多創新服務,包括:1.在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新式中文卡片印刷目錄,採取單元卡目錄。2.在立法院圖書館推動立法資訊與參考服務 。3.法規資源引介 。4.各國最新法律簡介。5.委員個人專輯。6.客戶端資訊通報及隨選服務。7.發行電子報。8.推動分級典藏管理系統。9.遠程資訊備份系統。10.網站圖書館系統。11.數據版圖書館工作年報。12.全媒體大書目庫系統。
顧 敏教授享有崇高的國際圖書館員地位,先後擔任第一位華裔人士在國際圖書館聯盟IFLA常務委員八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國會圖書館協會APLAP會長共計四屆,榮獲1990年華美圖書館協會CALA 的傑出服務獎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1998年的亞太圖書館傑出服務奬,2005年的亞太圖書館終身成就獎。顧 敏教授多年以來,對資訊科技在圖書館的應用貢獻良多,美國傳記研究院American Biographers Institution 特別頒給「2011年度風雲人物 」;The man of 2011的稱號予顧 敏。世界名人錄Who is who in the world 亦自2012年開始,連續五年收錄顧敏的重點傳記資料在內。
顧 敏帶領的圖書館團隊,曾先後獲得200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全球法律資訊網」GLIN 全球模範網站獎,2011年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的「國際創新大獎」,以及2009年台灣政府的第一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等。
顧 敏教授曾在台北世新大學執教36年、輔仁大學執教12年。著有「圖書館採訪學」、「縮影技術學」、「圖書館學問題探討」、「現代圖書館學探討」、「網站圖書館」、「從傳統到數位圖書館」、「圖書館向前行」、「廣域圖書館」、「廣域書目系統學」、「Bibliography Complex」等專書至少十種。另主編「立法資訊系統規格叢書1-5」、「環抱圖書館。瞭望新世紀」等多種。中英文的國際會議論文及學術論文120餘篇。
將屆退之齡,復在慈濟大學執教及主持「閲讀浮世繪」及「靜思人文」等電視節目六十集餘。
1980年顧 敏的圖書館學專書,經由香港輸入中國大陸。1998年顧 敏教授是第一位在大陸發表演說的台灣圖書館專家。他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設置獎學金,自1999-2017年間計有65位博碩士畢業生獲得「顧 敏教授奬學金」。
近年來,顧敏又應邀擔任上海浦東圖書館理事會理事。
人文傳播及推廣是顧 敏的畢生志向。
 
 


  • 封面
  • 作者簡介
  • 自序
  • Chapter 1 圖書館四個文明
    • 一、圖書館的四個文明
    • 二、四個文明的比較研究
    • 三、未來的圖書館文明
  • Chapter 2 廣域圖書館論述
    • 一、廣域圖書館的定義
    • 二、廣域圖書館的世紀背景
    • 三、廣域圖書館的機遇與挑戰
  • Chapter 3 網站數位圖書館
    • 一、網站數位圖書館的來臨
    • 二、網站圖書館的內涵布局
    • 三、網站圖書館是服務新基地
  • Chapter 4 虛擬實境複合圖書館
    • 一、複合圖書館發展策略
    • 二、新時代複合圖書館員
    • 三、複合圖書館的服務
  • Chapter 5 圖書館變換化管理
    • 一、現代圖書館管理三個階段
    • 二、圖書館變換化管理十大內涵
    • 三、圖書館新面貌新精神
    • 四、大媒體知識基地建設
    • 五、分級分眾知識支援服務
    • 六、圖書館的知識天空
  • Chapter 6 圖書館知識管理
    • 一、知識傳播環境管理
    • 二、知識管理發跡歷程
    • 三、數位革命與知識管理
    • 四、圖書館是知識管理基礎
    • 五、知識管理系統實作概念
    • 六、21世紀的知識管理
  • Chapter 7 現代化知識領航
    • 一、知識領航的定義與定位
    • 二、傳統的人力知識領航
    • 三、知識領航的現代發展
  • Chapter 8 圖書館館際合作
    • 一、館際合作的大趨勢
    • 二、圖書館跨校資源整合與館際合作的未來展望
  • 附錄 國家圖書館2009至2012中程發展策略計畫
    • 一、使命
    • 二、願景
    • 三、施政理念
    • 四、施政目標及目標說明
    • 五、策略及方案計畫
    • 六、預期效果及影響
  • 相關名詞列表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30
單本電子書
NT$ 231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