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
-
點閱:428
281人已收藏
- 譯自:India:brief history of a civilization, 2nd ed
- 作者: 湯瑪士.特洛曼(Thomas R. Trautmann)著 , 林玉菁譯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18
- 集叢名:歷史與現場:257
- ISBN:9789571374079
- 格式:PDF,JPG
內容簡介
印度為何能成為稱霸南亞的主宰?
文字、宗教、建築、藝術,又如何影響南亞諸國?
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
人生的第一本印度歷史入門
印度,擁有多元民族與文化的國度,
在歷史洪流中兼容中亞、伊斯蘭與西方的優點,
透過其文字、宗教、政治的影響力,奠定南亞霸權的地位。
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印度的社會制度與宗教規範於吠陀時代奠定,是現今印度傳統文化的源頭。天文、科學等知識,是跟阿拉伯與中亞間相互交流後,彼此影響而來。藝術、文學與王制在笈多王朝時建立起古典形式,代代沿用並傳承下去。即便經歷穆斯林與大英帝國的統治,仍未完全伊斯蘭化、西方化,反而融合成印度獨有的樣貌。民族主義更是為印度注入新思想,甚至蔓延至周邊國家。
歷經各個時代的演變,融合多元文化的經驗,才塑造出今日璀璨亮眼又與眾不同的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可以說是印度史的縮影,而印度文明不僅屬於印度,從古至今,無論是文字、藝術、宗教、建築等,許多方面都影響南亞國家,進而轉化為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是南亞地區歷史的源頭,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個全南亞。本書史軸縱觀古代至當代,從文明起源到形成民族國家,全面總覽印度五千年的歷史軌跡。
市面上有許多與印度歷史有關的著作,但真正能概括全印度的卻鮮少。本書由知名古印度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湯瑪士‧特洛曼,為了解決學生因了解冗長又複雜的印度文明史而信心大失,進其去蕪存菁,並以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搭配三十四張地圖與圖片,寫出精彩的著作。無論是對印度有興趣,或是想到印度旅行、經商、求學,甚至是生活的人,本書能滿足你探究印度歷史的好奇心,這絕對是人人都該擁有的印度史、南亞史入門聖經。
從印度文明與歷史中發生的大事件,
一一解讀印度與南亞的區域發展史:
●印度河文明曾出現過都市文明,從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遺跡中發現下城、穀倉和高丘,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城市規劃痕跡。出土的滑石印章上的文字至今仍無法解讀,依據其他文物推測或許印度河宗教可能為印度教的前身。
●雅利安人最早創造了梵文,並用於宗教祭祀,屬於獻祭的宗教。由他們產生的吠陀文化,衍生自西亞與中亞的先祖,卻在印度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結構和階級制度。而種姓制度便是在這時期創造出來的。
●在印度河─恆河平原出現的諸多小國,以摩揭陀國居優勢地位,吞併其他國家後,國力並將橫跨整個印度。此時婆羅門教式微,佛教、耆那教和宿命論等反吠陀宗教出現。
●孔雀王朝是印度史上第一個帝國。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時代國勢強盛,統治範圍幾乎擴及整個印度次大陸。阿育王不僅宣揚佛法,也建立正法,終結派系之間的鬥爭。非暴力的慈悲原則,也首次成為君主治國的典範。
●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帝國版圖,延伸至印度,開啟今後印度每五百年一次,遭受中亞遊牧民族軍事入侵的輪迴。對於被攻掠的土地採向農民徵稅的方式,而非掠奪以維持君主權威,對當地宗教也給予庇護。
●笈多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中央集權色彩薄弱,這時期吠陀婆羅門教獲得復興,並加入大眾化、虔愛形式的宗教,形成印度教,同時大乘佛教盛行,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期。
●伊斯蘭勢力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與蒙兀兒帝國,形成特有印度穆斯林文化,阿克巴大帝採取宗教寬容政策,但後繼者奧朗則布卻想讓印度伊斯蘭化,但因君主昏庸無能,計劃失敗收場。
●大航海時代,印度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卻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統治權後,結束蒙兀兒帝國,由大英帝國直接統治,但英國政府僅維持最低功能,並不涉入印度的社會與婚姻制度。
●印度民族主義崛起,脫離大英帝國統治。因宗教因素,分裂成印度共和國與巴基斯坦,更間接影響南亞地區的各民族國家建立。
名人推薦
吳德朗 夢想印度博物館及台北印度文化中心創辦人___________________專文推薦
印度尤 駐印度特約記者、作家
黃偉雯 歷史文化作家、講師 ___________________好評讚美
欣見這般簡潔卻又可以在有限的文字當中,精準寫出印度歷史的各種細節知識。尤其是闡述出「印度文明」與「印度共和國」兩種涵蓋的意象與內容大不同,相當適合對印度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作為首選的入門書籍。――黃偉雯,歷史文化作家、講師
這是湯瑪士‧特洛曼的獨特之作。內容清楚明晰、引人入勝卻又精微奧妙的印度史入門書。他提出印度歷史綜觀,時空橫跨上古至現代,可作為了解區域歷史動力的完美映襯。沒有任何其他南亞入門書籍,能比得上他處理描述不同歷史年代篇幅間的微妙平衡,以絕對清晰的論述與深廣博學的內容相互結合。本書精煉出一位史學大師終身的所學所思。――瑪莉娜麗妮‧辛哈(Mrinalini Sinha),密西根大學
特洛曼是少數有資格以權威口吻論述印度文明的學者之一,內容含括從古代至現代的所有歷史事實。他以專業方式書寫,卻不會刪除歷史中細微精妙之處。――蘇米特‧古哈(Sumit Guha),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本書達成僅有少數南亞歷史入門書可成就的壯舉――將印度整整五千年歷史,轉化為可近好讀的書籍。特洛曼擁有印度史與人類學的專業,以富含願景與文筆優雅的寫作方式,精鍊成這部珍寶之作。本書對印度史的貢獻無價,更是教學良伴。――A. 阿茲法‧摩因(A. Azfar Moin),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本書雖然是印度全史,內容卻相當精簡;學術價值高,但卻意外好讀。我會將本書推薦給任何想要精彩印度史入門書的讀者。――希爾維亞‧格雷(Sylvia Gray),波特蘭社區學院
在歷史洪流中兼容中亞、伊斯蘭與西方的優點,
透過其文字、宗教、政治的影響力,奠定南亞霸權的地位。
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印度的社會制度與宗教規範於吠陀時代奠定,是現今印度傳統文化的源頭。天文、科學等知識,是跟阿拉伯與中亞間相互交流後,彼此影響而來。藝術、文學與王制在笈多王朝時建立起古典形式,代代沿用並傳承下去。即便經歷穆斯林與大英帝國的統治,仍未完全伊斯蘭化、西方化,反而融合成印度獨有的樣貌。民族主義更是為印度注入新思想,甚至蔓延至周邊國家。
歷經各個時代的演變,融合多元文化的經驗,才塑造出今日璀璨亮眼又與眾不同的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可以說是印度史的縮影,而印度文明不僅屬於印度,從古至今,無論是文字、藝術、宗教、建築等,許多方面都影響南亞國家,進而轉化為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是南亞地區歷史的源頭,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個全南亞。本書史軸縱觀古代至當代,從文明起源到形成民族國家,全面總覽印度五千年的歷史軌跡。
市面上有許多與印度歷史有關的著作,但真正能概括全印度的卻鮮少。本書由知名古印度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湯瑪士‧特洛曼,為了解決學生因了解冗長又複雜的印度文明史而信心大失,進其去蕪存菁,並以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搭配三十四張地圖與圖片,寫出精彩的著作。無論是對印度有興趣,或是想到印度旅行、經商、求學,甚至是生活的人,本書能滿足你探究印度歷史的好奇心,這絕對是人人都該擁有的印度史、南亞史入門聖經。
從印度文明與歷史中發生的大事件,
一一解讀印度與南亞的區域發展史:
●印度河文明曾出現過都市文明,從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遺跡中發現下城、穀倉和高丘,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城市規劃痕跡。出土的滑石印章上的文字至今仍無法解讀,依據其他文物推測或許印度河宗教可能為印度教的前身。
●雅利安人最早創造了梵文,並用於宗教祭祀,屬於獻祭的宗教。由他們產生的吠陀文化,衍生自西亞與中亞的先祖,卻在印度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結構和階級制度。而種姓制度便是在這時期創造出來的。
●在印度河─恆河平原出現的諸多小國,以摩揭陀國居優勢地位,吞併其他國家後,國力並將橫跨整個印度。此時婆羅門教式微,佛教、耆那教和宿命論等反吠陀宗教出現。
●孔雀王朝是印度史上第一個帝國。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時代國勢強盛,統治範圍幾乎擴及整個印度次大陸。阿育王不僅宣揚佛法,也建立正法,終結派系之間的鬥爭。非暴力的慈悲原則,也首次成為君主治國的典範。
●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帝國版圖,延伸至印度,開啟今後印度每五百年一次,遭受中亞遊牧民族軍事入侵的輪迴。對於被攻掠的土地採向農民徵稅的方式,而非掠奪以維持君主權威,對當地宗教也給予庇護。
●笈多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中央集權色彩薄弱,這時期吠陀婆羅門教獲得復興,並加入大眾化、虔愛形式的宗教,形成印度教,同時大乘佛教盛行,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期。
●伊斯蘭勢力在印度建立德里蘇丹與蒙兀兒帝國,形成特有印度穆斯林文化,阿克巴大帝採取宗教寬容政策,但後繼者奧朗則布卻想讓印度伊斯蘭化,但因君主昏庸無能,計劃失敗收場。
●大航海時代,印度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卻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統治權後,結束蒙兀兒帝國,由大英帝國直接統治,但英國政府僅維持最低功能,並不涉入印度的社會與婚姻制度。
●印度民族主義崛起,脫離大英帝國統治。因宗教因素,分裂成印度共和國與巴基斯坦,更間接影響南亞地區的各民族國家建立。
名人推薦
吳德朗 夢想印度博物館及台北印度文化中心創辦人___________________專文推薦
印度尤 駐印度特約記者、作家
黃偉雯 歷史文化作家、講師 ___________________好評讚美
欣見這般簡潔卻又可以在有限的文字當中,精準寫出印度歷史的各種細節知識。尤其是闡述出「印度文明」與「印度共和國」兩種涵蓋的意象與內容大不同,相當適合對印度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作為首選的入門書籍。――黃偉雯,歷史文化作家、講師
這是湯瑪士‧特洛曼的獨特之作。內容清楚明晰、引人入勝卻又精微奧妙的印度史入門書。他提出印度歷史綜觀,時空橫跨上古至現代,可作為了解區域歷史動力的完美映襯。沒有任何其他南亞入門書籍,能比得上他處理描述不同歷史年代篇幅間的微妙平衡,以絕對清晰的論述與深廣博學的內容相互結合。本書精煉出一位史學大師終身的所學所思。――瑪莉娜麗妮‧辛哈(Mrinalini Sinha),密西根大學
特洛曼是少數有資格以權威口吻論述印度文明的學者之一,內容含括從古代至現代的所有歷史事實。他以專業方式書寫,卻不會刪除歷史中細微精妙之處。――蘇米特‧古哈(Sumit Guha),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本書達成僅有少數南亞歷史入門書可成就的壯舉――將印度整整五千年歷史,轉化為可近好讀的書籍。特洛曼擁有印度史與人類學的專業,以富含願景與文筆優雅的寫作方式,精鍊成這部珍寶之作。本書對印度史的貢獻無價,更是教學良伴。――A. 阿茲法‧摩因(A. Azfar Moin),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本書雖然是印度全史,內容卻相當精簡;學術價值高,但卻意外好讀。我會將本書推薦給任何想要精彩印度史入門書的讀者。――希爾維亞‧格雷(Sylvia Gray),波特蘭社區學院
- 推薦序 透過「不可思議的」印度史,全方位掌握印度大小事 吳德朗(第7頁)
- 前言(第13頁)
- 第一章 導論(第17頁)
- 印度、印度人、印度文明(第18頁)
- 印度文明歷史(第28頁)
- 印度文明地景(第30頁)
- 第二章 印度文明的起源(第39頁)
- 摩亨佐 — 達羅與哈拉帕(第41頁)
- 經濟、科技與文字(第48頁)
- 宗教(第52頁)
- 印度河文明的起源與存亡(第54頁)
- 第三章 吠陀時期(第61頁)
- 《梨俱吠陀》(第62頁)
- 印度 — 歐洲、印度 — 伊朗、印度 — 亞利安(第68頁)
- 晚期吠陀(第74頁)
- 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第83頁)
- 第四章 新宗教、新帝國(第87頁)
- 棄世宗教(第90頁)
- 摩揭陀(第96頁)
- 孔雀王朝(第99頁)
- 第五章 古典印度時期(第105頁)
- 古典印度文明形成期(西元前一八七至三二○年)(第106頁)
- 古典時期(三二○至六○○年)(第119頁)
- 古典印度文明晚期(六○○至一○○○年)(第129頁)
- 第六章 家庭、社會與政體(第137頁)
- 家庭(第138頁)
- 社會(第150頁)
- 政體(第154頁)
- 第七章 心智(第161頁)
- 宗教(第162頁)
- 法律(第178頁)
- 科學(第184頁)
- 古典藝術文學(第193頁)
- 第八章 印度文明創造的世界(第197頁)
- 中亞(第199頁)
- 東亞(第200頁)
- 東南亞(第203頁)
- 中東與歐洲(第209頁)
- 第九章 突厥人與蒙兀兒人(第215頁)
- 伊斯蘭與印度(第218頁)
- 突厥人(第224頁)
- 蒙兀兒人(第232頁)
- 第十章 歐洲人(第245頁)
- 歐洲商人(第246頁)
- 英國統治(第255頁)
- 印度與歐洲文明(第263頁)
- 第十一章 民族國家(第273頁)
- 印度民族主義的興起(第275頁)
- 甘地與真納(第285頁)
- 印巴分治與獨立(第295頁)
- 第十二章 新國家群(第297頁)
- 印度共和國(第299頁)
-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第307頁)
- 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與馬爾地夫(第311頁)
- 印度文明的未來(第315頁)
- 延伸閱讀(第321頁)
- 參考文獻(第326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