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海洋法的發展,由對距離概念的擴張管轄權(例如領海寬度擴大到十二浬,和二百浬專屬經濟區的成立),到針對魚種概念的功能性管轄(例如跨界與高度洄游魚種的養護與管理)和對公海中某些漁法的限制(例如流網的使用),均顯示出不只是公海的面積在減少,且公海捕魚自由的內容也受到持續增加的限制。較之於國際公法中其他領域的變化,近三十年來國際漁業法的發展,特別是在公海漁捕此一特定領域的演進有著明顯的表現,本書即在透過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育和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以及全球化的發展等層面,對於國際海洋法的演進,有一深入的剖析。
- 專有名詞縮寫表(第i頁)
- 第一章 導言:公海捕魚自由面臨的挑戰(第1頁)
- 第一節 前言(第1頁)
- 第二節 公海捕魚受到的限制(第3頁)
- 第三節 小結(第14頁)
- 第二章 國際漁業法基礎法制架構(第17頁)
- 第一節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7頁)
- 第二節 1992年坎昆宣言與1995年責任漁業行為準則(第19頁)
- 第三節 1992年二十一世紀議程(第24頁)
- 第四節 1993年促進公海漁船遵守國際養護與管理措施協定(第27頁)
- 第五節 1995年魚種協定(第29頁)
- 第六節 1999年三項國際行動計畫(第34頁)
- 第七節 2001年IUU國際行動計畫(第36頁)
- 第八節 2002年約翰尼斯堡實施計畫(第39頁)
- 第九節 2009年港口國措施(第42頁)
- 第十節 小結(第44頁)
- 第三章 永續發展與國際漁業法發展(第45頁)
- 第一節 前言(第45頁)
- 第二節 永續發展概念之演進及其內涵(第47頁)
- 第三節 永續發展概念在國際漁業法發展中的意義(第53頁)
- 第四節 預防性措施在永續發展上的意涵(第54頁)
- 第五節 預防性措施的國際法地位(第61頁)
- 第六節 對國際漁業法的影響(第65頁)
- 第七節 小結(第70頁)
- 第四章 魚產品貿易與國際漁業法發展(第71頁)
- 第一節 前言(第71頁)
- 第二節 糧食安全的意涵(第73頁)
- 第三節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第79頁)
- 第四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81頁)
- 第五節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第85頁)
- 第六節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第90頁)
- 第七節 世界自然基金(第94頁)
- 第八節 小結(第98頁)
- 第五章 全球治理與國際漁業法發展(第99頁)
- 第一節 前言(第99頁)
- 第二節 全球治理觀念之演進與國際組織之發展(第103頁)
- 第三節 國際漁業組織的角色(第112頁)
- 第四節 登臨與檢查程序在WCPFC架構內的發展(第117頁)
- 第五節 小結(第127頁)
- 圖1 WCPFC公約區域圖(第119頁)
- 第六章 結論(第131頁)
- 參考書目(第135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