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麗面紗之下的韓國社會逐一浮現──
曾在韓國NGO工作的國際獨立記者楊智強,
抱持記者的使命站在示威現場與邊境禁區,
揭露朝鮮半島的風光與闇黑!
從世越號獵巫、閨蜜門事件、濟州島反海軍基地、演藝生態內幕,
到親訪脫北者、朝鮮族、韓國華僑這群在政治角力裡犧牲的民族……
一趟關懷與反思齊行的採訪,一回理性與感性交織的閱讀,
勢必要你重新認識一次既熟悉、卻又如此陌生的韓國。
●人的生活可以像商品一樣被販賣,制式化產出頂尖韓流明星?
●劇團經濟拮据,經費補助被政治勢力綁架,演員窮到餓死?
●世越號船難發生時搜救不力,甚至發出學生全數獲救的假新聞?
◎在抗議&採訪現場直擊的悲歌──
從世越號獵巫到閨蜜門事件,地獄朝鮮的血淚和矛盾的民族情感
「天啊!彈劾通過了!」近百位民眾透過地鐵站的電視螢幕,見證國會通過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一時間歡呼四起。這個國家,真的成功被人民改變了嗎?抗議現場有哪些難以躍上主流的聲音?
.世越號船難發生時,政府錯過黃金七十二小時的救援時間,海警甚至還發出「檀園高中三百二十五名學生全數獲救」的假消息,而青瓦台首席秘書更對電視台施壓,要求撤掉批評政府的報導。
.「朴槿惠的事情弄成這樣,我覺得相當丟臉!這是經過民主選舉過程,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總統,我們全國對這件事情的發生都有責任。」
◎電視機前看不到的黑暗內幕──
剖析韓國演藝生態及龐大的社會壓力
距離台灣僅1400多公里的韓國,我們卻往往只看到它在螢幕上亮麗的一面:成功席捲全球的K-POP、屢創高價紀錄售出的韓劇、政府全力支持的IT大國……隱藏在光鮮外表之下的韓國社會,還有什麼樣的面貌?
.「我已經很多天沒東西吃了,若您有任何泡菜或剩飯,請放在我的門口。」一位年僅三十二歲的女劇作家餓死在自己家中,才讓韓國政府真正警覺演員生活的辛苦。
.「當然沒有!韓國政府完全沒有幫助,只會利用我們而已。」一位韓國娛樂產業工作者提到,前總統朴槿惠在出訪他國時,都會帶幾名韓國歌手或明星一起出訪,就是希望讓她的行程更受矚目。
◎有別於主流媒體包裝的形象──
脫北者、朝鮮族、韓國華僑,在政治角力裡犧牲的無根民族
為了脫離金氏王朝的集權統治,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北韓的脫北者,經常掉入人口販子的圈套,或者受到社會歧視夢碎韓國;從中國飄洋過海到南韓逐夢的朝鮮族,明明和韓國人說著相同語言,卻因為社會事件和歷史因素,背上了難以洗脫的惡名;經歷了韓戰時期逃難、朴正熙反華僑政策、一九九二年台韓斷交的韓國華僑,因為無戶籍護照而成為了沒有國家的人……
.「很多人都說我們脫北者相當仇恨自己的國家,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很多逃出來的人是因為活不下去,必須到中國找食物或另一種生存方式。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愛國。」脫北者姜小姐一字一句地說出自己的心聲。
.「很多南韓人都以為我們這邊還很落後,甚至還有人問我『延邊人會用筷子吃飯嗎?延邊是不是每天都有凶殺案啊?』聽了真的讓人感到相當生氣。」這是延邊人對南韓普遍貶低朝鮮族的心情寫照,失望、生氣、又愛又恨。
.「我在韓國讀書的時候,那邊的韓國人都會叫我們『짱깨』(醬狗),字面上就是諷刺華僑經營中華料理店時,身上沾染的味道,其實就是歧視你的語言。」來台生活多年的韓國華僑,娓娓道出當年受到歧視的憤怒與心酸。
名人推薦
Fion(《她們的韓國夢》作者)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周偉航(專欄作家)
董思齊(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位辛苦出外,到國際事件現場、親上火線的獨立記者的韓國採訪集,甚至是一位身在國外的台灣遊子,熱愛台灣這塊土地、這個國家的記者『評論集』。」──陳慶德(韓國社會文化專家,《再寫韓國》、《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作者) 專文推薦
「透過採訪的方式,以多種角度來呈現、記錄韓國人的想法,可以說當代韓國的真面目,就是楊記者血汗的集合體。」──柳廷燁(臉書專頁「柳大叔, 愛臺灣的韓國人」版主)
到親訪脫北者、朝鮮族、韓國華僑這群在政治角力裡犧牲的民族……
一趟關懷與反思齊行的採訪,一回理性與感性交織的閱讀,
勢必要你重新認識一次既熟悉、卻又如此陌生的韓國。
●人的生活可以像商品一樣被販賣,制式化產出頂尖韓流明星?
●劇團經濟拮据,經費補助被政治勢力綁架,演員窮到餓死?
●世越號船難發生時搜救不力,甚至發出學生全數獲救的假新聞?
◎在抗議&採訪現場直擊的悲歌──
從世越號獵巫到閨蜜門事件,地獄朝鮮的血淚和矛盾的民族情感
「天啊!彈劾通過了!」近百位民眾透過地鐵站的電視螢幕,見證國會通過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一時間歡呼四起。這個國家,真的成功被人民改變了嗎?抗議現場有哪些難以躍上主流的聲音?
.世越號船難發生時,政府錯過黃金七十二小時的救援時間,海警甚至還發出「檀園高中三百二十五名學生全數獲救」的假消息,而青瓦台首席秘書更對電視台施壓,要求撤掉批評政府的報導。
.「朴槿惠的事情弄成這樣,我覺得相當丟臉!這是經過民主選舉過程,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總統,我們全國對這件事情的發生都有責任。」
◎電視機前看不到的黑暗內幕──
剖析韓國演藝生態及龐大的社會壓力
距離台灣僅1400多公里的韓國,我們卻往往只看到它在螢幕上亮麗的一面:成功席捲全球的K-POP、屢創高價紀錄售出的韓劇、政府全力支持的IT大國……隱藏在光鮮外表之下的韓國社會,還有什麼樣的面貌?
.「我已經很多天沒東西吃了,若您有任何泡菜或剩飯,請放在我的門口。」一位年僅三十二歲的女劇作家餓死在自己家中,才讓韓國政府真正警覺演員生活的辛苦。
.「當然沒有!韓國政府完全沒有幫助,只會利用我們而已。」一位韓國娛樂產業工作者提到,前總統朴槿惠在出訪他國時,都會帶幾名韓國歌手或明星一起出訪,就是希望讓她的行程更受矚目。
◎有別於主流媒體包裝的形象──
脫北者、朝鮮族、韓國華僑,在政治角力裡犧牲的無根民族
為了脫離金氏王朝的集權統治,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北韓的脫北者,經常掉入人口販子的圈套,或者受到社會歧視夢碎韓國;從中國飄洋過海到南韓逐夢的朝鮮族,明明和韓國人說著相同語言,卻因為社會事件和歷史因素,背上了難以洗脫的惡名;經歷了韓戰時期逃難、朴正熙反華僑政策、一九九二年台韓斷交的韓國華僑,因為無戶籍護照而成為了沒有國家的人……
.「很多人都說我們脫北者相當仇恨自己的國家,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很多逃出來的人是因為活不下去,必須到中國找食物或另一種生存方式。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愛國。」脫北者姜小姐一字一句地說出自己的心聲。
.「很多南韓人都以為我們這邊還很落後,甚至還有人問我『延邊人會用筷子吃飯嗎?延邊是不是每天都有凶殺案啊?』聽了真的讓人感到相當生氣。」這是延邊人對南韓普遍貶低朝鮮族的心情寫照,失望、生氣、又愛又恨。
.「我在韓國讀書的時候,那邊的韓國人都會叫我們『짱깨』(醬狗),字面上就是諷刺華僑經營中華料理店時,身上沾染的味道,其實就是歧視你的語言。」來台生活多年的韓國華僑,娓娓道出當年受到歧視的憤怒與心酸。
名人推薦
Fion(《她們的韓國夢》作者)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周偉航(專欄作家)
董思齊(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位辛苦出外,到國際事件現場、親上火線的獨立記者的韓國採訪集,甚至是一位身在國外的台灣遊子,熱愛台灣這塊土地、這個國家的記者『評論集』。」──陳慶德(韓國社會文化專家,《再寫韓國》、《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作者) 專文推薦
「透過採訪的方式,以多種角度來呈現、記錄韓國人的想法,可以說當代韓國的真面目,就是楊記者血汗的集合體。」──柳廷燁(臉書專頁「柳大叔, 愛臺灣的韓國人」版主)
- 封面
- 推薦序 獨立記者楊智強眼中的真實韓國
- 自序 從社會運動認識韓國
- Ch 1 台灣vs.韓國!「好想贏韓國」的情緒泥淖
- 反韓仇韓!在台韓國人:「台灣人友善好客,但其實心裡不喜歡你」
- 台灣人不太會喝?貪杯的韓國人遇上不嗜酒的台灣人
- 韓國反日情緒根深蒂固:「為什麼台灣這麼喜歡日本?」
- 比起韓國,台灣男女很平等?
- Ch 2 光鮮亮麗的韓流背後──
- 韓國節目魅力席捲亞洲,到底如何辦到的?
- 韓國最成功的商品:K-POP
- 直擊暗黑大學路(一):你所不知道的韓國劇場生態
- 直擊暗黑大學路(二):用演的社會運動
- Ch 3 你所不知道的「地獄朝鮮」
- 財團治國?無法無天的財閥掐住韓國命脈
- 從朴槿惠的閨蜜門事件,淺談韓國人的「集體主義」民族性
- 沉沒的郵輪與跌落神壇的公主
- 韓國與美軍之間的愛恨情仇
- Ch 4 猜不透的神祕國度 ── 北韓
- 跟北韓交流?金氏王國與台灣的關係
- 到底要不要「統一祖國」?韓國人對兩韓統一的看法
- 脫北者的另一面:我不是逃亡的叛國者
- 突破南北韓疆界的人:專訪能自由進出兩韓的金鎮慶
- 奇蹟的辦學,金鎮慶打造的東北亞和平夢
- 邊境城市的人們:延邊&美索
- Ch 5 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徘徊中、朝、韓三國的「朝鮮族」
- 朝鮮在東北:被遺忘的滿洲國
- 說著相同語言,卻難以跨越隔閡:變了調的韓國夢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第三個韓國
- 朝鮮族自治州的邊境小農村:一條河,兩個世界
- 一眼眺望日韓俄三國 的邊境城市──琿春
- 上帝也難以進入的地方
- 接收韓流的第一手資訊:做不一樣的K-POP
- 並肩作戰的血盟關係:聽話的少數民族
- Ch 6 飄泊在歷史洪流裡的無根民族「韓國華僑」
- 無戶籍護照=沒有國家的人
- 且戰且走的韓國華僑學校
- 韓國華僑:我們是次等國民嗎?
- 在隱士之國的喜怒哀樂
- 少了點韓國味的台灣「韓國街」
- 落地生根的半島移民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