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自1937年起以「公主程式」陸續改造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美女貝兒、《阿拉丁》茉莉公主等六位童話公主,並於近年成立「迪士尼公主」(Disney Princess)品牌,全力推廣公主商品。這些迪士尼公主形象若以女性主義批判之可說是父權意識下的產物;然而,大眾女性卻集體無意識地以驚人消費力表達喜愛與崇拜,顯然大眾女性面向迪士尼靠攏,而與女性主義的大聲疾呼背道而馳,形成迪士尼、大眾女性與女性主義三者之間的拉扯關係。
本書藉探索大眾女性的無意識找到迪士尼公主品牌的成功關鍵,而這關鍵卻是女性意識發展的障礙。當女性主義回頭批判大眾女性與男性共謀之際,反而突顯一個現實:大眾女性的女性意識仍然處於啟蒙階段。
- 導言(第1頁)
- 一、研究對象(第1頁)
- 二、文獻探討(第3頁)
- 三、研究方法(第8頁)
- 第一章 迪士尼改造公主(第11頁)
- 第一節 改寫童話(第12頁)
- 第二節 公主程式(第51頁)
- 第二章 女性主義立場(第63頁)
- 第一節 沃爾特‧迪士尼的父權意識(第65頁)
- 第二節 公主形象批判(第70頁)
- 第三章 女性消費者心理(第87頁)
- 第一節 自戀(narcissism)(第88頁)
- 第二節 公主情結(第92頁)
- 第三節 集體無意識(第95頁)
- 第四節 迪士尼生活圈(第101頁)
- 結論(第117頁)
- 致謝與後記(第123頁)
- 參考文獻(第125頁)
- 一、影像文獻(第125頁)
- 二、中文參考文獻(第126頁)
- 三、英文參考文獻(第128頁)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2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