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活就是樂在每件事都不平凡!」
「行腳」二字,根源於宗教情懷的行旅,親身實踐的踏查。
游方之僧,稱為行腳僧;行腳,就是不假舟車,兩腳不停地移動、徒步旅行。
其後逐漸演變為身體力行的精神象徵,透過一步步辛勞修行,徒步參道,廣遊四方,體驗人生。
旅行的意義,在於探索人生、體驗未知的趣味,
行腳節目的多元議題與開展性也正在於此。
行腳的「主題」可能是旅行的目的,也可能是推動旅行的動力。如最常見的「美食」主題,享受美食為主,旅行反成其次。透過美食看見在地文化,由美食引導出製作料理的人,進而能懂得品味美食、品味生活。又如行腳節目的「探險、冒險」主題,並非叢林探險或荒野求生,更多是軟性溫暖地探索未知的旅程,其歷險的重點在於「探尋、摸索、體驗」,只要是未曾經歷過都是一種歷險。
作者何懷嵩以製作《悠遊台北》、《台灣文創遊》、《城鄉印記》三部行腳節目共38集節目的豐富資歷,結合紮實的學理基礎,系統性彙整田野調查、影視企劃設計、主持徵選、攝製與後製技術、節目定位風格、視覺氛圍等行腳節目製作所需的實用內容,是有志於電視製作的從業人員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特色
1.丘岳(前台視駐美記者、公共電視總經理、台灣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廖本榕(前中央電影公司資深攝影師、第四十屆金馬獎最佳攝影及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專業深度推薦。
2.作者何懷嵩結合行腳節目的豐富實務經驗,與紮實的學理基礎,論理清晰、舉例豐富!
3.本書是有志於電視製作的從業人員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書!
其後逐漸演變為身體力行的精神象徵,透過一步步辛勞修行,徒步參道,廣遊四方,體驗人生。
旅行的意義,在於探索人生、體驗未知的趣味,
行腳節目的多元議題與開展性也正在於此。
行腳的「主題」可能是旅行的目的,也可能是推動旅行的動力。如最常見的「美食」主題,享受美食為主,旅行反成其次。透過美食看見在地文化,由美食引導出製作料理的人,進而能懂得品味美食、品味生活。又如行腳節目的「探險、冒險」主題,並非叢林探險或荒野求生,更多是軟性溫暖地探索未知的旅程,其歷險的重點在於「探尋、摸索、體驗」,只要是未曾經歷過都是一種歷險。
作者何懷嵩以製作《悠遊台北》、《台灣文創遊》、《城鄉印記》三部行腳節目共38集節目的豐富資歷,結合紮實的學理基礎,系統性彙整田野調查、影視企劃設計、主持徵選、攝製與後製技術、節目定位風格、視覺氛圍等行腳節目製作所需的實用內容,是有志於電視製作的從業人員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特色
1.丘岳(前台視駐美記者、公共電視總經理、台灣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廖本榕(前中央電影公司資深攝影師、第四十屆金馬獎最佳攝影及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專業深度推薦。
2.作者何懷嵩結合行腳節目的豐富實務經驗,與紮實的學理基礎,論理清晰、舉例豐富!
3.本書是有志於電視製作的從業人員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書!
- 推薦序一 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重要參考書/丘岳(第3頁)
- 推薦序二 電視實務工作應用寶典/廖本榕(第5頁)
- 作者序 尋找生命的春光(第7頁)
- 緒論 導演技術與美學(第13頁)
- Chapter 1 導演創作理念(第19頁)
- 1.1 行腳節目本質(第20頁)
- 1.2 導演思維(第27頁)
- 1.3 行腳方式與傳播科技決定論(第32頁)
- Chapter 2 旅行影視美學樣貌(第39頁)
- 2.1 比例和諧的美學(第40頁)
- 2.2 節目模式思考(第42頁)
- 2.3 製作寶典(第49頁)
- 2.4 行腳節目觀眾收看動機(第55頁)
- 2.5 旅行節目文獻觀摩(第59頁)
- Chapter 3 行腳節目內容形式(第75頁)
- 3.1 行腳節目內容與主題企劃(第76頁)
- 3.2 行腳節目結構與議題表現(第83頁)
- 3.3 主持人特質與主持風格(第89頁)
- Chapter 4 行腳節目創作技術(第101頁)
- 4.1 攝影技術與風格(第102頁)
- 4.2 剪輯與後期製作(第136頁)
- 4.3 視覺設計與造型(第148頁)
- 4.4 聲音設計與音樂風格(第165頁)
- Chapter 5 藝術價值與貢獻(第181頁)
- 5.1 媒體效益與入圍(第182頁)
- 5.2 行腳節目專家座談(第190頁)
- 5.3 期待行腳新樣貌(第220頁)
- 附錄(第225頁)
- 《台灣文創遊》節目企劃書(第226頁)
- 音樂使用說明(第256頁)
- 《台灣文創遊》每 15 分鐘收視率(第269頁)
- 《百年華山》:歷史與當下的對話 時間與空間的交融(第273頁)
- 《台灣文創遊》:體悟生活的文化與創意(第277頁)
- Live House 與獨立樂團 ―― 台灣音樂創作的源動力(第281頁)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