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圖解推拿手法:快速記憶速查速用:最有效的200種推拿圖譜
  • 點閱:1239
    687人已收藏
  • 作者: 沈國權, 嚴雋陶編著
  • 出版社:華志文化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醫學健康館:17
  • ISBN:9789869635776
  • 格式:PDF,JPG
  • 頁數:214
  • 附註:圖解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內容簡介

圖解推拿手法:快速記憶速查速用
最有效的200種推拿圖譜
 
推拿是人類最早的醫療法之一,經過千年的發展,又被人類重新認識,煥發出新的醫療效果。人們深信,作為一種無痛、無毒、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必將在人類的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推拿療法乃根據中醫理論,藉由局部、經絡、穴位相結合,並運用各種手法作用於人體的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使人體恢復健康的效果。

推拿手法是推拿治療的基本手段。本書收錄了中外推拿手法200餘種,是迄今同類書籍中較為豐富的一本。其中,矯正性手法在本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對於一些操作較為複雜而臨床較為常用的推拿手法,予以動態圖描繪,以利讀者理解掌握。對於初學者來說,本書文字淺顯,繪圖精確,易學易用;對於推拿專業人員來說,本書的手法分類體系和演變分析及最新介紹的國外推拿手法,也將為其帶來裨益。
 
本書特色
 
■200餘種中外推拿手法示範教學。
■矯正性手法,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內容簡明扼要簡單易行易學易用。


作者簡介
 
沈國權、嚴雋陶
 
醫師合著,本書之二位當代中國醫師,行醫及教學多年,是一位醫術精湛、博學多聞的醫師、學者和作家。在其日常行醫看病教學過程中,用其多年的經驗累積,和寶貴的操作手法,配以文字及珍貴圖片的說明,彙集成書,以受益於對推拿有興趣的讀者。

  • 第一章 概論(第19頁)
  • 第二章 手法的分類(第21頁)
    • 一、手法分類的力學標準(第22頁)
    • 二、手法分類的作用機制標準(第25頁)
  • 第三章 推拿手法的技術要求(第27頁)
    • 一、刺激性手法的技術要求(第27頁)
    • 二、矯正性、鬆動性手法的技術要求(第28頁)
  • 第四章 推拿手法的量效關係(第31頁)
    • 一、刺激性手法的量效關係曲線(第32頁)
    • 二、矯正性手法的量效關係曲線(第34頁)
    • 三、鬆動性手法的量效關係曲線(第36頁)
  • 第五章 按壓類手法(第41頁)
    • 一、代表手法:按法(第41頁)
    • 二、按法的衍化(第43頁)
  • 第六章 推擦類手法(第47頁)
    • 一、代表手法:推法(第47頁)
    • 二、推法的衍化(第51頁)
  • 第七章 摩揉類手法(第57頁)
    • 一、代表手法:摩法(第57頁)
    • 二、摩法的衍化(第58頁)
    • 三、複合手法:按揉法(第62頁)
  • 第八章 推類手法(第65頁)
    • 一、代表手法1:一指禪推法(第65頁)
    • 二、一指禪推法的衍化(第68頁)
    • 三、代表手法2:扌袞法(第71頁)
    • 四、扌袞法的衍化(第73頁)
  • 第九章 捏拿類手法(第77頁)
    • 一、代表手法:捏法(第77頁)
    • 二、捏法的衍化(第79頁)
    • 三、複合手法(第82頁)
  • 第十章 振動類手法(第85頁)
    • 一、代表手法:振法(第85頁)
    • 二、振法的衍化:擺法(第86頁)
    • 三、複合手法(第87頁)
  • 第十一章 叩擊類手法(第89頁)
    • 一、代表手法:擊法(第89頁)
    • 二、擊法的衍化(第92頁)
  • 第十二章 托插類手法(第95頁)
    • 一、代表手法托法(第95頁)
    • 二、其他手法(第95頁)
  • 第十三章 拔伸類手法(第97頁)
    • 一、拔頸項(第97頁)
    • 二、拔伸上肢(第99頁)
    • 三、拔伸腰椎(第101頁)
    • 四、拔伸下肢(第102頁)
  • 第十四章 捺正類手法(第105頁)
    • 一、單點衝擊捺正手法(第105頁)
    • 二、兩點衝擊捺正手法(第109頁)
    • 三、脊柱微調手法(第112頁)
  • 第十五章 環搖類手法(第123頁)
    • 一、搖頸(第123頁)
    • 二、搖肩(第124頁)
    • 三、搖肘(第129頁)
    • 四、搖腕(第129頁)
    • 五、搖指(第130頁)
    • 六、搖腰(第130頁)
    • 七、搖髖(第131頁)
    • 八、搖膝(第132頁)
    • 九、搖踝(第132頁)
  • 第十六章 推板類手法(第133頁)
    • 一、扳頸(第133頁)
    • 二、扳肩(第141頁)
    • 三、扳肘(第148頁)
    • 四、扳胸(第150頁)
    • 五、扳腰(第153頁)
    • 六、扳骶髂關節(第158頁)
    • 七、扳髖(第163頁)
    • 八、扳膝(第166頁)
    • 九、扳足踝(第168頁)
  • 第十七章 背頂類手法(第171頁)
    • 一、背法(第171頁)
    • 二、對抗復位法(第172頁)
    • 三、頂法(第173頁)
    • 四、踩蹻法(第175頁)
  • 第十八章 端提類手法(第177頁)
    • 一、端提頭頸(第177頁)
    • 二、端提胸協(第178頁)
    • 三、端提腰椎(第178頁)
  • 第十九章 抖動類手法(第181頁)
    • 一、抖上肢(第181頁)
    • 二、抖腕部(第182頁)
    • 三、抖下肢(第182頁)
    • 四、抖腰(第183頁)
  • 第二十章(第185頁)
    • 一、頭面部操作常規(第185頁)
    • 二、頸項部操作常規(第187頁)
    • 三、肩部操作常規(第188頁)
    • 四、肘部操作常規(第190頁)
    • 五、腕手操作常規(第192頁)
    • 六、腰背部操作常規(第193頁)
    • 七、胸腹部操作常規(第194頁)
    • 八、髖臀部操作常規(第196頁)
    • 九、膝部操作常規(第197頁)
    • 十、足踝部操作常規(第199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