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內容簡介
憨山大師乃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在《觀老莊影響論》中提過因為生於人道,而不逾越人乘,所以年輕時便學習孔子,到了知道人欲是一切苦惱的根本之後立志修習離欲之行,因此在少年時便學習老莊,最後因為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來進行觀照,從而知悉十界乃像唯心的影子和回響一樣,所以皈命我佛。 大師這本《老子道德經解》時耗時至少十五年才完成的用心之作,對於《老子道德經》有極盡深入的剖析,尤其是針對修習工夫,以及利用唯識禪觀作更高層次的觀照著墨甚深。
 
- 學佛之人如果不知老莊,而只管往虛空裡看進去的話,便會眼前各種法都成了障礙,各樣事都不得解脫;假若不知孔子,而單單靠著佛法去涉世,卻不知世道人情,還逢人便說玄妙的話,則猶如只賣死貓頭,一點用處也沒有。
 

- 學習儒家的人變得拘謹,學習老莊的人卻成了狂放,學習佛法的人器量又過於狹隘,這些弊端的出現都是因為執我所害,所以假若有能力去破除我執的話,各家的藩籬便可解開而成大同一家了。
 
-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


作者簡歷
憨山德清(明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明 天啟三年(1623年)),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 大師乃明朝著名佛教出家眾,為臨濟宗門下。復興禪宗,與紫柏真可大師為生死至交,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即「蓮柏椒蕅」: 蓮池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 大師精通釋、道、儒三家學說,主張三家思想的融合,認為「為學有三要,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學要》,憨山老人夢遊集 卷三十九)宣導禪淨雙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見解頗與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相契合。中國禪宗的祖庭曹溪,經過大師的銳意經營,由荒廢恢復舊觀,因此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 大師著述極為豐富,包括有《八十八祖道影傳贊》四卷、《八識規矩通說》一卷、《圓覺經直解》二卷、《大乘起信論疏略》二卷、《憨山老人夢遊全集》五卷、《憨山老人夢遊集》五十五卷、《楞伽補遺》一卷、《楞嚴經懸鏡》一卷、《楞嚴經通議》十卷、《楞嚴經通議略科》一卷、《法華經擊節》一卷、《法華經通義》七卷、《百法明門論論義》一卷、《肇論略註》六卷、《般若心經直說》一卷、《華嚴綱要》八十卷、《觀楞伽經記》八卷、《起信論直解》二卷、《金剛決疑》一卷等。其功德巍巍,為後人所敬仰,並於明 崇禎十三年(1640年)信眾將其遺骸漆布升座,即今南華寺內供奉的德清肉身像。
 
譯者簡介
林中華,1974年生,廣東香港人。自幼對生死來去、生命價值多所思索,及至成人,於重症醫療領域工作後,更對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有深刻體會。有幸於2015年接觸法鼓山,被聖嚴師父因為「佛法是這麼的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從而發願弘法利生的大悲願深深打動,學佛初心也因此開始萌芽,遂起精進心,從此自我鞭策,在佛法的聞、思、修中努力不懈。在2018年於法鼓山皈依三寶,得法名演明。自號寂浪,乃取寂靜境風所起之七浪無明,以喻來自勉。譯作《般若心要:憨山大師對般若經典之決疑與直說》、《圓滿覺悟:憨山大師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等。

  • 版權頁
  • 作者簡歷
  • 譯者簡介
  • 註道德經序(作者序)
  • 譯者序
  • 老子傳
  • 老子道德經解 發題
    • 闡發彰明—宗旨
    • 闡發彰明—趣向
    • 闡發彰明—工夫
    • 闡發彰明—體用
    • 闡發彰明-歸趣
  • 老子道德經解上篇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老子道德經解下篇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章
    • 第四十八章
    • 第四十九章
    • 第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十五章
    • 第五十六章
    • 第五十七章
    • 第五十八章
    • 第五十九章
    • 第六十章
    • 第六十一章
    • 第六十二章
    • 第六十三章
    • 第六十四章
    • 第六十五章
    • 第六十六章
    • 第六十七章
    • 第六十八章
    • 第六十九章
    • 第七十章
    • 第七十一章
    • 第七十二章
    • 第七十三章
    • 第七十四章
    • 第七十五章
    • 第七十六章
    • 第七十七章
    • 第七十八章
    • 第七十九章
    • 第八十章
    • 第八十一章
  • 觀老莊影響論
    • 敘意
    • 論教源
    • 論心法
    • 論去取(捨取)
    • 論學問
    • 論教乘
    • 論工夫
    • 論行本
    • 論宗趣
  • 原文附錄:《老子道德經解 發題》及《觀老莊影響論》
    • 老子道德經解 發題
    • 觀老莊影響論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199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