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一部自傳性小說,一個紅衛兵的真實人生
本書揭露中國文革時期的血與淚
中國的社會進程與時代巨輪下普通人的辛酸苦甜
本書是旅德經濟顧問胡曉平的自傳性小說,於二○一八年發行德文版,曾連續數週位居出版社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受到德國媒體重視。身為五十年代出生的胡曉平,她的人生與中國近代的命運疊合,早年加入紅衛兵,從最初對社會政治秩序的熱情,轉而對意識形態的質疑。自傳性的題材,提供豐富的背景,讓讀者更加瞭解當時中國社會劇烈動盪的真實輪廓,普通人的命運隨之起伏。對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影響,做了全面的陳述。
- 第一章:五十年代
- 一、小妹上學
- 二、京峽父母
- 三、京峽出生
- 第二章:六十年代初期
- 一、幼兒園
- 二、百萬莊小學
- 三、百萬莊住宅區
- 四、少先隊
- 第三章:一九六六年 文革開始
- 一、少先隊中隊長
- 二、《人民日報》社論
- 三、結束小學正規教育
- 第四章:家庭被拆散
- 一、搬進空軍大院
- 二、批鬥,抄家
- 三、育紅小學
- 四、小妹出生
- 五、爸爸擔任「軍代表」
- 六、媽媽下放到「五七幹校」
- 第五章:京峽上中學
- 一、媽媽回京治病
- 二、一一○中學
- 三、「要準備打仗」
- 四、加入「紅衛兵」組織
- 五、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 六、奶奶回到北京
- 七、「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 八、愉快的暑假
- 九、初中二年級,五顏六色的學年
- 十、沒能參加「夏季拉練」的意外收穫
- 十一、林彪事件的前後
- 第六章:京峽升入高中
- 一、重視學習的風氣形成
- 二、青春期的困惑
- 三、短暫的高中正規教育
- 四、加入「共青團」組織
- 五、渴望瞭解外邊的世界
- 六、接踵而來的政治運動打破了校園的寧靜
- 七、開門辦學
- 八、手抄本《少女之心》的迅速蔓延和所釀成的後果
- 九、高中的最後一個學期
- 第七章:京峽到農村插隊
- 一、高中畢業前夕
- 二、歡送應屆畢業生到農村插隊落戶
- 三、走進田各莊
- 四、體嘗披星戴月、櫛風沐雨的農民生活
- 五、動盪多變的一九七六年
- 六、一九七七年,人生命運的轉捩點
紙本書 NT$ 800
單本電子書
NT$
56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