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8-18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動機的動
關於「動」,最誠實無欺、也最頻繁出現的念頭,常是這樣:自坐姿起身,離開此刻所在的任一地方。那念頭如插生雙翅,引領人最活躍的想像:每一步皆篤定不留戀不反顧,持續前行,盡頭則一直向後撤──在山嶺的稜線上,在一道彎曲的河道中,在陌生城市的無名小巷,在樹冠蔽日的密林間……
略次之,是置身出城的客運(我腦海裡不能自主地浮現電影《刺激1995》片末,違反假釋禁令啟程尋找獄中老友留言的摩根‧費里曼;當然也想起驅車向礁溪方向,初出雪山隧道前,天地乍然開闊的蘭陽平原)或火車的晃蕩裡,或任一個「說走就走」的念頭與實行,讓車子也讓路帶著自己,抵達一個陌生的地點。在我們的島,若不役於某種角色或責任難以暫離,否則幾乎不費半日,誰都可抵達某處山中或海濱,那些外在不存在讓人感覺無法動彈的空間、事務或關係的地方。
|本期專題|Find a Easy Way to Move 身體動能與文學心靈的對話
|遠方|致香港革命時代
|書的世界|無聲的世界──寫在漫畫《小輓》前夕
|特別報導|想像力的翻新──2019台北詩歌節「當代詩的視野與關懷」
|人物春秋|仰望東方的一株銀杏──秋雨中追思馬悅然院士
|我們的文學夢|陳雨航 人生一種:我的文學生活回顧
|活動|真情相擁‧歡聚恆久──2019九九重陽文藝雅集側記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哪有什麼非虛構〉女性與工作(第10頁)
- 〈珊蒂化〉危機小鎮(第12頁)
- 〈自怡微言〉美到底是什麼啊?(第14頁)
- 本期專題 Find a Easy Way to Move 身體動能與文學心靈的對話(第17頁)
- 如何在「身體動起來」的過程裡,感覺自己「活著」這件事?(第19頁)
- 〈玩心與嘗試〉作家們,動起來!――文字×劇場:徐堰鈴工作坊(第20頁)
- 〈身體的日常動作〉(第36頁)
- 〈喜歡運動的作家們〉(第48頁)
- 〈動與傷害〉奇點(第53頁)
- 〈身與心的哲學思辨〉吳懷晨×何曉玫:舞蹈與詩的對話(第55頁)
- 〈境界之道〉(第60頁)
- 〈相關作品評介〉(第70頁)
- 草原副刊(第80頁)
- 人生最奢華(第80頁)
- Mojito(第81頁)
- 一個隱形人的口述(第82頁)
- 命定紀念日(第83頁)
- 開箱(第84頁)
- 唱遊(第85頁)
- 有意謬誤(第86頁)
- 其十,小說語言的基因演算法優化策略(第87頁)
- 男人與男孩(中)(第88頁)
- 嘔吐者(二)(第89頁)
- 夜行列車、黃昏與清晨是同一件事了(第90頁)
- 良人(第92頁)
- 談文論藝(第96頁)
- 〈黃金昔時〉重讀三毛(第96頁)
- 〈獨斟對酌〉受靈之感與意念的雷電――黃以曦×胡家榮:創作美學對寫(第104頁)
- 〈劇場客燒〉我能長出一顆眾生平等的愛心嗎(第110頁)
- 〈戰後詩風景〉在隱形、變形、定形的變易中,單純寫詩人的繁複形影:蘇紹連(第112頁)
- 〈此岸彼岸〉香港小說書寫的動亂與壓抑(第119頁)
- 遠方(第123頁)
- 致香港革命時代(第123頁)
- 書的世界(第127頁)
- 〈華文新書訊息〉2019年9~10月華文文學出版品略覽(第127頁)
- 〈新書播音室〉無聲的世界――寫在漫畫《小輓》出版前夕(第130頁)
- 〈書評〉(第136頁)
- 〈序跋〉(第148頁)
- 特別報導(第153頁)
- 想像力的翻新――2019台北詩歌節「當代詩的視野與關懷」講座(第153頁)
- 人物春秋(第157頁)
- 〈流水與帳〉(第157頁)
- 〈作家的批信〉台灣新詩美學建構者蕭蕭(第159頁)
- 〈文壇瑣憶〉寫給憶蓉――細數三十年迫不及待(第165頁)
- 〈懷念作家〉仰望東方的一株銀杏――秋雨中追思馬悅然院士(第169頁)
- 我們的文學夢(第173頁)
- 人生一種:我的文學生活回顧(第173頁)
- 活動(第181頁)
- 真情相擁‧歡聚恆久――2019重陽文藝雅集側記(第181頁)
- 銀光副刊(第185頁)
- 海洋兇殺案(第185頁)
- 夢中自有所遇(第186頁)
- 濟慈與科學家的瘋狂追尋(第188頁)
- 下毒詩幾首打了臭油(第190頁)
- 禮失求諸南洋(第191頁)
- 流變(第194頁)
- 秋已向晚(第195頁)
- 一張舊照的回顧(第196頁)
- 早餐排排隊(第198頁)
- 菩提板(第200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