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
-
點閱:1032
451人已收藏
- 譯自: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 作者: 卡爾(Nicholas Carr)著 , 王年愷譯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數位新世界:6
- ISBN:9789862623947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80394
- 書籍難度(SR):62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數位時代橫排版.附完整中英對照索引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內容簡介
網際網路是資訊寶藏,還是知識荒漠?它會讓我們無所不知,還是變得淺薄?
◎ 2011普立茲獎非小說類決選入圍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AMAZON讀者★★★★好評推薦
你計算過嗎?每日對著電腦幾個小時?不對著電腦,就打開手機,或者閱讀器?FB、LINE、MESSENGER、INSTAGRAM都要不時看一下、分享、轉貼幾個連結吧?除了睡覺,你可以離線多久?還是睡到一半也要爬起來回個貼圖?當我們不再記得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不再會用地址找路,其實我們的腦袋已經產生巨大的變化。
新媒體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
雖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是網際網路卻已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在人類智能與文化層面造成影響!科技評論家卡爾彙整從柏拉圖到麥克魯漢等思想家的觀點,探討「智能科技」(如字母系統、地圖、時鐘、印刷術、網際網路)的演進,說明大腦的神經通道如何因經驗而改變。
「我想念我的舊腦袋!」
舉例來說,印刷的書籍使人類可以集中注意力,促成有深度又有創造力的思考,繼而締造文明。網際網路則鼓勵我們以打游擊的方式,到處採集、蒐羅細碎的資訊,我們愈來愈習慣快速略讀,接收資訊的來源無遠弗屆,但也很容易被干擾、打斷、離題,遑論培養專注與沉思的能力。
結合人類智能史、腦神經科學與文化評論,全面且深入地探討現代人的心智狀態。卡爾這本書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於網際網路和大腦的想法,端看你能否離線夠久,好把這本書讀完!
你計算過嗎?每日對著電腦幾個小時?不對著電腦,就打開手機,或者閱讀器?FB、LINE、MESSENGER、INSTAGRAM都要不時看一下、分享、轉貼幾個連結吧?除了睡覺,你可以離線多久?還是睡到一半也要爬起來回個貼圖?當我們不再記得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不再會用地址找路,其實我們的腦袋已經產生巨大的變化。
新媒體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
雖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是網際網路卻已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在人類智能與文化層面造成影響!科技評論家卡爾彙整從柏拉圖到麥克魯漢等思想家的觀點,探討「智能科技」(如字母系統、地圖、時鐘、印刷術、網際網路)的演進,說明大腦的神經通道如何因經驗而改變。
「我想念我的舊腦袋!」
舉例來說,印刷的書籍使人類可以集中注意力,促成有深度又有創造力的思考,繼而締造文明。網際網路則鼓勵我們以打游擊的方式,到處採集、蒐羅細碎的資訊,我們愈來愈習慣快速略讀,接收資訊的來源無遠弗屆,但也很容易被干擾、打斷、離題,遑論培養專注與沉思的能力。
結合人類智能史、腦神經科學與文化評論,全面且深入地探討現代人的心智狀態。卡爾這本書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於網際網路和大腦的想法,端看你能否離線夠久,好把這本書讀完!
- 「數位新世界」出版的話
- 各界好評
- 前言 看門狗與小偷
- 第一章 HAL與我
- 第二章 必經之路
- 〔插敘〕大腦自我思考時在想什麼
- 第三章 思考的工具
- 第四章 逐漸加深的頁面
- 〔插敘〕佛萊斯和他的神奇球型管
- 第五章 就本質而言最為通用的媒體
- 第六章 書籍本身的形象
- 第七章 雜耍的大腦
- 〔插敘〕智力測驗分數的浮動性
- 第八章 Google教會
- 第九章 搜尋,記憶
- 〔插敘〕關於寫這本書的動機
- 第十章 像我一樣的東西
- 後記 人性元素
- 致謝
- 索引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