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客家研究 [第13期]
-
點閱:22
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Global Hakka Studies
- 作者: 全球客家研究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出版年:2019.11
- 格式:PDF,JPG
- 頁數:364
- 附註:部分內容為英文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5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全球客家研究》第 13 期向讀者報到,在走過 6 年 12 期之後。是的,我們正式向第 7 個年頭挺進!
本期幾個規劃和籌備中的專題最後都沒有成形,因此在論文方面只收入 4 篇一般性論文。張孝慧教授的〈論杜潘芳格的基督信仰與詩歌創作〉,其主角是出身新竹縣新埔鎮望族的客籍女詩人杜潘芳格,特別聚焦在詩人的基督教信仰與詩歌創作的關係,從而論證「與神親近的關係是這位基督徒女詩人的生命根基」。本刊過去比較少刊登個別客籍人物的研究論文,歡迎各方有志在這類研究上繼續耕耘。
至於謝名恒先生的〈臺灣客家節慶政策的創新傳統:從「天穿日」到「全國客家日」〉,其經驗上的發問為「臺灣官方的『全國客家日』為何是選定在『天穿日』這一天?」。本文認為,一方面,就「傳統」而言,「天穿日」雖非客家所「獨特擁有」的節慶(換句話說,其他非客家族群也有此一習俗),但卻是個客家人「持續保有」的民俗節日;另一方面,就「創新」而言,透過「環保意識」或「樂活漫遊」等當代論述的中介,這一「傳統節慶」其實也早已「透過不斷詮釋的過程,導致變異與更動」。名恒剛完成碩士學位不久,是位充滿可能性的客家後生,本刊期待更多新生代客家研究者的投稿。
本期另外兩篇一般性論文都是量化的研究。任文瑗教授的〈客家意象情緒量表之研究:以客家意象圖庫為例〉,其主要目的在於以所謂「情緒模組」(愉悅-喚起-支配(pleasure - arousal – dominance, PAD))為理論基礎,提出客家意象情緒之構念,並建置客家意象圖庫,再根據量表發展程序的建構、驗證方法,發展出一套具備信效度的「客家意象情緒量表」。研究結果歸納出「心怡」、「純樸」、「懷古」等三項理論性構面,共計 17 個測量問項。
黃靜蓉教授和周丹尼研究員的〈Timorese Hakka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ustralia: 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澳洲東帝汶客家人之網路社群行為調查:計畫行為理論之延伸)〉,則是以網路社群參與行為當成主要研究議題,並以所謂「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為主要參照點,對 374 位移居澳洲之東帝汶客家人所做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我們以這些研究對象之「參與客家網路社群的行為意願」當作依變項的話,這些研究對象參與上述社群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都是影響意願的顯著因素。族群認同雖然無法直接提高客家網路社群參與意願,但是透過正向態度、親友規範和較高的自我效能,則成為可以發揮促進的作用。過去的客家研究是以人文學取向的「文史哲傳統」為主流,新一波的客家研究,則開始慢慢轉向社會科學取向的典範,其中當然包括各種量表的設計和社會調查方法的運用。本刊過去比較少刊登這類量化研究的論文,期待未來會有更多這類論文的投稿和發表。
至於謝名恒先生的〈臺灣客家節慶政策的創新傳統:從「天穿日」到「全國客家日」〉,其經驗上的發問為「臺灣官方的『全國客家日』為何是選定在『天穿日』這一天?」。本文認為,一方面,就「傳統」而言,「天穿日」雖非客家所「獨特擁有」的節慶(換句話說,其他非客家族群也有此一習俗),但卻是個客家人「持續保有」的民俗節日;另一方面,就「創新」而言,透過「環保意識」或「樂活漫遊」等當代論述的中介,這一「傳統節慶」其實也早已「透過不斷詮釋的過程,導致變異與更動」。名恒剛完成碩士學位不久,是位充滿可能性的客家後生,本刊期待更多新生代客家研究者的投稿。
本期另外兩篇一般性論文都是量化的研究。任文瑗教授的〈客家意象情緒量表之研究:以客家意象圖庫為例〉,其主要目的在於以所謂「情緒模組」(愉悅-喚起-支配(pleasure - arousal – dominance, PAD))為理論基礎,提出客家意象情緒之構念,並建置客家意象圖庫,再根據量表發展程序的建構、驗證方法,發展出一套具備信效度的「客家意象情緒量表」。研究結果歸納出「心怡」、「純樸」、「懷古」等三項理論性構面,共計 17 個測量問項。
黃靜蓉教授和周丹尼研究員的〈Timorese Hakka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ustralia: 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澳洲東帝汶客家人之網路社群行為調查:計畫行為理論之延伸)〉,則是以網路社群參與行為當成主要研究議題,並以所謂「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為主要參照點,對 374 位移居澳洲之東帝汶客家人所做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我們以這些研究對象之「參與客家網路社群的行為意願」當作依變項的話,這些研究對象參與上述社群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都是影響意願的顯著因素。族群認同雖然無法直接提高客家網路社群參與意願,但是透過正向態度、親友規範和較高的自我效能,則成為可以發揮促進的作用。過去的客家研究是以人文學取向的「文史哲傳統」為主流,新一波的客家研究,則開始慢慢轉向社會科學取向的典範,其中當然包括各種量表的設計和社會調查方法的運用。本刊過去比較少刊登這類量化研究的論文,期待未來會有更多這類論文的投稿和發表。
- 編輯室報告 Editor's Note(第vi頁)
- 封面照片介紹 Cover Photo(第xii頁)
-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s(第1頁)
- 論杜潘芳格的基督信仰與詩歌創作(第1頁)
- 臺灣客家節慶政策的創新傳統:從「天穿日」到「全國客家日」(第43頁)
- 客家意象情緒量表之研究:以客家意象圖庫為例(第79頁)
- 澳洲東帝汶客家人之網路社群行為調查:計畫行為理論之延伸(第113頁)
- 研究紀要∕田野紀要 Research Note / Field Note(第149頁)
- 二戰前在日客家人相關考察:以丘念台與東寧學會為中心(第149頁)
- 被展覽的洛帶古鎮(第171頁)
- 評論 Book Review(第191頁)
- 評國際語言監察使協會,2019,《憲法先驅:語言監察使暨官方、少數族群、原住民族語言之保護》。加拿大:Yvon Blais 出版社。xiv +305 頁。(第191頁)
- 評張維安、何金樑、河合洋尚主編,2018,《博物館與客家研究》。苗栗縣銅鑼鄉: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圖書公司。vi + 308 頁。(第201頁)
- 客家社群與研究機構 Hakka Communities and Research(第211頁)
-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介紹(第211頁)
- 客家研究相關書目References to Hakka Studies(第219頁)
- 第1-12期《全球客家研究》的回顧:內容分析與書目彙編(第219頁)
- 中英文客家研究相關學位論文書目彙編:2017-2018年(第287頁)
- 徵稿啟事 Call for Papers(第343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