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貨櫃藝術節二十年」這個標題,其實藏了一個小小的扭轉-事實上,自從2001年開始舉辦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以來,來到今年剛好是十九年,恰恰是第十屆。把2019年的貨櫃藝術節《陷阱》當作一個節點,在這裡的「二十年」更希望是象徵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透過這一期的專題,邀請所有讀者共同見證、思考與期盼。
在過往貨櫃藝術節同時並行的「熱鬧藝術節慶」和「以貨櫃為媒介的反思體系」兩種脈絡之下,第10屆的《陷阱》更邀請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家進入討論。如同《陷阱》的藝術總監撒古流所說,在高雄已經談了那麼多年的貨櫃/貨櫃藝術之後,今年我們也很期待從原住民的語彙、宇宙觀和精神世界,如何去看待具有濃厚全球化、均質化、工業性色彩的貨櫃議題。讀者將在這期看到對於歷屆貨櫃藝術節的一個重新爬梳和討論,同時也有針對《陷阱》的策展內涵、藝術家想法,甚至舉辦場域的剖析。
專題之外,本期《藝術認證》邀請了高美館的館員楊貴雯,帶來以由內而外視野看《刺青:身之印》的特別觀察。同時,陳宏星〈人工智慧的深層夢境〉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也將畫下「後人類紀藝術」系列文章的完結篇!而在「典藏選粹」的部分,則能跟著侯昱寬、蔡士瑋兩位作者的文句,細細欣賞盧明德、蔡水林兩位藝術家典藏於高美館的精彩作品,一窺藝術家創作的細緻脈絡。
- 議題特賣場/貨櫃藝術節二十年(第5頁)
- 貨櫃藝術節-以藝術思考陪伴城市轉型(第6頁)
- 當貨櫃成為一種「陷阱」的想像(第14頁)
- 《陷阱》策展概念深度對談(第28頁)
- 201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陷阱》(第36頁)
- 陷阱發生的場域-穿越時空的高美館南島園區(第50頁)
- 誰的「陷阱」?超越與挑戰:恆春半島「共識營」側記(第56頁)
- 展覽迴響 櫃臺向外望出去的展覽:「TATTOO:刺青-身之印」側寫(第60頁)
- 當代有藝思 人工智慧的深層夢境(下)(第70頁)
- 典藏選粹(第76頁)
- 如果人類也僅是自然之物:盧明德(第76頁)
- 家庭性真理變形-蔡水林〈佛爺與鐵金剛〉系列作品解析(第84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