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2
編輯台時間
先理財、再投資
採訪編輯 陳彥丞
你距離人生第一桶金,還有多遠?你打算怎麼達成這個目標?相信許多人直覺地回答「投資理財」。但到底如何投資、如何理財,才能在帳戶上看到100萬元的數字?
將來銀行預定董事劉奕成曾在《經理人月刊》的專欄中,講到投資經常被放在理財之前,是不正確的觀念。但現實情況是,大家更喜歡詢問哪支股票可以買、打聽哪檔基金最適合持有,至於這個月花了多少錢、存摺裡有多少錢,恐怕都答不出來。
要變得富有,你應該要先懂得用錢、留住錢、管理錢,錢才可能幫你滾錢。理財、投資,把這兩個詞顛倒過來講,會是更好的致富之道。
不過,要從每個月一毛不剩,突然間做到「滴水不漏」,幾乎是天方夜譚,更別提學習理財的過程,大家聽到證券、基金、殖利率等名詞就望而怯步。
其實你應從最基礎學起,分辨什麼是好的、必要的消費、以及為什麼經常衝動購物,導正金錢觀,循序漸進地調整,改變才不會太痛苦。
再來正式和你的財務狀況見面,清楚流入、流出的數字,替自己帶來了什麼。最後設定好目標,希望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或實現哪些夢想,進而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配置手中的資金來達成目標。
理財是一輩子的課題,無論股票、基金市場,每天的變動都很難預測,最後能成功創造財富的人,往往有著清楚冷靜的頭腦,對自己的金錢控管足夠自律,以及不只「想」變有錢人,而是「要」變有錢人的行動力。
- 先理財、再投資(第4頁)
- 每次許願都希望變有錢? 不想管錢、拒絕理財,財庫不僅不長大,還會縮水(第6頁)
- 從「想變有錢」變成「有錢人」 10 個問題,檢測你的「有錢人體質」(第8頁)
- PART 1 堵住漏財黑洞(第12頁)
- 買東西總是太衝動? 3 種不理性消費測試,檢視你落入哪一種?(第12頁)
- 當心花錢的雙重標準 每項支出有不同心理額度,讓你有時慷慨有時計較(第14頁)
- 不用付現金就覺得沒掏錢? 花錢的痛苦會隨時間消逝,預付方案讓顧客買更多(第16頁)
- 碰到促銷就管不住手? 避開訂高價、再打折的陷阱,比較同樣價格還能買什麼(第18頁)
- 未來的好處好難想像? 總是「明天的事明天再說」,預設享樂額度減少透支(第20頁)
- 服務愈費力就愈划算? 花錢就是要得到等值服務,揭露細節讓顧客覺得超值(第21頁)
- PART 2 改變對錢想法(第22頁)
- 擺脫談錢市儈的負面聯想 金錢不是罪惡的淵藪,是肯定你努力付出的報酬(第22頁)
- 把錢當作「賺錢的工具」 「努力工作賺錢」「認真學賺錢」,兩件事一樣重要(第26頁)
- 積極管控你的收支 不是等有錢才開始理財,而是開始理財之後錢就會來(第30頁)
- 停止把風險想得太嚴重 擔心賠錢、害怕失去?想致富就要習慣「不舒服」(第32頁)
- 別被物欲沖昏頭 你當然值得對自己好一點,但是請不要「賺多少、花多少」(第34頁)
- 作家、專職投資人 艾爾文 提早做人生預算,為想要的生活累積資金(第36頁)
- PART 3 聰明省錢密祕技(第40頁)
- 記帳筆記 區分必要、需要與想要支出,從消費分布檢視花錢習慣(第40頁)
- 3 大好用記帳軟體 綜觀花費紀錄提高消費意識,做出最佳財務配置(第44頁)
- 預算筆記 提早規畫年度支出項目,拿到獎金不再隨意花掉(第48頁)
- 資產負債筆記 每年存多少錢、身價有多高?一張表格掌握財務狀況(第50頁)
- 5 月報稅全攻略 綜所稅要多少、怎麼繳?提前算、預留開支,申報免煩惱(第52頁)
- 想節稅,要選列舉還是標準扣除? 平日記得保留單據,大於 12 萬才選列舉扣除額(第54頁)
- 3 種常見節稅方式 撫養、合併申報、勞退自提,拉高扣除額,分攤繳稅壓力(第56頁)
- 不可不知的政府補助 育兒津貼每月可領 2500 元,租屋、買機車也有補助上千元(第58頁)
- PART 4 打造被動收入(第64頁)
- 為什你總是存不了錢? 先設想儲蓄後可以換取什麼,倒推法規畫每月存下金額(第64頁)
- 如何養成固定存錢習慣? 理財新手的第一個工具:選定期儲蓄存款還可賺利息(第66頁)
- 申請哪家數位帳戶利息最高? 篩選合適的銀行關鍵:活存利率、存款限制與起息金額(第68頁)
- 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習慣? 每刷一筆卡費就轉進理財戶,才能意識自己正在花錢(第70頁)
- 想靠保險強迫存錢? 儲蓄險不等於定存,提早解約小心拿不回本金(第72頁)
- 股票怎麼選才能控制風險? 投資兩指標:每年配息穩定、殖利率高於定存利率(第74頁)
- 提前規畫退休金,老年生活有保障 謹守「長期投資、低波動」原則,視人生階段調整資金投入比例(第76頁)
紙本書 NT$ 99
單本電子書
NT$
99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2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