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0/02/27 [第1721期]:疫情失速 義日韓淪陷
  • 點閱:8
    2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2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5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疫情失速 義日韓淪陷
 
日本防疫為何失敗?北京嚴防帝都變疫都

「震央」中國疫情還沒看到「拐點」
 
台灣彰化出現第一個武漢肺炎死亡案例,台北也出現社區感染。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全台進入新一場戰戰兢兢的防疫戰爭。
 
不只台灣緊張,疫情已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歐洲,疫情在義大利北部遍地開花,且還找不出根源。流行病學專家判斷,病毒已在義大利落地生根,如今爆發的是第二或第三波傳染。
 
一體化的歐盟人貨往來便捷,令人擔心義大利會成為疫情入侵歐盟的破口。
 
亞洲的南韓疫情最早從大邱教會爆發,幾天內急速升溫,每天增加人數皆破百。南韓已成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疫區,國會關閉,軍隊群聚感染,7500多名官兵被隔離。
 
日本,一向被認為亞洲各國公衛醫療條件最優,且擁有高素質官僚體系的國家。但這一個月來政府對疫情的因應,讓人覺得似乎不太對勁,一個月後大家終於得到結論:「防疫工作失敗了」。為什麼日本會失敗?這對安倍政權又會有何衝擊?
 
至於「震央」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一方面趕復工,又擔心復工潮帶來另一波疫情大流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疫情還沒看到「拐點」。病毒還遮翳住視野,看不到出口的光。
 
◎編輯部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21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一周風新聞(第6頁)
    • 呼應蘇貞昌!范雲:促轉會應要持續進行(第6頁)
    • 國史館館長:國民黨別再為老蔣辯護(第6頁)
    • 金溥聰質疑:「韓國瑜是不是對的候選人?(第7頁)
    • 不畏疫情遶境,顏清標:媽祖會保護我們(第7頁)
  • 專欄(第8頁)
    • 顧爾德專欄 媽祖遶境?先想想萬家宴(第8頁)
    • 林庭瑤專欄 「東亞病夫」到底在罵誰?(第9頁)
    • 葉耀元專欄 「引戰」與「不畏戰」是兩碼子事(第10頁)
    • 宋承恩專欄 沒有國家能為郵輪上的事負責(第52頁)
    • 蕭子昂專欄 多元但不團結的民主黨(第54頁)
    • 陳錦稷專欄 家族化的南山須補上公司治理學分(第56頁)
    • 呂紹煒專欄 金融界該學到的一課(第58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電匯詐騙讓美國年損逾五百億元(第60頁)
    • 加藤嘉一專欄 武漢肺炎對安倍政權的最大考驗(第82頁)
    • 左眼看新聞 國民黨的武漢肺炎致死率百分百(第84頁)
    • 米果專欄 初次購買實名制口罩(第85頁)
  • 封面故事 「震央」中國還沒看到「拐點」 疫情失速 義日韓淪陷(第12頁)
    • 錯失一個月的黃金期恐將換來十年懊悔 官僚輕心 防疫失控 安倍政權大危機(第14頁)
    • 醫院、軍營、教會爆群聚感染,超越公主號成全球第二大疫區 南韓疫情失速 移動病毒點燃遍地烽火(第17頁)
    • 經濟心臟停擺,政治口水不斷 病毒蔓延義大利 展開第二、三波傳染(第18頁)
    • 疫情燒到三月將傷筋動骨,投行估計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季三.六% 習近平嚴防北京帝都變疫都(第20頁)
    • 裁併醫療、防化等後勤支援部隊曝窘境 解放軍救疫情 救出習大軍改漏洞(第22頁)
    • 防疫總動員,中央跨部會合作,地方動員到村里社區 中央地方聯防 撐起防疫大網(第26頁)
    • 白牌車司機病故,衛生局緊急疫調,追蹤三八四人 首樁死亡案例 彰化院所防疫超高標(第28頁)
  • 調查(第30頁)
    • 蔣經國、陳水扁、馬英九都曾到訪的未開放機構 神祕的P4實驗室 台灣抗疫最後防線(第30頁)
  • 歷史新新聞(第32頁)
    • 事件發生四十年後,首次公布塵封檔案 台灣保安司令部的二二八數字(第32頁)
  • 政治(第34頁)
    • 擔心黨形象受損只是藉口,利害考量才是真的 喊黨主席延選 保韓還是以拖待變?(第34頁)
    • 提五改革、三要務儼然主導藍營改造,郝、江成「二軍」 朱立倫要當新黨魁幕後影武者?(第36頁)
    • 警政署長換人,可能等五二○後 徐國勇想拔陳家欽 顧忌陳菊和疫情(第38頁)
    • 赴中指導葉克膜十八次,柯文哲否認仲介器官 器捐爭議監院報告 認衛福部須改進(第39頁)
    • 政大選研中心最新民調,偏向獨立、偏向統一民意創新高及新低 「台灣人」認同急反彈 史上第三高(第41頁)
    • 八成演出因疫情取消,小型表演團體受重擊 政府紓困方案 遠水難救藝文圈近火(第43頁)
  • 司法(第45頁)
    • 蔡清祥纏功了得,周章欽打消退意成名單拍板關鍵 全台檢察長人事強震 展現蔡式狂野(第45頁)
  • 軍事(第48頁)
    • 扛起落實《國防產業發展條例》重任 張冠群將回鍋掌中科院(第48頁)
    • 中國亟欲突破第一、第二島鏈,羅斯福號航母「路過」反制 美軍祭共軍「大棒子」 台海威脅升溫?(第50頁)
  • 財經(第62頁)
    • 校企龍頭北大方正被人行接管,海南航空資產傳將遭政府瓜分 疫情挫經濟 中國國企民企連環爆(第62頁)
    • 國門建設不能省,蘇貞昌裁示加錢;三度流標,林佳龍畫政治責任停損點 桃機三航廈追加預算 五二○後有影?(第64頁)
    • 傳出現被消失肖建華的親筆授權書 日盛金急求售 南山人壽出線機率高?(第66頁)
  • 媒體(第67頁)
    • 黎智英倡訂閱制成多空轉折點 為保住蘋果日報 壹週刊收攤(第67頁)
    • 做為兩岸平台意圖終究難成 反滲透法衝擊 旺報將停刊轉成夾報(第68頁)
  • 數字看中國(第70頁)
    • 中國疫情升溫 春運人流急凍(第70頁)
  • 兩岸(第71頁)
    • 防止政治風險,親信空降收編中聯辦鞏固管治權 習大如何藉港澳辦換將一箭四雕(第71頁)
    • 中國自媒體評論重鎮消失,維穩疫情下的文化界「李文亮之死」 《大家》被判死 一個良知時代的結束(第74頁)
  • 台灣與世界(第76頁)
    • 太平洋島民指控:澳、紐造成生存環境惡化,卻不承諾伸援手 「難民」將因氣候變遷重新定義(第76頁)
    • 若出線將催化華爾街全力擁川普,民主黨恐掀內戰 桑德斯暫時領先 最高興的是普丁(第78頁)
    • 日本賑濟武漢肺炎得好評,習近平應有所借鑑 求得外國友誼 砸錢不如雪中送炭(第80頁)
  • 旅行鄉(第86頁)
    • 美景、美食、美服的嘉年華會 享受花雨浪漫不必跑國外(第86頁)
  • 風味(第88頁)
    • 黑咖哩美食誘惑登場 走進「黑」店(第88頁)
  • 書摘(第90頁)
    • 宿主蝙蝠經果子狸傳給人類,解析跨物種傳染病特性 病從哪來?SARS一役的重要啟示(第90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5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