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聞 2020/04/23 [第1729期]: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解密
-
點閱:8
2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4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7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解密
李登輝國安團隊打下基礎赴美取經第7軍種
打造A級疫情指揮中心,仿軍事作戰規格,有人拉警報,有人管打仗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當時抗煞總指揮李明亮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幫忙,希望國安單位能協助抗疫。李遠哲於是向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請求支援。李登輝時代訓練出來的國安幕僚張榮豐、劉湘濱與賴幸媛等人進駐疾管局,以軍事作戰指揮中心模式,協助建立疫情指揮中心。
SARS之後,現任副總統、時任衛生署長陳建仁與將接疾管局長的郭旭崧赴美取經,學習美國衛生部的部長指揮中心(SCC),花了1億元在疾管局打造指揮中心。同時引進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PHSCC),也就是第7軍種,建立台灣的防疫醫生團隊。這支防疫醫生隊伍日後到海外四處征戰、調查疫情,成為台灣防疫工作重要尖兵。
從SARS至今17年,台灣防疫指揮體系逐漸健全,也形成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讓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能穩健指揮,也讓台灣在武漢肺炎疫情中有傑出表現,受全球矚目。
到底這17年來,這支防疫團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茁壯?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29期〉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當時抗煞總指揮李明亮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幫忙,希望國安單位能協助抗疫。李遠哲於是向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請求支援。李登輝時代訓練出來的國安幕僚張榮豐、劉湘濱與賴幸媛等人進駐疾管局,以軍事作戰指揮中心模式,協助建立疫情指揮中心。
SARS之後,現任副總統、時任衛生署長陳建仁與將接疾管局長的郭旭崧赴美取經,學習美國衛生部的部長指揮中心(SCC),花了1億元在疾管局打造指揮中心。同時引進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PHSCC),也就是第7軍種,建立台灣的防疫醫生團隊。這支防疫醫生隊伍日後到海外四處征戰、調查疫情,成為台灣防疫工作重要尖兵。
從SARS至今17年,台灣防疫指揮體系逐漸健全,也形成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讓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能穩健指揮,也讓台灣在武漢肺炎疫情中有傑出表現,受全球矚目。
到底這17年來,這支防疫團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茁壯?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29期〉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當陳時中掌握你的電子足跡(第6頁)
- 林庭瑤專欄 罰不完的「張經義們」(第7頁)
- 宋承恩專欄 劍指WHO還是中國(第8頁)
- 蕭子昂專欄 川普重啟美國經濟拚連任(第60頁)
- 陳錦稷專欄 以金融創新帶動經濟復甦(第62頁)
- 呂紹煒專欄 中國衰退六.八% 歐美兩位數可期(第64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疫情危機反為科技巨頭加分?(第66頁)
- 加藤嘉一專欄 中國「抗疫外交」為何動輒得咎?(第92頁)
- 左眼看新聞 韓國瑜三支穿雲箭 都射中馬蜂窩(第94頁)
- 米果專欄 超超超前部署(第95頁)
- 焦點(第12頁)
- 感染源成謎,蔡英文向軍方喊話:「誠實以對」 敦睦艦冷不防給了抗疫防線大拐子(第12頁)
- 若一月初就防控,可減少九五%病例 貿易談判延誤防疫十四天 釀疫情失控(第14頁)
- 封面故事 仿軍事作戰規格,有人拉警報,有人管打仗 李登輝國安幕僚 打造A級疫情指揮中心(第20頁)
- 郭旭崧解密台灣超強疫情中心關鍵戰力 陳建仁祕訪美 引入第七軍種防疫醫師(第24頁)
- 十五年磨一劍,抗疫戰役中扛起關鍵角色 防疫醫師衝第一線 不開藥卻治眾人病(第27頁)
- 放棄臨床執業高薪,因為熱情當防疫醫生 防疫柯南被看見 但也有人灰心求去(第30頁)
- 阿中幹練不外顯,抗疫表現讓府院眼睛一亮 陳時中是被醫療耽誤的政治人才(第33頁)
- 「小英男孩」龔明鑫講政策總統聽了也吃力 「紓困陳時中」收視率不如正牌阿中(第35頁)
- 政治(第40頁)
- 國民黨想普發現金收民心 柯建銘打蛇隨棍上反將一軍(第40頁)
- 親藍選民由愛轉恨罷韓,出任中常委是參選起手式?韓被罷免鐵定選黨揆 江啟臣小心了(第42頁)
- 江啟臣沒用前任推薦人選,還任命「藍皮綠骨」?新主席黨務改革踢到黃復興大鐵板(第44頁)
- 用不用CHINA都會被北京「政治迫害」 那些年這些年 華航經歷的中國困境(第46頁)
- 花蓮經營出現斷層,民進黨找第二個蕭美琴 新潮流布局Kolas Yotaka挑戰傅家王朝(第48頁)
- 監院轉型人權院傳花媽坐鎮 賴清德、蘇貞昌盼陳菊留在總統府(第50頁)
- 司法(第52頁)
- 司法大攻防,中選會、罷韓團體、韓營都祭出王牌律師 罷韓官司會一路打到大法官釋憲?(第52頁)
- 軍事(第56頁)
- 大軍談未與會,遭其他人﹁穿小鞋﹂丟中科院長 政治配合度不高 杲中興被退休(第56頁)
- 勇鷹號最後聯合測試,中科院同步驗證結構強度 漢翔邀小英六月底見證全國產教練機(第58頁)
- 財經(第68頁)
- 三巨頭首度結盟,抵擋休假、減薪、資遣、關門「陣亡四部曲」 展開長期抗疫路 飯店業施展自救七式(第68頁)
- 社會(第70頁)
- 申請資格認定難全面,陪侍人員資源難覓,自營業者受惠有限 政府紓困紓解不了失業者的焦慮(第70頁)
- 分配款、農業權呼聲再起 農業大縣不願劃設農地 祭補助也難助攻(第72頁)
- 寰宇一周(第74頁)
- 太空人重返地球,驚疫情造就「最遙遠的距離」(第74頁)
- 戴口罩投票,南韓大選投票率仍創二十八年新高(第74頁)
- 英相強森康復出院,感謝移民護理師照顧之恩(第75頁)
- 海上漂流兩個月,羅興亞難民船終獲救(第75頁)
- 肯亞厲行宵禁抗疫,警察暴力比病毒致命(第75頁)
- 風雲人物(第76頁)
- 前北韓外交官高票當選江南區議員,以南北韓和平統一為志 「脫北者」太救民變身南韓國會新星(第76頁)
- 觀天下(第78頁)
- 找擋箭牌掩飾防疫失敗,忘了自己原先也「舔中」 川普斷世衛金援 為大選找代罪羊(第78頁)
- 兩岸(第80頁)
- 疫情稍緩北京加緊整備議會戰線,民主派布局立法院功能組別 中聯港澳兩辦開炮 港府大圍捕泛民(第80頁)
- 台灣與世界(第84頁)
- 華府憂北京竊取資料,台灣將取代香港成為亞太網路樞紐 美國准Google海纜通台灣不准通港(第84頁)
- 口罩出征複製了台灣社會的新加坡偏見 被貶抑的新加坡英語實有國際優勢(第86頁)
- 不受新世代青睞,台韓威權政黨都弱化 文在寅抗疫補鍋 韓執政黨國會大勝(第88頁)
- 數字看中國(第90頁)
- 產學盼刺激消費更勝「鐵公基」紓困(第90頁)
- 說書(第91頁)
- 當血統有罪、國家暴力無罪(第91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