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0/04/30 [第1730期]:磐石艦危機處理內幕
  • 點閱:21
    1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4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1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磐石艦危機處理內幕
 
蔡英文派陳其邁搶修敦睦艦隊防疫漏勾

陳時中管不到的國安體系,必須盡快整隊
 
正當國人因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連連宣布確診案例為零而欣喜之際,不料防疫體系漏洞已成,更難想像的是,造成漏洞的,居然是以保護國家人民為責的國軍。
 
敦睦艦磐石號武漢肺炎疫情引起政府和社會大眾空前緊張,就怕揚名國際、被外國媒體和國際友人大力讚揚的防疫網已經洞穿,更怕生活可逐漸恢復平常的希望破滅。
 
全民關切軍方在這次疫情中犯了哪些錯誤?隱瞞了哪些事?更令人訝異的是,國防、外交、陸委會、國安會構成的國安體系,並不是這次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職掌範圍,造成防疫「漏勾」。
 
疫情爆發後,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在第一時間做了哪些緊急決策?本刊為您深入報導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30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香港啟示錄(第6頁)
    • 陳東豪專欄 孫力軍洩漏武漢P4的祕密(第7頁)
    • 林庭瑤專欄 金正恩的反間遊戲(第8頁)
    • 揭仲專欄 中美航艦同時現身南海將更頻繁(第10頁)
    • 張倩燁專欄 後疫情時代的社會心理危機(第48頁)
    • 蔡宏政專欄 全球化疫情不會終結經濟全球化(第50頁)
    • 呂紹煒專欄 後疫情時代的反中與東西對立(第52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拉開社交距離划算嗎?(第54頁)
    • 余宜芳專欄 時間的富翁(第92頁)
    • 左眼看新聞 韓國瑜的霸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第94頁)
    • 米果專欄 不斷要求普篩跟封城到底為何(第95頁)
  • 封城普篩吵什麼(第12頁)
    • 侯友宜率先兵推,柯P反對硬封城,韓國瑜遭諷「封城秀急」 部署封城 中央雙北高雄各自表述(第12頁)
    • 篩檢成本比紓困預算更具效益? 反對者憂準確率限制弊大於利 蔡壁如籲全民普篩 公衛專家看法不一 (第16頁)
    • 高雄市與疫情指揮中心對槓居下風,讓罷免危機傷上加傷 無本土病例卻若重災區 韓總防疫反扣分(第20頁)
  • 封面故事 陳時中管不到的國安體系,必須盡快整隊 府院搶救 敦睦艦隊防疫漏勾(第22頁)
    • 深入解析軍艦染疫四大疑點 磐石艦究責 不會燒到小英兩位愛將?(第28頁)
    • 綠委緊張,敦睦艦隊案亂了高雄政治布局 小英指派的查案人羅秉成是蘇揆王牌(第32頁)
  • 政治(第34頁)
    • 華航改名議題贏得網路正評,磐石艦疫情讓吳斯懷變先知 藍營戰術性小勝卻陷立場搖擺窘境(第34頁)
    • 「點滴工程」式改革,江啟臣要把台灣價值納入兩岸論述 藍營改造會變談話會 九二共識沒共識(第36頁)
    • 為中媒工作,在川普面前稱來自台灣引發眾怒 陸委會按兩岸條例罰張經義有理?(第38頁)
    • 中時新聞標題亂牽扯,總統府震怒大動作 總統府退報是中天失有線執照前奏?(第40頁)
    • 獨排眾議反對調整約定利率上限從二○%降至一五% 蔡易餘承襲蔡啟芳「擂」錢的借貸人生(第42頁)
  • 調查(第46頁)
    • 中國人纖示範如何讓「強制拍賣」條款形同虛設 能源政策竟成囤地大戶免責漏洞(第46頁)
  • 財經(第56頁)
    • 生意已因疫情大受影響,KTV龍頭錢櫃又遇奪命大火 媒體娛樂大亨練台生遇上最大危機(第56頁)
    • 房市交易目前一片樂觀,卻超前部署救建商 地方政府展延建照背後的玄機與問題(第58頁)
    • 補助縮水銷量降,政府應站定減碳大方向鼓勵產業轉型 油電車激戰 電動機車仍需政策當靠山(第60頁)
    • 持股華南金三成,公股難辭其咎 華南永昌連累華南金首度單季虧損(第62頁)
  • 人物(第63頁)
    • 投資致勝方法無他,紀律與風險控制而已 佛系理財大師施昇輝也有動凡心時刻(第63頁)
  • 社會(第66頁)
    • 台灣史上最大土地徵收案,開發爭議釀人權、人道災難 航空城強硬徵收 近四萬人將被迫搬遷(第66頁)
    • 網路眾募規範不足,勸募條例不能管理為私利募款 阿滴募款 喝采之餘募資法規該補破網(第68頁)
  • 寰宇一周(第70頁)
    • 超越馬雲,臉書雪中送炭助印度富豪躍亞洲首富(第70頁)
    • 吉里巴斯政壇變天,與台灣復交露曙光?(第70頁)
    • 反制中俄擴權北極,美國砸三.七億金援格陵蘭(第71頁)
    • 非洲糧荒陰霾罩頂,七十七萬人恐命喪瘧疾(第71頁)
    • IS摧殘莫三比克,恐攻殃及十六萬餘人(第71頁)
  • 風雲人物(第72頁)
    • 炒掉衛生、警政首長干預司法,疫情加劇引爆民怨 巴西總統的反防疫民粹秀(第72頁)
  • 觀天下(第74頁)
    • 胞妹金與正接班呼聲高,最大考驗是性別 金正恩生死成謎 白頭山血統怎延續?(第74頁)
  • 兩岸(第76頁)
    • 港府也承認中聯辦對港府擁有「監督權」 中聯辦不再遮掩 西環公開治港(第76頁)
    • 俞正聲警告胡舒立與《財新》「好自為之」,本刊查證為真 王岐山失勢 人馬被拔被抓企業被接收(第79頁)
    • 復工無期,已有三千多家影院、五千多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 病毒浸潤中國電影產業缺氧衰竭(第82頁)
  • 台灣與世界(第84頁)
    • 解放軍頻頻與南海各國起衝突 美澳聯合反制 平衡中國南海勢力(第84頁)
    • 梵蒂岡疫情任務負責人詹皮尼:教宗連義大利北部都去不成 教宗訪武漢?不懂教廷者放的假新聞(第86頁)
  • 數字看中國(第90頁)
    • 瘟疫蝗蟲水旱災 糧食供應拉警報(第90頁)
  • 說書(第91頁)
    • 人情集散地「柑仔店」(第91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1
訂閱雜誌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