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5

【第一章東寧王朝】
臺灣初期,內部很容易發生械鬥。
最有名的像發生在艋舺,漳州人與泉州人的械鬥。
這些械鬥,不僅發生在街道上,還一路延燒進廟宇裡,形成宗教上特殊的神明安排--三聖宮。
既然是三聖宮,顧名思義,裡頭供奉三位神名,分別是鄭成功--開台聖王,保生大帝--泉州人的主要信仰,以及開漳聖王--漳州人的主要信仰。

之所以形成如此特殊的景象,有其背後深層的含意……
 
康熙上位時,心頭有三大患,離他最近的鰲拜最先被除掉,接著三藩之亂平定,最後他終於能把矛頭,專心指向臺灣。
臺灣島上的東寧王朝,能挺過這波危機,或者兵敗如山倒?
掌握重要關鍵的鑰匙,不在康熙手上,而在臺灣島上!
 
【第二章康熙攻取台灣】
天底下,有一種人,犯了錯,自己死一死也就算了,偏偏他覺得不值,非得找個墊背的,才能死得有安全感。
於是,一場無比惡毒的政治陰謀就此拉開序幕……
如果不是這場陰謀,明鄭偏安一方,又有黑水溝當天然屏障,再加上滿人不懂水軍作戰,明鄭其實還有得玩,而且應該能玩得更久一點。
偏偏出了個氣死父親的鄭經,又冒出一個馮錫範,這對哥倆好將前程不壞的東寧王朝,整得奄奄一息。
馮錫範打敗仗,應該出來負責。
這是當時大家的心聲,這個心聲,馮錫範聽到了,他很清楚自己必須負責,可是不想負全責。
經過一段時間的痛定思痛,他決定拉了一個墊背的,一個懂得禮義廉恥的人物,共同成為扛責任的分母。
馮錫範相中的人是陳永華。
 
【第三章清朝統治下的台灣】
只要家裡還有糧,誰想冒險渡臺?
結果是,偷渡來臺的人還真不少!
因為當時中國天災多,人口爆炸,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不少人吃不上一口飯,只好冒死尋求別的生路。
康熙對臺灣的治理是消極的,主要核心只有一個字:防。
民間和國外又是怎麼看臺灣?
 
清朝中葉以後,臺灣富裕程度越來越好,對戲曲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本單純看戲,演變到這時候,便加入各種豐富的元素,像是亂談、京劇、說場,以及在臺灣大放異彩的歌仔戲。
現代在臺灣仍有很多爺奶,熱愛聽歌仔戲,在七、八零年代電視劇也有固定時段播出歌仔戲。
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休閒娛樂,有很多東西被一直保存下來,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每逢過年、出國回國……等等,都會到廟裡拜神,祈求平安順遂。
不過,我們也有很多寶貴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流失。
 
【第四章後來居上的臺北城】
現在臺灣的政治和經濟的重心,是臺北。
不過,臺北並非一直都是全台主要的政經中心。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四百年歷史裡,政治和經濟的重心多以南部為主,當時人對北部的印象,不外乎是「三沒」,沒人,沒錢,沒生意。
南北重心轉移的黃金交叉點,出現在一百五十年前。
扭轉乾坤的關鍵性人物:劉銘傳。
雖然劉銘傳是站在黃金交叉點上的主要人物,他本人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這還不好說……劉銘傳使出南北政經的乾坤大挪移,是出於有心安排,還是被時代命運推著往前走?這點值得我們瞭解。
 
劉銘傳在臺北蓋了鐵路和電纜,日本人占領臺灣時,四處晃蕩,到處檢察,拆了鐵路,留下這條熱線電纜。
當時那條鐵路,蓋得如何?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不過,可以想像,可能不是太好。
畢竟鐵路就在路地上,大家都看得到工程進度,基於私心,甲商家希望能繞道我家,乙商家也提出要求,在眾說紛紜之下,鐵路自然不可能太好。
電纜可就不同,特別是海底電纜。
沒有人情關說,劉銘傳也不好貪污那一口,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海底電纜蓋得連日本人都臣服。
據說,日本人占領臺灣後,捨不得拆掉這條海底電纜,花了大錢,把海底電纜買下來,接著用。
歷史發戰到這一刻,臺北城有城牆,有人,有錢,有建設。
《馬關條約》簽定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日本人接收臺灣時,進入臺北城,在臺北舉行「始政式」,將最重要的政治權力中心--總督府,蓋在臺北。
至此,臺北成為臺灣政治與經濟中心。
 
【第五章三年一小抗,五年一大抗】
清朝治理台灣初期,規定來台開墾的人不能攜家帶眷,導致很多單身男子單獨來台闖蕩,沒了後顧之憂,加上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打架乃是尋常事。
再加上,勇於渡海來臺,扛過黑水溝的恐怖經歷,這群人比起一般人,那叫一個勇於冒險,敢於挺身犯難。
百姓打百姓,那叫打架鬧事。
百姓打官府,就叫起義抗官。
為什麼清朝時期敢和官府對著幹的人這麼多,甚至不惜三年一小抗,五年一大抗?
 
戴潮春事件後,清廷為了褒獎林家協助平亂有功,特意將福建省境內的樟腦收購權--當時福建省包含臺灣,全部交由林家人處理。
此後,阿罩霧林家利用官職之便,勢力迅速拔地而起,成為臺灣威名赫赫的五大家族之一!
 
【第六章日本覬覦】
西元一八九五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和日本因為朝鮮的問題,先吵了一架,後打了一架。
清朝打輸仗,日本人從清朝手中搶走臺灣。
表面上,似乎日本人在《馬關條約》,才看見臺灣,起了歹心,其實早在牡丹社事件,日本人就對臺灣虎視眈眈,派了無數批日本人,在臺灣境內到處趴趴走,四處調查,相當垂涎。
 
後來臺灣北部發生清法戰爭,日本派出黑田清隆等軍人,到戰場附近觀戰,彷彿正在為什麼事做準備。
事實證明,日本確實不是因為日子太無聊,才派軍人到處看別人打架,一切都有其陰暗的用意。
日本對有關臺灣的種種,簡直求知若渴,逮到機會便拼命瞭解,有學者直接指出,當時的日本似乎比清國更瞭解臺灣。
回過頭來,再談日本發動牡丹社侵略戰爭的原因。
日本真的是為幾十條人命,出兵攻打牡丹社嗎?
從歷史結果來看,日軍根本打不下牡丹社,不是武器的問題,而是日軍根本找不到當地原住民……


作者簡介
 
蘇國
 
現任專職寫作。喜歡歷史。

 
台灣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波瀾壯闊,但有不少寶藏在裡頭。
 
美麗的福爾摩沙,總和許多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時候不妨拉高角度,一窺台灣歷史的全貌。
 
聯絡信箱與相關演講聯絡方式,如下。
helennaapple@gmail.com


  • 封面
  • 第一章
    • 【不死的鄭成功】
    • 【鄭成功生死兩忙忙】
    • 【鄭成功肉體之死的生理兇手】
    • 【不怕死的清朝官員】
    • 【半個巡撫大人】
    • 【臺灣內部最積極參與大小事的成員】
    • 【反攻大陸不只是口號的鄭經】
    • 【陳永華是神隊友】
  • 第二章
    • 【用心經營,卻換來一蹶不振的老闆】
    • 【康熙初期攻打臺灣的最強對手,不是人】
    • 【埋下禍根】
    • 【戰前佈局】
    • 【施琅攻臺第一回合】
    • 【決戰勝負第二回合】
    • 【康熙手握臺灣去留難定】
  • 第三章
    • 【日本間諜的臺灣監獄之旅:有期徒刑一年】
    • 【六死三留一回頭】
    • 【政府總在人民後】
    • 【康熙爺口袋裡的番薯是鑲金的?】
    • 【街道是女人時裝展示舞台】
    • 【漁家風俗】
    • 【開臺進士】
    • 【宗教教化】
  • 第四章
    • 【後來居上的臺北城】
    • 【淡水內港】
    • 【扭轉乾坤的葉子】
    • 【清法戰爭也來補一腳】
    • 【用心經營,勝於雄辯】
  • 第五章
    • 【貪官污吏逼民反】
    • 【朱一貴事件之官逼民反】
    • 【朱一貴事件之風雲變色】
    • 【朱一貴事件之後續影響】
    • 【林爽文事件】
    • 【戴潮春事件】
  • 第六章
    • 【牡丹社事件前傳】
    • 【只要有心做,不怕沒藉口】
    • 【沒事找事的幕後真正原因】
    • 【外國公使團強力指責日本侵略行動】
    • 【臉上笑著,暗地裡刺刀子】
    • 【武士刀下的流血牡丹花】
    • 【開打】
    • 【政治陰謀】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70
單本電子書
NT$ 27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5
套書組合
蘇國作品集(全套2冊)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