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
點閱:1301
473人已收藏
- 譯自:Eichmann in Jerusalem: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 作者: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 , 施奕如譯
- 出版社:玉山社
- 出版年:2013
- ISBN:9789862940570
- 格式:PDF,JPG
- 頁數:348
- 附註:2019年7月初版二十刷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一本精彩至極,卻絕對令讀者坐立難安的第一手觀察報告!
邪惡…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
理解尤太歷史、納粹德國,甚至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六年後的1961年4月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審判的主角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尤太問題」的執行者之一,雖然並非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但在尤太人滅絕上仍扮演重要角色。
國際著名政治學者漢娜.鄂蘭全程參與此次的審判活動,透過現場的實際觀察,以及對歷史的大量分析,提出了「邪惡的平庸性」的概念。邪惡本身並非得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本書在1963年出版後,受到廣大注意,也引起許多反彈。但即使經過數十年後,這本書依然是理解尤太歷史、納粹德國,甚至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作品。
本書特色
◎ 本書由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黃默老師審訂、東吳大學人權學程雷敦龢(Edmund Ryden SJ)老師專文導讀。
◎ 透過政治學者漢娜.鄂蘭的深入分析,顛覆一般對尤太人的既定概念,讓讀者重新思考近代尤太歷史、社會的最佳入門書。
◎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更讓我們可以去思考,當一個國家機器假以「公」的名義進行非正義行為時,決策者、執行者、社會群體在公義、在道德、在責任上,該如何去面對。
- 導讀(第3頁)
- 第一章 正義的殿堂(第15頁)
- 第二章 被告(第35頁)
- 第三章 尤太問題的專家(第51頁)
- 第四章 第一個解決方案 — 強制驅離 —(第73頁)
- 第五章 第二個解決方案 — 集中營 —(第87頁)
- 第六章 最終解決方案 — 屠殺 —(第103頁)
- 第七章 萬湖會議 — 本丟.彼拉多 —(第133頁)
- 第八章 守法公民的職責(第157頁)
- 第九章 大德意志帝國的驅逐行動 — 德國、奧地利和保護國 —(第173頁)
- 第十章 西歐的驅逐行動 — 義大利、比利時、荷蘭、丹麥 —(第185頁)
- 第十一章 巴爾幹半島的驅逐行動 — 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 —(第205頁)
- 第十二章 中歐的驅逐行動 — 匈牙利、斯洛伐克 —(第219頁)
- 第十三章 東陸屠殺中心(第231頁)
- 第十四章 證據和證人(第245頁)
- 第十五章 判決、上訴、行刑(第261頁)
- 結語(第281頁)
- 後記(第309頁)
- 參考書目(第329頁)
- 索引(第333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