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聞 2020/10/08 [第1753期]:川普染疫
-
點閱:13
8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10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0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川普染疫
新冠病毒如何衝擊總統大選、憲政體制與美中關係
美國過去九次總統死亡都非發生在大選年 這才是真正十月驚奇
川普確診成為各國新聞媒體頭條,也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榜首。正當各國政府急忙討論因應措施,各大媒體分析著川普一旦陷入重症或死亡的後續影響時,川普卻在住院3日後的10月5日回到白宮。
川普想塑造強人形象,用自身經歷向民眾證明病毒並不可怕。他錄製一分半鐘的短片,要民眾別怕病毒,甚至稱自己「或許已免疫了」。
出院後川普雖宣稱自己一切安好,但若病情有所反覆,將如何影響大選?萬一不幸死了,又會帶來哪些憲政問題?此外,對於美中冷戰和世界局勢又造成什麼影響?台灣準備好因應了嗎?
歷經「通俄門」、「烏克蘭門」等醜聞,撐過民主黨發動的彈劾與解職審判,如今川普的總統事業會不會被肉眼不可見的病毒斷送?請看本期《新新聞》的詳細分析報導。
◎閻紀宇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53期〉
川普確診成為各國新聞媒體頭條,也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榜首。正當各國政府急忙討論因應措施,各大媒體分析著川普一旦陷入重症或死亡的後續影響時,川普卻在住院3日後的10月5日回到白宮。
川普想塑造強人形象,用自身經歷向民眾證明病毒並不可怕。他錄製一分半鐘的短片,要民眾別怕病毒,甚至稱自己「或許已免疫了」。
出院後川普雖宣稱自己一切安好,但若病情有所反覆,將如何影響大選?萬一不幸死了,又會帶來哪些憲政問題?此外,對於美中冷戰和世界局勢又造成什麼影響?台灣準備好因應了嗎?
歷經「通俄門」、「烏克蘭門」等醜聞,撐過民主黨發動的彈劾與解職審判,如今川普的總統事業會不會被肉眼不可見的病毒斷送?請看本期《新新聞》的詳細分析報導。
◎閻紀宇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53期〉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十月驚奇還沒結束(第6頁)
- 林庭瑤專欄 染疫疑雲vs.兩顆子彈(第8頁)
- 姚人多專欄 歐陽娜娜的祖國(第10頁)
- 宋承恩專欄 美眾議院端出全面抗中藍圖(第12頁)
- 陳錦稷專欄 「乾淨5G」帶給台灣的機會(第52頁)
- 施威全專欄 澳門賭場難捱 台灣少了洗錢管道(第54頁)
- 呂紹煒專欄 重罰幌騙 美股迎來公平競爭?(第56頁)
- 加藤嘉一專欄 安倍說服川普:別幻想改變中國(第88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紅色資本潛伏 歐洲政府把關趨嚴(第90頁)
- 米果專欄 少了中國電影的金馬獎(第93頁)
- 焦點人物(第14頁)
- 花蓮后引發國民黨內戰 連傅崐萁都要讓徐榛蔚三分(第14頁)
- 首富想什麼?「理科姐姐」告訴你 藍綠立委涉貪 郭台銘急call高虹安(第15頁)
- 焦點 獨家》副總統不是「深宮怨夫」,總統分享軍政決策權 蔡英文請賴清德出席國安軍事早餐會(第16頁)
- 政壇透視(第20頁)
- 與民進黨決裂,改挖國民黨牆角 柯P布局大位 走大和解路線圖重返神壇(第20頁)
- 最大派系各擁其主 賴清德鄭文燦爭接班 新潮流終須一戰(第22頁)
- 社會住宅政策龜速,進度只達成四分之一 蔡英文三不五時把花敬群叫進總統府(第24頁)
- 「最接地氣法制局長」李善植牽線,雙方有共識用「智慧」解決 蔡清祥、盧秀燕熱線破冰政風處長案幕後(第26頁)
- 交通部小金庫的觀光發展基金也快用光 填防疫紓困錢坑 林佳龍天天像軋三點半(第28頁)
- 行政院長的大小金庫一次盤點 五十二億元防疫預算成蘇揆私房錢?(第30頁)
- 風雲人物(第32頁)
- 大師兄:「我不屬於海派或湧言會」 卓榮泰復出埋伏筆?(第32頁)
- 經驗老道的硬派記者遇上徹底藐視規則的現任總統 大選辯論變混戰 名主播華萊士敗給川普(第72頁)
- 軍事縱橫(第34頁)
- 裝甲兵學弟邱國正呼聲高,海軍放話媒體為黃曙光造勢 誰接嚴德發位子?海陸大戰煙硝味濃(第34頁)
- 有如「戰神」般的表現,連軍事專家都跌破眼鏡 漢光兵推我軍完勝?軍方出面否認(第36頁)
- 封面故事(第38頁)
- 美國過去九次總統死亡都非發生在大選年 川普染疫 這才是真正十月驚奇(第38頁)
- 候選人/當選人/準總統於不同階段過世將帶來哪些憲政挑戰? 如果總統候選人或當選人死了……(第44頁)
- 美國總統半夜宣布染疫,台灣危機總動員 川普確診 蔡英文一小時斷真假(第46頁)
- 環時刪罵文、微博上熱搜榜首,中國網民稱有陰謀論 民喧囂官低調 習大慰問慢好幾拍(第48頁)
- 總統選舉懸而不決,美國可能出現憲政危機和內鬥 若川普病重 搗亂者不會放過黃金機會(第50頁)
- CEO想什麼(第58頁)
- 政商關係好,兼職三董座、二獨董、三董事 林文淵兼職多有餘力當大同救世主?(第58頁)
- 從面膜紅海順利插旗美妝市場,如何避免左手打右手? 解析軒郁總座楊尚軒的品牌頭狼理論(第59頁)
- 財經解碼(第62頁)
- 冷凍櫃變滾燙火鍋,證交所不得不出手降溫 TDR狂飆 創台股驚奇(第62頁)
- 收益好、波動低、違約低,低利時代收益核心優選 亞洲高收債基金好日子會持續嗎?(第64頁)
- 好意想促成公司併購,惹禍上身吃悶虧 關貿公司前董座許建隆細說辭職緣由(第66頁)
- 疫情過後房市火熱 房仲業的戰國時代來臨(第68頁)
- 寰宇一周(第70頁)
- 中國網紅直播中遭前夫燒死,家暴成熱議(第70頁)
- 法屬地新喀里多尼亞爭獨立,牽動太平洋局勢(第70頁)
-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為「不存在的國度」開火(第70頁)
- 比利時結束六五二天政治僵局成立新聯合政府(第71頁)
- 首名愛滋病痊癒者「柏林病人」五十四歲癌逝(第71頁)
- 世界與台灣 菅義偉在安倍內閣就常施壓媒體,確保安保法制順利修訂 首相的糖果加鞭子 讓日媒成「黨的喉舌」(第74頁)
- 美中爭霸(第76頁)
- 從微軟到甲骨文,收購案一路曲折發展未落幕 TikTok如何在美中兩強之間存活?(第76頁)
- 排除中國影響力不能只靠紐澳,經濟、治理及安全全面介入 宣布太平洋承諾 美國強勢回防印太(第80頁)
- 習近平的中國 北京沒搞清楚國際法對水域的規範 中國否認海峽中線的真正原因(第82頁)
- 數字看中國 上海奪下全球金融中心第三名(第85頁)
- 說書 「大解放」時代能避免強權對撞?(第86頁)
- 用心講 新竹市舊城甦醒,設計力注入美感 林智堅:從容步行是城市最真實的幸福(第94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