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2
本期內容簡介
「南島」不只是「南島」
試問,當你看到「南島」時,會聯想到甚麼呢?原住民?島嶼?大海?一疊疊沉重又乏人問津的歷史文件?還是甚麼畫面都沒浮現,只產生了一種既熟悉但又陌生的感覺?
本期以「Whose Memory? # 當代南島」作為主題,帶你從南島世界至當代藝術背後各個不同視角的闡述,了解被記錄者、記錄者、評論者等人是如何詮釋南島的文化傳承或看待所謂的創新;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在交流後,無形中又移植了甚麼樣的「現代」或「文明」價值觀在今天的「南島當代藝術」中?
同時,我們也特別彙整理「南島當代藝術紀事」做為開端,啟動本館「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計畫――以高美館 25 年來的研究脈絡為中心,重整本館原有資料庫並新增雲端講座系列,預計於 2021 年推出兼具資料搜尋與學習機制的專業網站,並擴展至即將到來的《泛.南.島當代藝術祭》展覽計畫,讓大家能更了解「當代南島」的時代精神。
記憶工程將以「跨文化思維與實踐」做為議題焦點,邀請學者專家與文化實踐者參與建構。本期專題匯聚了相當多有趣的書寫視野,包括如何透過田調來記錄以口述傳承為主的民族記憶、探討文化歷史及傳說故事中真實與虛構間的差異、探訪跨越部落與國際的當代實驗性創作之世界等。讀者可透過文章來一窺部落內部、外來者、復返尋根者、部落境外的關係者等多元身分,他們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與詮釋方式,讓我們看到文化除了會消逝,但也正在同樣增長。
「南島」不只是「南島」;這個複雜、多面向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今天想要告訴你的「當代南島」!
同時,我們也特別彙整理「南島當代藝術紀事」做為開端,啟動本館「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計畫――以高美館 25 年來的研究脈絡為中心,重整本館原有資料庫並新增雲端講座系列,預計於 2021 年推出兼具資料搜尋與學習機制的專業網站,並擴展至即將到來的《泛.南.島當代藝術祭》展覽計畫,讓大家能更了解「當代南島」的時代精神。
記憶工程將以「跨文化思維與實踐」做為議題焦點,邀請學者專家與文化實踐者參與建構。本期專題匯聚了相當多有趣的書寫視野,包括如何透過田調來記錄以口述傳承為主的民族記憶、探討文化歷史及傳說故事中真實與虛構間的差異、探訪跨越部落與國際的當代實驗性創作之世界等。讀者可透過文章來一窺部落內部、外來者、復返尋根者、部落境外的關係者等多元身分,他們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與詮釋方式,讓我們看到文化除了會消逝,但也正在同樣增長。
「南島」不只是「南島」;這個複雜、多面向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今天想要告訴你的「當代南島」!
- 議題特賣場(第4頁)
- 田野調查中的南島記憶|明立國 Austronesian Memory in Field Work|Ming, Li-Kuo(第4頁)
- 在行動與虛構之間-《找路》與《不一樣的月光》的流變與銜接模式|黃瀞瑩 Between Action and Fiction: Becoming and Articulation of Finding the Way and Finding Sayun|Ching-Ying Huang(第12頁)
- 實擬虛境下的都市寓言-葛列格攝影中混生出的怪奇南島敘事|羅潔尹 Urban Fables in Real Virtuality: Weird Austronesian Narrations in Greg Semu's Photographs|Nita Lo(第18頁)
- 姿態到創造的行動:「真正人系列—蹲站坐臥」2020Pulima 藝術節系列陳豪毅之策展觀察|許瀞月 From Posture to Action: Real Men Series: Action Intuition (Observation of Kaynga's Curatorial Practice in 2020 Pulima Art Festival)|Hsu, Ching-Yeh(第32頁)
- 履踐表述的原住民策展:峨冷• 魯魯安與彼勇• 依斯瑪哈單的對話性合作|彼勇.依斯瑪哈單 Curating Togetherness Towards Performative Indigeneity between Eleng Luluan and Biung Ismahasan|Biung Ismahasan(第40頁)
- 從「部落」到「國際」―蒂摩爾古薪舞集的跨域當代舞蹈實驗|張懿文 From "the Tribal" to "the International":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mporary Dance Experiment of Tjimur Dance Theatre|Chang, I-Wen(第52頁)
- 異世界的理想鄉:漂流島嶼的符號交響曲|金恬綺 Utopia in Another World: A Symphony of Signs on the Floating Island|Chin, Tien-Chi(第64頁)
- 盜亦有道?博物館偷竊作為一種文化行動?|謝宇婷 Do Thieves Have Their Code of Honor? Is Theft in the Museum as a Kind of Cultural Action?|Hsieh, Yu-Ting(第72頁)
- 好書推薦(第78頁)
- 生命的容顏—閱讀《Sabau! 好茶―王有邦影像話魯凱》|林佳禾 Sabau! Haucha ―Wang Yu-pang: Images Speaking Rukai|Lin, Jia-He(第78頁)
- 島嶼跫音—台灣南島當代藝術側記|徐柏涵 Sound of Footsteps on the Island- Contemporary Austronesian Art Highlights in Taiwan|Hsu, Po-Han(第82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