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關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決定他生命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財富永遠都是一個可以調節的數字,可上可下,沒有極限,100萬的小富翁和資產過億的大富豪,一旦為人父,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怎樣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一個父親的人生經驗,是別人難以比較的,也是根據父親的教養智慧有深淺差別的。
沒錢的爸爸不一定就失敗,有錢的爸爸不一定就成功。在家庭教育上,沒有貧富之分,只有方法好壞之別。
其實,縱然是事業成功的爸爸,也未必是好爸爸。每個爸爸的身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家庭——如果沒有爺爺奶奶的養育,怎能有一個充滿潛能的爸爸走上社會?如果沒有媽媽的支援,怎能有一個職業的爸爸安心工作?如果沒有孩子的「刺激」,怎能有一個隱忍的爸爸在不理想的現實中奮鬥和進步?整個家庭成就了爸爸,爸爸的成功,是屬於全家人的。
也正因為如此,爸爸的成功要回饋到家庭中,和全家人一起分享。
分享,不僅僅是上交一個月的薪資、帶著孩子或妻子參加幾次晚宴,這只是爸爸成功中的一部分,爸爸最大的成功,就是經驗和閱歷。這正是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別人不能講到的。只有當爸爸把這種經驗分享給了孩子,才算是爸爸把自己的成功最大限度地分享給了家人。爸爸的人生,在這種分享中增值。
然而,現實卻是很多爸爸忙於工作,不知不覺忽略了自己在教育子女上面的責任,似乎除了養家糊口,其他的事情都是媽媽的。這種意識很容易讓爸爸放棄自己本來在教育上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閒置的教育資源。
有人開玩笑說,孩子在爸爸的眼中,既要像最好的生意夥伴,又要像最尊貴的顧客,還要像最好的下屬。說來說去,都是要爸爸拿著做生意的眼光去對待孩子。
財富永遠都是一個可以調節的數字,可上可下,沒有極限,一百萬的小富翁和資產過億的大富豪,一旦為人父,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怎樣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一個父親的人生經驗,是別人難以比較的,也是根據父親的教養智慧有深淺差別的。
本書結合當前最常見的教育問題,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做「暴發戶」式的爸爸,把你最獨特的財富分享給孩子。
新「恐怖主義」:用自毀的方式挑戰父母
孩子想用自毀來挑戰家長,他們對家長的不滿之深、對人生的理解之偏差可見一斑。「寧願毀了自己也不讓父母好過」,這「深仇大恨」就是源自愛的錯位和扭曲。所有這些「企業二代」故事的背後,都是富爸爸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
沒錢的爸爸不一定就失敗,有錢的爸爸不一定就成功。甚至,我們認為的有錢也未必能成為教育上面的優勢。爸爸要當好,與其讓孩子衣食無憂,不如讓他們懂得為人處世的最基本的道理。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道理,很多富爸爸們卻以為有錢就可以薰陶出來。
在家庭教育上,沒有貧富之分,只有方法好壞之別。不會愛的爸爸,上億家產可能把孩子壓出心病;會愛的爸爸,口袋裏只有一塊錢,也能給孩子換來一次開心、滿足的歡笑。要控制好孩子們的「恐怖主義」,爸爸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好自身事業成功帶來的教育上的習慣思維:在公司你說了算,但回到家裏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別用萬貫家財壓出了孩子的心靈扭曲。
- 第一篇 有了錢,爸爸還需要做什麼?(第23頁)
- 第一章 錢之外的問題,現代爸爸「七宗罪」(第24頁)
- 第二章 父親是一項事業,責任勝於能力(第52頁)
- 第三章 每種爸爸都能成功:那些值得尊敬的父親(第70頁)
- 第二篇 超級老爸的教養手腕(第101頁)
- 第四章 西裝領帶,爸爸示範社會法則(第102頁)
- 第五章 適當放權,讓孩子學理財(第118頁)
- 第六章 爸爸愛上學習,孩子才能愛上學校(第144頁)
- 第七章 小細節,大道理──把抽象的理念具體化(第166頁)
- 第三篇 做學習型父親,拓寬自己就是在拓寬教育的路(第189頁)
- 第八章 懂點心理常識,讓「誤傷」降到最低(第190頁)
- 第九章 邊溝通邊改進,保證爸爸「指示到位」(第226頁)
- 第十章 兒子與女兒,教養差別細節中(第258頁)
- 第十一章 爸爸,現在你是個會愛的人了嗎(第282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