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
-
點閱:152
34人已收藏
- 譯自:A biography of loneliness:the history of an emotion
- 作者: 菲伊.邦德.艾貝蒂(Fay Bound Alberti)作 , 涂瑋瑛譯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聯合發行經銷
- 出版年:2020
- ISBN:9789864779567
- 格式:EPUB 流式
- 書籍難度(SR):701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二年級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寂寞昭示了我們想要在這個世界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想要擁有的關係與紐帶、我們渴望獲得關注的需求——即使這些需求沒有獲得溝通或傾聽。」
——本書作者——
寂寞已經悄悄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大規模的流行病,在世界各國,身陷寂寞的老人、獨身者與憂鬱症患者,都造成了日益沉重的醫療與社會負擔。這波心理疫情仍在逐漸擴大,但這場大流行是從何時開始、又是如何蔓延,卻一直缺乏足夠的關注與討論。
▋工業化程度愈高的國家,寂寞的問題就愈嚴重。
在英國,甚至不得不成立「寂寞部長」來應對日益高漲的醫療與社會問題
我們很容易覺得「寂寞」是一種普遍、永恆的固有現象,但事實很可能不是如此。「單獨」(oneliness)在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追求自我平靜,或是與上帝交流的珍貴時刻。但到了19世紀,宗教沒落、工業社會急速發展,「寂寞」(loneliness)這個詞也是在這時出現,且很快就成為一種負面疾病,反映出人與人的日漸疏離。
▋現代寂寞是19世紀的產物,且新的寂寞類型還在不斷增加。
在實體世界缺乏交流的人,在虛擬世界也很難填補寂寞
情緒歷史學家暨本書作者菲伊・邦德‧艾貝蒂,在書中審讀從18世紀至今的上千份信件、日記、政策討論和醫學報告,並進行了豐富的個案研究。從美國天才詩人普拉斯、女性主義先驅吳爾芙、到現代小說《暮光之城》,呈現出寂寞是如何連結情感、家庭與自我價值的匱乏。此外,也探討了物質主義、社群媒體,甚至移民問題,是如何在現代塑造出新的寂寞,甚至成為廣告商利用的對象。
▋如何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重塑寂寞的意義?
寂寞已然成為現代人難以逃開的境況,但寂寞不一定是總是有害的,也可以是創造性、敏銳、自我洞察的起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與照料這種情緒。當我們對寂寞瞭解愈多,愈能坦然面對身處寂寞之中的他人與自己。
各界好評
「引人入勝……我向所有讀者強烈推薦這本重要的著作。」
──亞倫.本-澤耶夫(Aaron Ben-Zeev),《愛的弧線》(The Arc of Love)作者
「本書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描述了寂寞的成因與結果。」
──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
「菲伊.邦德.艾貝蒂以風趣又優雅的態度,透過寂寞的偽裝與變形,追溯這種往往令人痛苦的情緒所構成的故事。」
──芭芭拉.羅森溫(Barbara H. Rosenwein)
「本書不僅探討過去兩世紀以來情緒史的數個面向,也以富有人性的態度理解當今的議題與可能性。」
──彼得.斯坦恩斯(Peter Stearns)
在英國,甚至不得不成立「寂寞部長」來應對日益高漲的醫療與社會問題
我們很容易覺得「寂寞」是一種普遍、永恆的固有現象,但事實很可能不是如此。「單獨」(oneliness)在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追求自我平靜,或是與上帝交流的珍貴時刻。但到了19世紀,宗教沒落、工業社會急速發展,「寂寞」(loneliness)這個詞也是在這時出現,且很快就成為一種負面疾病,反映出人與人的日漸疏離。
▋現代寂寞是19世紀的產物,且新的寂寞類型還在不斷增加。
在實體世界缺乏交流的人,在虛擬世界也很難填補寂寞
情緒歷史學家暨本書作者菲伊・邦德‧艾貝蒂,在書中審讀從18世紀至今的上千份信件、日記、政策討論和醫學報告,並進行了豐富的個案研究。從美國天才詩人普拉斯、女性主義先驅吳爾芙、到現代小說《暮光之城》,呈現出寂寞是如何連結情感、家庭與自我價值的匱乏。此外,也探討了物質主義、社群媒體,甚至移民問題,是如何在現代塑造出新的寂寞,甚至成為廣告商利用的對象。
▋如何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重塑寂寞的意義?
寂寞已然成為現代人難以逃開的境況,但寂寞不一定是總是有害的,也可以是創造性、敏銳、自我洞察的起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與照料這種情緒。當我們對寂寞瞭解愈多,愈能坦然面對身處寂寞之中的他人與自己。
各界好評
「引人入勝……我向所有讀者強烈推薦這本重要的著作。」
──亞倫.本-澤耶夫(Aaron Ben-Zeev),《愛的弧線》(The Arc of Love)作者
「本書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描述了寂寞的成因與結果。」
──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
「菲伊.邦德.艾貝蒂以風趣又優雅的態度,透過寂寞的偽裝與變形,追溯這種往往令人痛苦的情緒所構成的故事。」
──芭芭拉.羅森溫(Barbara H. Rosenwein)
「本書不僅探討過去兩世紀以來情緒史的數個面向,也以富有人性的態度理解當今的議題與可能性。」
──彼得.斯坦恩斯(Peter Stearns)
- 序:沒有人是孤島
- 前言 寂寞是一種「現代流行病」
- 第1章 當「單獨」變成寂寞──一種現代情緒的誕生
- 第2章 一種「血液中的疾病」?希薇亞.普拉斯的慢性寂寞
- 第3章 寂寞與匱乏──浪漫之愛,從《咆哮山莊》到《暮光之城》
- 第4章 喪偶與失去──從湯瑪斯.特納到溫莎寡婦
- 第5章 Instagram憂鬱?──社群媒體與線上社群的養成
- 第6章 「定時炸彈」?──重新思考老年的寂寞感
- 第7章 無家與無根──無處可稱為「家」
- 第8章 餵養飢渴──物質性與寂寞的身體
- 第9章 孤雲與空船──當寂寞成為禮物
- 結論 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重構寂寞感
- 延伸閱讀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