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份子:胡適與魯迅
  • 點閱:232
    27人已收藏
  • 作者: 邵建著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08
  • 集叢名:史地傳記:PC0045
  • ISBN:9789866732997
  • 格式:PDF,JPG
  • 頁數:480
  • 書籍難度(SR):63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魯迅本名周樹人

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個知識份子,胡適與魯迅思想脈系不同,文化資源有異,價值取向也大相徑庭。

他們對20世紀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分別帶來不同的後果。直到今天,21世紀的中國,依然沒有走出胡魯時代的思想困境和文化格局。當年胡魯的問題,也是今天的問題,當年胡魯的選擇,依然是今天選擇的參照。

本書「敘」「論」合一,要在呈現胡魯之間的思想差異以及不同的文化追求,並重新梳理涉及他們兩人的有關事件。在胡魯諸種不同的比較中,望能有鑒於21世紀的文化重構。

邵建

南京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教師。任教之餘,讀書寫作。本世紀以來,以胡適和魯迅為個案,從思想史角度作胡魯比較研究及胡適研究。

  • 序/讓「胡適」重返歷史前臺(第i頁)
  • 內容提要(第1頁)
  • 一、中國自由主義的「胡冠魯戴」(第3頁)
    • (一)「胡冠魯戴」的錯舛(第3頁)
    • (二)「路徑依賴」的不同(第3頁)
    • (三)愛自由,並非自由主義(第10頁)
    • (四)從「寬容」的角度看(第17頁)
    • (五)兩種不同的價值遺產(第25頁)
  • 二、tolerance 的胡適和intolerance 的魯迅(Ⅰ)(第27頁)
    • (一)tolerance 的分水嶺(第27頁)
    • (二)「明確的是非」和「正義的火氣」(第28頁)
    • (三)兩種不同的「知識論」(第31頁)
    • (四)「知識論」以外(第36頁)
    • (五)像芥子一樣,一點一點生長(第40頁)
  • 三、tolerance 的胡適和intolerance 的魯迅(Ⅱ)(第45頁)
    • (一)作為一種「元倫理」的tolerance(第45頁)
    • (二)「怨恨倫理學」(第46頁)
    • (三)黑暗時代中的希望與絕望(第50頁)
    • (四)「憎的豐碑」(第55頁)
    • (五)「一個都不寬恕」的是誰(第61頁)
  • 四、tolerance 的胡適和intolerance 的魯迅(Ⅲ)(第63頁)
    • (一)tolerance:「來之不易的珍貴的成就」(第63頁)
    • (二)「伐異」與「容異」(第64頁)
    • (三)「民主」與「革命」的異讀(第69頁)
    • (四)「威權」,還是「極權」(第75頁)
    • (五)「兩種相反的勢力」(第81頁)
  • 五、歧路(第83頁)
    • (一)「有的……有的……有的……」「或是……或是……或是……」(第83頁)
    • (二)〈我的歧路〉(第84頁)
    • (三)〈文化偏至論〉(第87頁)
    • (四)「歧路」中的胡適(第90頁)
    • (五)「偏至」中的魯迅(第94頁)
    • (六)〈《政治概論》序〉(Ⅰ)(第100頁)
    • (七)〈《政治概論》序〉(Ⅱ)(第105頁)
    • (八)新世紀的選擇(第111頁)
  • 六、合轍(第113頁)
    • (一)胡魯「合轍」(第113頁)
    • (二)莫斯科三日(第113頁)
    • (三)「我們不再受騙了」(第116頁)
    • (四)「萊茵河流進了泰晤士河」(第119頁)
    • (五)「新自由主義」(第123頁)
    • (六)在「紅白兩個帝國」之間(第127頁)
    • (七)面對「狄克推多」(第131頁)
    • (八)胡適「胡適」(第136頁)
    • (九)歸程(第139頁)
  • 七、動物上陣(第145頁)
    • (一)從「鳥」字說起(第145頁)
    • (二)罵:作為一種文化表象(第148頁)
    • (三)胡適對罵的態度(第152頁)
    • (四)魯迅罵人的策略(第156頁)
    • (五)因罵而區別(第159頁)
    • (六)「是」,就可以罵嗎(第162頁)
    • (七)罵的錯舛(第168頁)
    • (八)「由罵而生出罵以上的事情來」(第173頁)
  • 八、有無之間(第177頁)
    • (一)原「流言」(第177頁)
    • (二)流言記憶(第178頁)
    • (三)「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第180頁)
    • (四)風潮中的插曲(第185頁)
    • (五)「必求其人以實之」(第189頁)
    • (六)都是「月亮」惹的禍(第191頁)
    • (七)「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第196頁)
    • (八)和光同塵(第201頁)
    • (九)一封公開信與「流言政治學」(第203頁)
  • 九、事出劉文典……(第209頁)
    • (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209頁)
    • (二)「但他舉起了投槍」(第210頁)
    • (三)「漸行漸遠漸無窮」(第214頁)
    • (四)《新月》批判:胡適和羅隆基(第217頁)
    • (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21頁)
    • (六)「不合作」的魯和「非暴力」的胡(第225頁)
  • 十、人權還是王權(第229頁)
    • (一)三十年代的「胡魯之爭」(第229頁)
    • (二)「……是進軍的第一步」(第229頁)
    • (三)「人權拋卻說王權」?(第233頁)
    • (四)「辯冤白謗為第一天理」(第238頁)
    • (五)「那要看對象如何了」(第243頁)
  • 十一、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之「胡適案」(第247頁)
    • (一)一樁了猶未了的歷史公案(第247頁)
    • (二)北平分盟的視察風波(第248頁)
    • (三)來自上海同盟的批判(第252頁)
    • (四)開除:道不同不相謀(第255頁)
    • (五)「知識份子不盟」(第258頁)
  • 十二、1930 年左右的「魯梁論戰」(第263頁)
    • (一)「魯梁論戰」(第263頁)
    • (二)怎一個「硬」字了得(第263頁)
    • (三)「香」「臭」之喻和「普羅文學」(第270頁)
    • (四)狗‧喪家的‧乏(第277頁)
    • (五)「我到底也還有手腕和眼睛」(第284頁)
  • 十三、1933 年上海文壇的「書目」風波(第291頁)
    • (一)「慘痛的經驗」(第291頁)
    • (二)「目的論」批判(第291頁)
    • (三)膠著的拉鋸戰(第295頁)
    • (四)「洋場惡少」是怎樣煉成的(第299頁)
    • (五)「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第301頁)
    • (六)「文壇上是烏煙瘴氣」(第303頁)
  • 十四、「吳國楨事件」中的胡適與吳國楨(第307頁)
    • (一)吳國楨其人(第307頁)
    • (二)與蔣氏父子的衝突(第309頁)
    • (三)「詫怪」的胡適和初始的態度(第313頁)
    • (四)太平洋那邊的風波(第317頁)
    • (五)「臺灣是多麼自由」?(第324頁)
    • (六)「辯白」,還是「不明不白」(第328頁)
  • 十五、中國自由主義的「落日餘暉」(第331頁)
    • (一)兩種不同的「餘暉」(第331頁)
    • (二)八十分、六十分、四十分(第332頁)
    • (三)「唯恐忤逆現實的權勢」?(第336頁)
    • (四)讓他們「take me more seriously」(第342頁)
    • (五)體制內批評和彈性自由主義(第347頁)
    • (六)在「落日」和「餘暉」之間(第353頁)
  • 附錄一/走入暗路:小說的反文明(第361頁)
  • 附錄二/從胡適個案說「權利」與「權力」(第369頁)
    • (一)釋題(第369頁)
    • (二)從胡適個案說(第369頁)
    • (三)「權利」與「權力」(第372頁)
  • 附錄三/《自由中國》上的兩個「容忍與自由」(第381頁)
  • 附錄四/「新月」知識份子與「人權論戰」(1929-1931)(第391頁)
    • (一)引子:「此情可待成追憶」(第391頁)
    • (二)背景:從國民黨「訓政」說起(第392頁)
    • (三)第一階段:「此時應有一個大運動起來」(第399頁)
    • (四)右的圍剿:「呈請撤懲中國公學校長胡適」(第407頁)
    • (五)第二階段:「我們要什麼樣的政治制度」(第413頁)
    • (六)左的批判:「中國人權派的真面目」(第421頁)
    • (七)尾聲:「人權論戰」中胡適羅隆基的個人遭際(第428頁)
  • 附錄五/李老,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紀念(第435頁)
  • 附錄六/自魯而胡:李慎之思想衰變的意義與局限(第443頁)
  • 後記/陽光與閃電(第457頁)
紙本書 NT$ 560
單本電子書
NT$ 39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