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1/01/07 [第1766期]:習近平逆襲拜登
  • 點閱:104
    5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1.01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1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習近平逆襲拜登
 
從RCEP到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中國聯手歐盟反擊美國
 
《中歐擴大投資協定》在德國總理梅克爾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直接介入,北京做出重大讓步下,在2020年底最後一刻完成談判。
 
一直強調要維護和盟友友好關係的美國候任總統拜登,還沒上台就被歐洲盟友暗算。在川普的「公平貿易」下,壓力沉重的歐洲和中國,決定要自求生路,卻也讓拜登時代的美歐關係蒙上陰影。
 
缺乏關鍵技術的中國,能從歐洲取得多少幫助?「信用不良」的中國,給歐洲承諾的市場開放又能兌現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歐洲當煩了美國的小老弟,中國則要建立「新天朝」,改變目前美國獨強,塑造多極新世界。
 
中歐之間的協定衝擊了拜登,又將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政經秩序帶來什麼影響?
 
◎黎蝸藤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66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香港無所遁逃於國安法體制(第6頁)
    • 陳東豪專欄 蔡英文與習近平的一段往事(第8頁)
    • 林庭瑤專欄 李永得何不補助禁書來台?(第9頁)
    • 揭仲專欄 共軍擾台灰色地帶行為不會減少(第10頁)
    • 郭正亮專欄 中國對美國展開經貿反包圍(第46頁)
    • 張倩燁專欄 中國與美國的新冠貧民(第48頁)
    • 呂紹煒專欄 中歐協定是另一場大棋局的起手(第50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疫後新局 價值型投資終將否極泰來(第92頁)
    • 米果專欄 無法回頭的跨年演唱會(第95頁)
  • 風雲人物(第12頁)
    • 專訪》揭跨年晚會、美豬、防疫火線決策 宋楚瑜愛將黃珊珊 為何成柯文哲接班人(第12頁)
    • 政治炮火中,吳明鴻出席生涯裡最重要交接典 總統表姊夫上任 法界相挺、表姊缺席(第15頁)
    • 曾說「原住民歷史就是美國史」,獲拜登提名掌內政部 哈蘭德有望成美國首位印地安血統閣員(第78頁)
  • 政壇透視(第16頁)
    • 行政院與藍營最大地方諸侯大戰一觸即發 新戰神羅秉成槓上拒萊豬的侯友宜(第16頁)
    • 柯文哲轟前瞻計畫像強盜分錢 扯!朝野護航前瞻大餅 刪減不到一%(第18頁)
    • 藍白難合,支持者有「顯著的相互流通性」 國民黨反萊豬 民眾黨漁翁得利(第20頁)
    • 黨揆選舉幽靈民調掀風波 黨主席之爭 江、朱協調代替競爭?(第22頁)
    • 時代力量退黨的「小雞」們前路崎嶇 韓粉報復性罷免 黃捷身陷險境(第24頁)
  • 歷史新新聞(第26頁)
    • 蔡英文、陳博志談世貿組織與戒急用忍 一九九九年中國早一步完成WTO談判(第26頁)
  • 軍事縱橫(第28頁)
    • 當初對美採購受限預算,不少功能與裝備並未納入 軍方擬投逾百億元 完善博勝案(第28頁)
    • 部分設計借鏡潛艦國造,發展無人潛艦狼群戰術難度高 水下不對稱戰 中科院要養「台版殺人鯨」(第30頁)
  • 封面故事 從RCEP到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中國一路反擊美國 習近平聯手歐盟逆襲拜登(第32頁)
    • 再現當年清廷藉俄、德、法逼日本還回遼東半島 習大效光緒帝 借力歐盟制老美(第38頁)
    • 歐盟想搶進市場,中國想取得關鍵技術 中歐突襲美國 美圍堵中國被破口(第40頁)
    • 套用古代的「遠交近攻」,分化美國和其盟邦 北京對於中歐協議的背後盤算(第44頁)
  • 紅書之亂(第52頁)
    • 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品被轟箝制言論自由 李永得:若禁中國出版品違憲我下台(第52頁)
    • 「精準規範,低度管理」標準怎麼訂?審查規範霧煞煞 民間憂錯殺出版自由(第56頁)
    • 李永得基於認知作戰管制匪書 蔡政府:防衛性民主不會限縮言論(第60頁)
    • 需求小眾、價格攀升、網路通路打敗實體零售 苟延殘喘的簡體書市不值得大動干戈(第62頁)
  • 財經解碼(第64頁)
    • 台灣人助登上中國首富,IPO吸台灣金融業熱烈捧場 馬雲落難 哪些台灣金控受傷?(第64頁)
    • 「王美花方向」讓世紀鋼股價逆勢下跌 籲風電加碼國產化 CIP司馬昭之心?(第66頁)
    • 合計被詐超過兩百億 台企銀、星展潤寅案最大苦主(第68頁)
    • 金融毒藥丸事件未解,銀行將被反噬?TRF遺毒仍在 南豐跳票險成國銀爛帳(第70頁)
    • 都更、危老不受政府打炒房限貸令管制,預計仍有一番榮景 大都更時代來臨 老屋翻身成潛力股(第72頁)
  • CEO想什麼(第74頁)
    • 國光一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現波折,二期三億元補助款恐飛了 詹啟賢為何不放棄疫苗研發?(第74頁)
  • 數字看中國(第75頁)
    • 中國移民全球第三多 有年輕化趨勢(第75頁)
  • 寰宇一周(第76頁)
    • 菅義偉誓言奧運今夏登場,日本人卻興趣缺缺(第76頁)
    • 柬埔寨開採第一桶石油盼扭轉貧弱經濟(第76頁)
    • 澳洲修改國歌「一體且自由」彰顯原民認同(第76頁)
    • 英國脫歐混亂期,北愛和「蘇獨」恐讓王國崩解(第77頁)
    • 台裔美籍設計師王大仁被控性侵遭模特兒抵制(第77頁)
  • 觀天下(第80頁)
    • 拜登上任、梅克爾「裸退」、以色列和伊朗大選再添變數 放眼二○二一全球大勢關鍵時刻(第80頁)
  • 習近平的中國(第82頁)
    • 作家聯名抵制、中國加大抄襲者懲治力度 「文賊」郭敬明、于正 微博接連致歉(第82頁)
  • 調查(第84頁)
    • 沒有補助,也沒有辦法自費獲得相關服務 獨居非長者死亡率高過獨居長者(第84頁)
  • 說書(第86頁)
    • 獨立荊棘路上有台庫情緣(第86頁)
  • 書摘(第88頁)
    • 鞏固金權、罔顧人權,病人進醫院只能等死 美國醫療體系的崩壞(第88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1
訂閱雜誌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