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聞 2021/03/18 [第1776期]:半套打房?
-
點閱:77
8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1.03
- 格式:PDF,JPG
- 頁數:78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半套打房?
房地合一2.0的幕後劇本
說好的打炒房? 全台空屋86萬間 政院仍壓下囤房稅
台灣房價不斷創新高,讓年輕人不滿已久!行政院去年12 月才高調祭出「實價登錄2.0」版本打炒房,事隔短短3 個月再次推出「房地合一2.0」,法案一推出就被房產界視為核彈級版本。據了解,主要是在野黨3 版本進逼,讓綠營立委感受到不小壓力,紛紛認為不能在居住正義上沒態度,但又怕囤房稅波及廣大中南部民眾、年輕租屋族等,最後由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拍板定調這次是「打炒房而非打房」,火速決定囤房稅踩煞車。
﹁居住正義攸關綠營年輕人票倉 民進黨團提案壓力大﹂
行政院打房政策一波接著一波,去年12 月正值朝野對戰美豬之際,央行鐵腕祭出打房方案,曾一度被外界揣測執政
黨有意拿打房轉移美豬議題焦點,這次又在藻礁公投案一發不可收拾時,再度拿出打房策略。一名執政高層說,藻礁公投案對執政黨帶來的衝擊,確實不可輕忽,但這次打房與藻礁無關,反而是在野黨版本來勢洶洶,「民進黨立院黨團壓力比較大」,且居住正義議題攸關綠營年輕人票倉,不能完全
唐筱恬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76期〉
台灣房價不斷創新高,讓年輕人不滿已久!行政院去年12 月才高調祭出「實價登錄2.0」版本打炒房,事隔短短3 個月再次推出「房地合一2.0」,法案一推出就被房產界視為核彈級版本。據了解,主要是在野黨3 版本進逼,讓綠營立委感受到不小壓力,紛紛認為不能在居住正義上沒態度,但又怕囤房稅波及廣大中南部民眾、年輕租屋族等,最後由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拍板定調這次是「打炒房而非打房」,火速決定囤房稅踩煞車。
﹁居住正義攸關綠營年輕人票倉 民進黨團提案壓力大﹂
行政院打房政策一波接著一波,去年12 月正值朝野對戰美豬之際,央行鐵腕祭出打房方案,曾一度被外界揣測執政
黨有意拿打房轉移美豬議題焦點,這次又在藻礁公投案一發不可收拾時,再度拿出打房策略。一名執政高層說,藻礁公投案對執政黨帶來的衝擊,確實不可輕忽,但這次打房與藻礁無關,反而是在野黨版本來勢洶洶,「民進黨立院黨團壓力比較大」,且居住正義議題攸關綠營年輕人票倉,不能完全
唐筱恬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76期〉
- 專欄(第1頁)
- 風評:重稅與遏止法人炒房是讓打房見效的良藥(第1頁)
- 呂紹煒專欄:「謙和」的經濟目標值:6%(第3頁)
- 沈榮欽專欄:破解中國經濟制裁,讓鳳梨禁令失效!(第5頁)
- 施威全專欄:臺灣空嘴嚼舌時,菲律賓移工正守護世界(第8頁)
- 黎蝸藤專欄:「愛國者治港」修法香港民主被套上七重枷鎖(第10頁)
- 封面故事(第15頁)
- 說好的打炒房?全台空屋86萬間 政院仍壓下囤房稅(第15頁)
- 不接受政院半套打房 在野黨月底前排案審囤房稅(第18頁)
- 美中爭霸(第20頁)
- 台海最接近戰爭的1次!美駐聯大使訪台踩紅線,解放軍放話將隨同進入台灣領空(第20頁)
- 他是對美台的強硬戰狼?(第49頁)
- 美中軍事、安全、科技爭鋒,華府AI大戰略出爐(第52頁)
- 政壇透視(第25頁)
- 想拚總統就別提台獨?賴清德為2024請益 施明德建言有玄機(第25頁)
- 蔡英文熱臉貼冷屁股?中國接連綠營大老:兩岸重啟對話不樂觀(第27頁)
- 統帥突襲粉紅襯衫中校崩潰 意外曝露蔡英文腦裡的隱形戰爭(第29頁)
- 從不「我說什麼都對」 四星上將霍守業鎮守「隱形軍事重鎮」(第32頁)
- 藍罷萊委箭在弦上 民進黨力撐吳思瑤綠營友好的陳柏惟卻得孤軍奮戰?(第34頁)
- 不再寄生國會 民眾黨鎖定新家和台獨聯盟有淵源(第36頁)
- 好用一直用?從批評蔡英文到罔腰「懷孕」 《社維法》謠言罪移送數又爆表(第37頁)
- 綠委王定宇、林靜儀、藍營毛嘉慶曾涉造謠被移送 為何最後都安全下莊?(第41頁)
- 軍事縱橫(第44頁)
- 外媒看台灣的「豪豬戰略」:解放軍半數入侵艦隊恐被擊沉,但反艦飛彈全部到位還要好幾年(第44頁)
- 美軍印太司令警告:中國6年內恐攻打台灣,國會應加碼抗中預算(第46頁)
- 風雲人物(第55頁)
- 讓科技巨頭顫抖的台獨聯盟主席之子:拜登的科技與競爭政策特助吳修銘(第55頁)
- 世界與台灣(第58頁)
- 「我不會被嚇倒,我不會被收買」女性顛覆沉默角色,站上農民抗爭最前線(第58頁)
- 社群平台能當受害者避風港?LGBT族群藉Clubhouse 發聲 恐同人士也上線開房間(第61頁)
- 丹麥斥資9500億元打造全球首座「能源島」:滿足全國供電需求,而且零污染!(第63頁)
- 習近平的中國(第66頁)
- 「可能超越李安」的趙婷,從華人之光變辱華(第66頁)
- 趨勢脈動(第68頁)
- 藍海線經老街、河邊,居民都不滿意 為何淡海輕軌非「河岸方案」不可?(第68頁)
- 被輕軌包圍是福還是禍?30年在地學者憂「淡水將不再是淡水」(第71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