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解讀數據的技術:韓國星巴克第一數據科學家教你讀懂數據必問的十道題
  • 點閱:4278
    887人已收藏
  • 譯自:데이터 읽기의 기술
  • 作者: 車賢那著 , 蔡佩君譯
  • 出版社:樂金文化出版 方言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21
  • ISBN:9789860647907
  • EISBN:9789860647969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69566
  • 書籍難度(SR):60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拋開利用年齡性別等基本條件,尋找目標客群的舊思維吧!
韓國星巴克第一數據科學家,
教你如何讀懂消費者行為背後的需求原因,
用數據變現!

現在「符合年紀」、「符合性別」的產品競爭已逐漸消失,轉向推薦符合個人取向與期望的產品。但在這個數據滿天飛的時代,光握有海量數據是不夠的,想抓住目標客群、精準行銷,一定要具備「解讀」數據的能力,才是將數字轉換成金錢的關鍵!解對數據了,就可以讀懂消費者的渴望與想法,找出他們的需求,進而製造出令他們期待的產品與服務。

◎該如何有效解讀數據,用以行銷呢?
Step1:設定明確目標
數據要有明確的目標才有價值,也就是說,如果將數據比喻成珠子,我們得先決定珠寶最後成形的模樣,才能串起美麗的珠寶。因此,我們要解讀數據之前,必須先決定數據的使用目的,才能選用特定的數據。

Step2:選擇有用的數據
那要怎麼選出有用的數據呢?就是要符合你的目標(目的),例如:一家星巴克想要提高星冰樂的銷售數字,就得參考哪個季節、哪些日子或時間星冰樂的銷售數字較高?或哪些會員較常購買星冰樂?而這些從POS機消費明細和會員結帳紀錄等撈出的數據,就是「主動式數據」,這種數據也是作者認為,可用以了解消費者行為的基本數據。唯有符合目的所選擇出來的數據,對解讀消費者行為,用以行銷,是最有效益的。

Step3:運用消費者行為,精準行銷
解讀數據的目的是看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與需求,以提供適合個人的產品與服務。這種個人化推薦的方式,不僅能達到精準行銷的目的,還能將潛在消費者轉變成實際購買者,進而提升營業額。

◎解讀數據時,你還可以注意……
1. 消費模式
比起了解消費者的性別、年齡,我們更需要的是:將焦點集中在消費者的產品使用行為上。例如:有些上班族每天早上都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廳消費,這時我們可以向這些擁有類似消費模式的消費者推薦相同的產品,並將這群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反饋重新整理成數據,應用在下一項產品的行銷策略上。

2. 時間
一般來說,消費明細上都會記載著年月時分秒單位,而這當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找出「有意義的時段」,有可能是年度時序、也可能是特定的星期或者時段。我們必須去思索這種特殊節日能提供什麼產品或服務給消費者,才能贏得他們的青睞。

◎活用數據時,你得知道……
1. 提出企劃時的檢查
完成企劃後,一定要再三確認自己的企劃書裡,有沒有至少都包含到六種數據(5W1H)。並不是所有企劃都一定得包含,但當我們在快速進行統整時,難免有所疏失,所以我們只要花幾分鐘的時間,稍微確認一下有沒有含括到這六種數據即可,有時候也許就能看見遺漏的部分。

2. 想決定執行策略,就要先了解費用
分析師雖然不是專家,但最好能夠了解每個方法之間費用的差別,並盡可能找出,能夠同時為消費者和公司帶來助益的數值。

3. 重視執行部門的回饋,來優化數據
為了使企劃能夠順利推動,分析部門必須聆聽執行部門的意見,並在報告中融入他們需要的內容,努力找到彼此的契合點。

本書特色:
1. 連結實際案例,能應用於職場之中。
2. 語句淺顯易懂,能迅速理解吸收。

  • 推薦序一 誰能掌握消費者心理,誰就能掌握企業未來發展
  • 推薦序二 一本人人都能有所獲的書
  • 前言 數據就像滿地的珠子,要找出穿珠造鍊的好方法
  • 第一部 想從數據中分析消費者心理,你必須知道的十件事
    • 1.銷售數據中,埋藏著消費者心理
    • 2.消費者心理都藏在一張發票明細裡
    • 3.天氣、季節與節慶,都能左右消費者心理
    • 4.消費者心理≠消費者行為!小心別落入問卷的圈套
    • 5.消費者渴望追求多樣性!消費場合也會影響心理
    • 6.平日/假日、白天/晚上,消費者的心理模式都不同
    • 7.想做到更細緻的數據分析,就要捨棄用性別或年紀來分類消費者的習慣
    • 8.分析消費者喜歡的產品與服務時,要多方考慮不同的因素
    • 9.消費者回答問卷的「反應速度」,也能看出消費者心理
    • 10.手機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麼
  • 第二部 在數據面前必問的十個問題
    • 1.我們所處的社會中,最賺錢的核心產品/服務是什麼?
    • 2.公司內部的數據能力水準到哪?
    • 3.決策者對數據的態度是什麼?
    • 4.數據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 5.研究數據,就能找出劃時代的新發現嗎?
    • 6.數據分析的結果若與預期不符,能虛心接受嗎?
    • 7.在使用研究工具之前,有沒有設立明確的目標?
    • 8.只有銷售數據是重要的嗎?
    • 9.數據樣本愈多就肯定愈好嗎?
    • 10.沒有投資時間就想看見成果嗎?
  • 第三部 要如何活用數據?
    • 1.企劃開始前,務必要提出的三個問題
    • 2.企劃執行中,務必要提出的六個問題
    • 3.寫報告或簡報時,應該考慮的四個細節
  • 後記 讓數據為人們工作
紙本書 NT$ 340
單本電子書
NT$ 23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