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 卷一, 經學編
- 點閱:3
- 作者: 莊雅州著 , 陳溫菊主編
- 出版社:萬卷樓
- 出版年:2021[民110]
- 集叢名:著作集叢,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1603001
- ISBN:9789864784639
- EISBN:9789864785216 PDF
- 格式:PDF,JPG
- 附註:附錄: 1, 莊雅州教授傳略及其經學論著概述--2, 開啟經籍古義的鑰匙--介紹<<爾雅今註今譯>>
- 系列書: 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本系列共2本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10
本書係《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卷一,是作者從事經學研究四十餘年的部分成果,作者深深體認經學是古代文化百科全書的本質,也了解時空的隔閡,使古代與現代產生了認知的鴻溝。因此,除了以語言文字學、文獻學作為詮釋傳統典籍的利器外,特別重視以科際整合的精神來探討經學中較為學界忽略的領域,尤其是天文、曆法、生物、氣候、農業……等科技文化。同時,以新知識、新材料、新方法來闡發舊學,賦古典以新貌。本書以《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 卷一‧經學編》名書,其故在此。全書收錄《詩經》、《三禮》、《爾雅》、《尚書》、《左傳》論文二十五篇及經學著作序跋八篇,視野開闊,內容豐富,條理井然,不僅重視廣度、密度,也不忽略高度、深度,在現當代的經學研究中具有獨樹一幟的特色。
- 莊雅州教授照片集錦(第a1頁)
- 總序(第b1頁)
- 自序(第b5頁)
- 輯一 詩經之屬(第1頁)
-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從《詩經》、《楚辭》到《爾雅》、《本草》、類書(第3頁)
- 《毛詩品物圖考》述評(第19頁)
- 《毛詩名物圖說》述評(第43頁)
- 《毛詩名物圖說》與《毛詩品物圖考》異同論(第71頁)
- 從文字學與文學角度探討《詩經》重章疊詠藝術(第97頁)
- 《詩經》文學價值析論(第117頁)
- 《詩經》與音樂關係析論 莊雅州、張蕙慧(第157頁)
- 輯二 三禮之屬(第201頁)
- 從科學觀點探討《周禮》(第203頁)
- 《儀禮》喪葬神祕文化析論(第217頁)
- 經學的新生地——《大戴禮記》(第251頁)
- 〈夏小正〉之經傳(第259頁)
- 〈夏小正〉之人文(第277頁)
- 〈夏小正〉、〈月令〉異同論(第307頁)
- 文化視野中的禮學(第325頁)
- 輯三 爾雅之屬(第335頁)
- 《爾雅.釋魚》與《說文.魚部》之比較研究(第337頁)
- 論二重證據法在《爾雅》研究上之運用(第353頁)
- 黃季剛先生《爾雅》研究方法述評(第387頁)
- 論邵晉涵《爾雅正義》得失(第421頁)
- 羅願及其《爾雅翼》(第427頁)
- 羅願《爾雅翼》平議(第447頁)
- 《爾雅》的時代價值及其在現當代的傳播(第477頁)
- 臺灣現當代(1945-2017)《爾雅》學研究鳥瞰(第499頁)
- 輯四 尚書、左傳之屬(第515頁)
- 〈大禹謨〉辨偽(第517頁)
- 《左傳》史論(第525頁)
- 《左傳》占星術析論(第537頁)
- 輯五 經學專書序跋(第565頁)
- 《夏小正析論》序(第567頁)
- 《爾雅今註今譯》跋(第569頁)
- 《詩經的智慧》序.取之不盡的寶藏——《詩經》(第573頁)
- 《駱成駫《左傳五十凡例》研究》序(第575頁)
- 《經典詮釋與生命會通》序(第579頁)
- 《世變下的經道合一——清初遺民《易》學中的「內聖外王」》序(第583頁)
- 《臺灣客家禮俗文化新探索》序(第589頁)
- 《圖解詩經》推薦序.詩畫交感,美不勝收(第593頁)
- 附錄(第595頁)
- 莊雅州教授傳略及其經學論著概述 陳溫菊(第597頁)
- 開啟經籍古義的鑰匙——介紹《爾雅今註今譯》 蔡雅如(第663頁)
紙本書 NT$ 960
單本電子書
NT$
67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10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