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沒講的24件事》以一位西方史學教授的觀點,對台灣青年學子提出有關家庭關係和教育等議題的獨到見解,其中包含美德的培養、進取心的養成、開放思想的塑造、合作能力的促成……等,希望藉此提供青年學子們以簡單的方法對日常生活的一切進行思考,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
本書特色:
《老師沒講的24件事》為國語日報隔週刊出的《鮑教授的24堂課》專欄文章集結而成,作者鮑曉鷗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鮑教授為西班牙撒拉哥沙人,自1990年來台教書至今,已有二十年,觀察到台灣學生在人格培養、社會議題、群體發展、環境趨勢上……有許多值得注意的行為與反應,因而提出其獨到見解,期能拋磚引玉,激發台灣學子對自身與週遭的省思。
- 序(第2頁)
- 自我提升篇(第9頁)
- 為自己找出努力的理由(第10頁)
- 動機是開啟樂趣的鑰匙(第14頁)
- 好的態度能幫你學好語言(第18頁)
- 訓練批判思考,從寫作開始(第22頁)
- 團體競賽是鍛鍊體能的好環境(第27頁)
- 累積經驗,迎接未來的挑戰(第31頁)
- 品德培養篇(第37頁)
- 餐桌上,也要當紳士淑女(第38頁)
- 有錢不一定有幸福(第43頁)
- 做自己生命中的明星(第48頁)
- 一年復始,展望、檢視、感激(第53頁)
- 人的核心,在於價值觀和信仰(第57頁)
- 情緒管理篇(第63頁)
- 丟臉時,笑一笑,海闊天空!(第64頁)
- 別輕易被情緒擊倒(第68頁)
- 三心二意,只會一事無成(第72頁)
- 把壓力扛起來,別放在心上(第76頁)
- 人際溝通篇(第81頁)
- 自我介紹讓人際溝通大晉級(第82頁)
- 用心,友情才能恆久遠(第87頁)
- 多一點尊重,少一點暴力(第92頁)
- 社會脈絡篇(第97頁)
- 重新發現自己的城市(第98頁)
- 聆聽佳節的弦外之音(第103頁)
- 農曆春節是家庭結構的放大鏡(第107頁)
- 給醫護人員多一點掌聲跟溫暖(第111頁)
- 愛心不分災時或平時(第115頁)
- 了解民主,用選票決定國家未來(第120頁)
- 作者介紹(第125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3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