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定位,往往被歸類於以休閒娛樂為取向的通俗小說類別之中。然而在臺灣卻有一批科幻作家和推廣者,對其抱有極高的期許。
因此,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之下,三十多年來,臺灣科幻亦耕耘出一片園地,成為不容忽視的文類之一。對此,本書試圖從歷史、作品主題及傳播機制等三大方向,重現當代臺灣科幻小說的發展風貌。
- 前言(第1頁)
- 第一章 尋找失落的文學紀元──歷史論(第7頁)
- 第一節 「潘渡娜」的誕生──發展期(1968~1979)(第9頁)
- 第二節 「星雲」的進行曲──黃金期(1980~1993)(第28頁)
- 第三節 「繽紛」的科幻──轉變期(1994~1998)(第43頁)
- 第四節 科幻「交通」的建構──再興期(1999~)(第54頁)
- 第二章 宏觀視野下的變異軌跡──方向論(第69頁)
- 第一節 從「西化」到「中化」(第70頁)
- 第二節 由「通俗」而「雅正」(第82頁)
- 第三節 自「國族」至「性別」(第89頁)
- 第三章 複製與再生──機制論(第103頁)
- 第一節 不再「幻相」的《幻象》(第105頁)
- 第二節 菁英科幻的科幻獎(第118頁)
- 第三節 出版社(第127頁)
- 結語(第137頁)
- 附錄一 臺灣科幻相關論述(第141頁)
- 附錄二 臺灣科幻文學年表(第151頁)
- 附錄三 《幻象》雜誌(季刊)八期目次整理(第159頁)
- 附錄四 《明日世界》雜誌中的科幻作品(第173頁)
- 附錄五 張系國訪談記錄整理(2001/9/29)(第179頁)
- 附錄六 黃海訪談記錄整理(2002/1/20)(第203頁)
- 附錄七 歷年臺灣科幻課程一覽表(第211頁)
- 後記(第213頁)
紙本書 NT$ 270
單本電子書
NT$
18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