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本書針對國中自然科學課本的內容,集結特定單元,篇篇實用符合所學,不僅有助於準備考試,更是生活中的必備知識! 

◆符合國中自然科學所學內容,全彩圖解秒懂好讀!
◆依循十二年國教教學精神,科學知識落實於生活!
◆各領域專家撰寫,學測、統測考題命中率超高!


你知道嗎?至少有1000種已知的共生菌生活在人的腸道裡
你知道嗎?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是以「胎生苗」來進行繁殖
你知道嗎?早在1896年,就有研究探討二氧化碳對氣候所造成的衝擊
你知道嗎?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是氧,接著是矽、鋁和鐵
你知道嗎?重力讓物體以每平方秒9.8公尺的加速度往地球下墜 

生活俯拾皆知識,符合十二年國教的教育精神!
    誰說「科學」很難?你可能從未發現,在日常生活周遭,很多科學知識與科技產品都是因應生活所而產生,例如: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運作;家中所用的電動牙刷、手機等充電式電子產品,都是運用電磁感應的物理原理來充電。從學校到家庭,生活中皆是科學知識,十二年國教的教育精神,就是將這些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引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想像力,進而去探究並了解這些科學知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建構科學素養。 

吻合國中自然教學架構,全彩圖解科學原理,好讀秒懂!
    本書針對國中自然科學課本的內容,《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的編輯群從中選定了14個單元,精選45篇文章。從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開始講起,逐一瞭解生物體內的必要功能與作用。接下來,則是探索動植物所屬的生態系與棲地,並一窺地球家園的各種奧妙之處,例如:地質構造、多變的天氣與地球所處的廣闊太陽系。此外,更會深入解析重要的科學原理,以及多元的能源擷取方式。每一篇都以高解析全彩跨頁圖片呈現,輔佐相關數據說明、圖表解說或是穿插大量的實景照片,讓原本艱深的科學原理,立刻變得簡單易懂,不僅幫助學習知識,也是一種閱讀上的視覺娛樂享受,從中獲得更多新知。

  • 生命的特性(第8頁)
    • 微觀科學(第10頁)
    • 解剖細胞核(第16頁)
    • 細胞的能量來源(第17頁)
    • 細胞的規模(第18頁)
  • 生物體的營養(第20頁)
    • 維生素與礦物質(第22頁)
    • 認識碳水化合物(第24頁)
    • 身體中的糖(第26頁)
    • 食物中的脂肪(第27頁)
    • 人體消化系統深度之旅(第28頁)
    • 60 秒懂科學 —— 光合作用(第37頁)
  • 生物體內的運輸與防禦(第38頁)
    • 血液功能大解析(第40頁)
    • 人類心臟大圖解(第44頁)
    • 免疫系統(第52頁)
  • 生物體的協調作用與恆定性(第58頁)
    • 感覺系統的運作(第60頁)
    • 植物如何向光生長?(第64頁)
    • 食蟲植物(第64頁)
    • 種子怎麼生長?(第65頁)
    • 人體的呼吸作用(第66頁)
  • 生殖與遺傳(第68頁)
    • 植物的繁殖(第70頁)
    • 基因大革命(第72頁)
  • 生物與生態系(第78頁)
    • 浮游植物的重要性(第81頁)
    • 神祕的蘑菇(第82頁)
    • 認識蕨類(第83頁)
    • 強大的苔蘚(第84頁)
    • 松樹的生活史(第85頁)
    • 動物王國(第86頁)
    • 探索自然界中的共生關係(第94頁)
    • 地球的陸上棲地(第100頁)
  • 人類與環境(第102頁)
    • 氣候變遷大解密(第104頁)
  • 元素與化合物(第112頁)
    • 致命化學物質(第114頁)
    • 解構原子(第118頁)
  • 力與運動(第122頁)
    • 重力(第124頁)
  • 地球的構造(第130頁)
    • 地球的結構(第132頁)
    • 超級火山(第134頁)
    • 地震(第142頁)
  • 太空與地球(第144頁)
    • 太陽系誕生(第146頁)
    • 15 大不為人知的真相:日食與月食(第150頁)
    • 彗星由何組成?(第154頁)
  • 電與磁(第156頁)
    • 破解磁力(第158頁)
    • 深度解析電磁學和其應用(第162頁)
  • 多變的天氣(第168頁)
    • 地球的大氣層(第170頁)
    • 何謂天氣炸彈?(第171頁)
    • 氣象預測(第172頁)
  • 能源科技(第174頁)
    • 未來的能源(第176頁)
    • 核能(第184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63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