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課就秒殺,日本暢銷160,000冊!
為什麼傳統工作模式會被淘汰,那是因為沒有思考過「標準答案」以外的答案。
全球商務人士都在研究藝術的力量,讓你在最壞的時代有最好的觀點。
打破思考慣性從視覺盲點中找出職場新價值。
★重磅推薦
1.「你會開始懷疑眼前所有的理所當然,思考的起點都源自於此。」──YT頻道訂閱人數突破400萬知識網紅 中田敦彦
2.「看了這本書我更是深深體會到『藝術=思考力』!」──教育改革實踐家 藤原和博
3.「想之前先看,沒有細心觀察就不可能有深度思考。」──研究者、作家 山口周
4.「爆炸性有趣!我開始被現代藝術吸引了!」──立教大學經營學部教授 中原淳
5.「解放人類知覺與表現的魔法。」──戰略設計士 佐宗邦威
「參觀過蔚為話題的特展,就覺得鑑賞過畫作」
「在評價很高的店裡用餐,就覺得享用過美食」
「瀏覽網路新聞或社群軟體上的文章,就覺得了解了全世界」
「用LINE發送訊息,就覺得和別人聊過天」
然而,這些行為裡真的存在你自己的觀點嗎?
日本超人氣美術老師,用國中生也看得懂的寫法,將「藝術思考(Art Thinking)」觀念入門化,一個將創意變現的新方法。
擺脫傳統知識型、技術型的藝術評論,而是用藝術思考的視角拓展新的可能性。獨特的授課方式在學生圈擁有超高人氣,教過的學生超過700名,普遍得到「原來美術課這麼有趣!」、「原來思考所有事情的根本都和藝術有關!」等評價。
近年更針對商務人士開設藝術商業講座。
★二十世紀藝術史的6大關鍵字,搭配世界聞名的30張畫作鑑賞進行腦力激盪
CLASS 1 馬諦斯《綠條紋的馬諦斯夫人》:自我。
CLASS 2 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真實與謊言。
CLASS 3 康丁斯基《構成第七號》:刺激本能與想像。
CLASS 4 杜象《噴泉》:鍛鍊獨到的眼力。
CLASS 5 波洛克《第1A號》:抽象中理出邏輯。
CLASS 6 安迪沃荷《布里洛盒》:藝術與商業的界線。
★用6大習作將僵化的行為模式打掉重練!
習作1 畫一幅自畫像:找出現在的思考瓶頸,重拾挑戰的勇氣。
習作2 畫一顆寫實的骰子:學會輸出鑑賞,激發自我觀點的多樣性。
習作3 一百字短篇故事:把所思所想轉化成文字,把創意變現。
習作4 常識圈選YES或NO:打破視覺限制,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微之處。
習作5 五分鐘塗鴉:放空雜亂的思緒,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方法。
習作6 分類與定義:同時注意整體和細節,練就任何素材都能跨界的能力。
學會任何競爭都能活下去的創意思考術!
1.「你會開始懷疑眼前所有的理所當然,思考的起點都源自於此。」──YT頻道訂閱人數突破400萬知識網紅 中田敦彦
2.「看了這本書我更是深深體會到『藝術=思考力』!」──教育改革實踐家 藤原和博
3.「想之前先看,沒有細心觀察就不可能有深度思考。」──研究者、作家 山口周
4.「爆炸性有趣!我開始被現代藝術吸引了!」──立教大學經營學部教授 中原淳
5.「解放人類知覺與表現的魔法。」──戰略設計士 佐宗邦威
「參觀過蔚為話題的特展,就覺得鑑賞過畫作」
「在評價很高的店裡用餐,就覺得享用過美食」
「瀏覽網路新聞或社群軟體上的文章,就覺得了解了全世界」
「用LINE發送訊息,就覺得和別人聊過天」
然而,這些行為裡真的存在你自己的觀點嗎?
日本超人氣美術老師,用國中生也看得懂的寫法,將「藝術思考(Art Thinking)」觀念入門化,一個將創意變現的新方法。
擺脫傳統知識型、技術型的藝術評論,而是用藝術思考的視角拓展新的可能性。獨特的授課方式在學生圈擁有超高人氣,教過的學生超過700名,普遍得到「原來美術課這麼有趣!」、「原來思考所有事情的根本都和藝術有關!」等評價。
近年更針對商務人士開設藝術商業講座。
★二十世紀藝術史的6大關鍵字,搭配世界聞名的30張畫作鑑賞進行腦力激盪
CLASS 1 馬諦斯《綠條紋的馬諦斯夫人》:自我。
CLASS 2 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真實與謊言。
CLASS 3 康丁斯基《構成第七號》:刺激本能與想像。
CLASS 4 杜象《噴泉》:鍛鍊獨到的眼力。
CLASS 5 波洛克《第1A號》:抽象中理出邏輯。
CLASS 6 安迪沃荷《布里洛盒》:藝術與商業的界線。
★用6大習作將僵化的行為模式打掉重練!
習作1 畫一幅自畫像:找出現在的思考瓶頸,重拾挑戰的勇氣。
習作2 畫一顆寫實的骰子:學會輸出鑑賞,激發自我觀點的多樣性。
習作3 一百字短篇故事:把所思所想轉化成文字,把創意變現。
習作4 常識圈選YES或NO:打破視覺限制,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微之處。
習作5 五分鐘塗鴉:放空雜亂的思緒,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方法。
習作6 分類與定義:同時注意整體和細節,練就任何素材都能跨界的能力。
學會任何競爭都能活下去的創意思考術!
- 封面
- 書名頁
- PROLOGUE 如何找到只屬於你的青蛙?
- 我們連一幅畫都沒辦法好好欣賞
- 大人從《睡蓮》裡找不到的東西
- 國中生討厭的科目第一名竟然是美術?
- 美術是大人最該優先砍掉重練的科目
- 重返十三歲,更新思考作業系統
- ORIENTATION 什麼是藝術思考?——名為藝術的植物
- 我們無意識忽略的觀點——蒲公英思考實驗
- 構成藝術思考的三要素
- 熱衷於根源探究的人——真正的藝術家
- 和藝術思考貌同實異的人——花匠之路
- 體現藝術性思考的智慧巨人
- 每個人都曾經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 從找出正確答案的能力到創造答案的能力
- 精選六個二十世紀的藝術作品
- CLASS 1 什麼是好看的作品?——藝術思考的開端
- 畫出一幅好看的自畫像
- 好看的畫是怎麼選出來的?
- 《綠條紋的馬諦斯夫人》真的畫得好嗎?
- 輸出會提高鑑賞品質
- 有如當眾羞辱妻子的肖像畫
- 文藝復興畫家與二十世紀藝術家的差別
- 所見如所畫的時代
- 破壞了藝術界秩序的「某樣東西」
- 馬諦斯夫人的綠色鼻梁
- 會改變的答案才有價值
- 【另一個視角】明明沒有答案,為什麼還要思考?
- 作品粗糙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嗎?
- 重現不是複製眼中所見的世界
- CLASS 2 什麼是寫實?——眼中世界的謊言
- 畫出一顆寫實的骰子
- 史上最多產藝術家的代表作
- 試著在畢卡索的畫裡挑錯
- 隱藏在遠近法中的「謊言」
- 人的視覺不可靠
- 不是模仿,而是重組
- 寫實畫其實「不現實」
- 【另一個視角】姿勢違反人體工學的男性寫實畫
- 不以「被人觀賞」為前提的畫
- 埃及人無法理解的《倒牛奶的女僕》
- CLASS 3 藝術作品怎麼看?——激發想像力的事物
- 這幅畫到底應該怎麼看?
- 從「為什麼這麼想/對此怎麼想」深入作品
- 《構成第七號》裡的鯨魚母子
- 如何創造讓人神魂顛倒的畫?
- 藝術鑑賞的兩種互動
- 音樂鑑賞時的自然互動
- 作者與鑑賞者的共同創作
- 【另一個視角】與作品互動的催化劑
- 畫作裡的資訊量差異
- 留白的想像無限大
- 十人十色的鑑賞感受
- CLASS 4 藝術的常識是什麼?——從視覺到思考
- 擺脫常識限制的五個提問
- 「影響藝術最深的二十世紀作品」第一名
- 第一步只用視覺
- 《噴泉》意外的由來
- 震驚社會的問題作品
- 是真的看得懂?還是只是湊熱鬧?
- 《噴泉》想表達的真意
- 從視覺轉向思考的最後步驟
- 【另一個視角】讓杜象相形見絀的「問題茶碗」
- 與其說是簡樸,更像是粗製濫造
- 用觸覺鑑賞的茶碗
- CLASS 5 我們究竟看到了什麼?——窗戶和地板的思考實驗
- 我們沒注意到的共通點
- 以史上第五高價成交的藝術作品
- 畫作中的訊息
- 其實你根本沒看見——窗戶和地板的思考實驗
- 《第1A號》想讓我們看見的東西
- 繪畫成為「繪畫本身」的瞬間
- 【另一個視角】繪畫有無限多種解釋
- 大人和小孩的觀點差異
- 想像無法解釋,只能感受
- CLASS 6 藝術是什麼?——藝術思考的極致
- 定義與範疇
- 《布里洛盒》的藝術價值
- 廚房清潔劑是藝術作品?還是商品?
- 《布里洛盒》的關稅爭議
- 創作也可以很省事
- 藝術是否存在最高準則?
- 【另一個視角】藝術和商業的界線變得模糊
- 沒了限制,界線就變得不重要了
- 限制消失後,能做的事更多
- EPILOGUE 有愛之人的藝術思考
- 「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藝術,有的只是藝術家」
- 找答案的人和提問題的人
- 喜愛你正在做的事
- 結語 連結未來人生的點與點
- 注釋
- 作品資訊
- 參考文獻
- 寫給大人讀者的解說 知覺與表現的魔法
- 〔實踐篇〕藝術思考的課外活動!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