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3

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

余文樂自組工作室創建屬於自己的NFT團隊與項目(ZombieClub),從藏家變創業家。詳見P. 76。

余文樂著白色短袖上衣;深色雙排釦西上裝,都是Gucci。長褲;飾品,都是私物。

余文樂 從 NFT OG 藏家變身元宇宙「殭屍王」
余文樂接觸 NFT 的時間或許是最短的,卻能說是 NFT 圈裡最早的一批。而玩著買著,他居然也自組工作室創建屬於自己的 NFT 團隊與項目(ZombieClub),從藏家變創業家。

雜誌簡介
 
1931年,《紳士季刊》開始在美國以《服裝藝術》(Apparel Arts)的名義發行;《服裝藝術》是一本隨《時尚先生》(Esquire)雜誌附送多年的男性時尚季刊。發行9期之後,1958年的春季號就不再使用《服裝藝術》的名稱。
 
1983年,康德納斯出版發行公司(Condé Nast Publications)接管了雜誌的發行,編輯亞特·庫柏(Art Cooper)則改變了雜誌的路線,引進流行時尚以外的文章,使《GQ》成為和《時尚先生》競爭的一般男性雜誌。之後,《GQ》依照美國的編輯公式發行了適合不同地區的各個國際版本。2003年2月,吉姆·尼爾森(Jim Nelson)成為《GQ》主編;他兼任寫作與編輯,有數項作品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在尼爾森的任期中,《GQ》的定位變得更傾向年輕讀者與偏愛較為休閒的風格的人。

 
《GQ》曾經和都會美型男(metrosexuality)的概念有緊密的關聯。作家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在英國的獨立報上提到他參觀《GQ》在倫敦的展覽時,創造了「都會美型」這個字眼:「都會美型風格是由諸如《The Face》、《GQ》、《時尚先生》、《Arena》、《FHM》等雜誌所提倡的,它們是從80年代開始成長的新媒體,而且還在繼續成長中……這些雜誌充滿炫耀著流行服飾的自戀年輕男人形象。它們還說服其他年輕男人帶著既嫉妒又渴望的心情加以效法。」
  • Editor’s Note(第20頁)
  • Point of View(第22頁)
    • Interview 吳思賢 與自我誠實對話(第22頁)
    • From the Team(第30頁)
    • Art is Life 張碩尹 用新媒體跨平台創作的空間詩人(第36頁)
    • Design 設計家具NFT 解鎖更多創意想像(第38頁)
  • Style(第44頁)
    • Style in Games(第44頁)
    • Peak Sneaker 上流潮鞋(第56頁)
  • Watches(第70頁)
    • 手腕上的微型宇宙(第70頁)
    • 寶格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74頁)
  • Story(第124頁)
    • Meta Concert Rocks BEATDAY 在元宇宙新大陸攻下華文創作灘頭堡(第124頁)
    • Simpsons Forever 忘不了這一家──辛普森家庭(第130頁)
    • Escape to Zoom Island 職場新浪潮 逐同溫層而居的數位遊牧民族(第138頁)
  • Happenings(第156頁)
  • Final Shot(第158頁)
紙本書 NT$ 250
單本電子書
NT$ 12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3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