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帶你進入管理學世界,建構有效的管理模式,脫口而出皆是重點!
迅速讀懂這本書後,你能活學活用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才能深入了解我本人和我的企業,並做出最適當的規劃
‧如何組織\領導\激勵我的團隊
‧如何成功掌控我做的事和我管的人
- 使用說明書(第8頁)
- 第1篇 管理學概論(第11頁)
- 為什麼要學管理學?(第12頁)
- 管理是什麼?(第14頁)
- 管理矩陣(第16頁)
- 管理者的層級(第20頁)
- 管理者的角色(第22頁)
- 管理者的技能(第24頁)
- 第2篇 管理思潮的發展(第27頁)
- 管理思潮的發展歷史(第28頁)
- 古典學派①:科學管理觀點(第30頁)
- 古典學派②:行政管理觀點(第34頁)
- 行為學派①:霍桑實驗(第40頁)
- 行為學派②:人際關係觀點(第44頁)
- 量化學派:管理科學觀點與作業管理觀點(第47頁)
- 新興學派①:系統觀點(第50頁)
- 新興學派②:權變觀點(第53頁)
- 第3篇 組織環境(第57頁)
- 組織環境(第58頁)
- 內部環境(第60頁)
- 外部環境①:一般外部環境(第62頁)
- 外部環境②:特定外部環境(第65頁)
- 瞭解產業環境的分析——五力分析(第68頁)
- 診斷內外環境的分析——SWOT分析(第74頁)
- 企業文化(第76頁)
- 企業倫理(第79頁)
- 企業社會責任(第82頁)
- 第4篇 規劃(第85頁)
- 認識規劃(第86頁)
- 策略規劃的步驟(第89頁)
- 目標設定(第92頁)
- 目標管理(第96頁)
- 認識「決策」(第99頁)
- 決策風格(第104頁)
- 群體決策的方法(第108頁)
- 第5篇 組織(第113頁)
- 組織的概述(第114頁)
- 組織設計(第118頁)
- 七種常見的組織結構(第122頁)
- 工作團體與工作團隊(第130頁)
- 組織生命週期(第134頁)
- 管理者判斷他人的方法①:判斷他人的捷徑(第138頁)
- 管理者判斷他人的方法②:歸因理論(第142頁)
- 組織變革(第146頁)
- 變革管理(第152頁)
- 第6篇 領導(第157頁)
- 什麼是「領導者」?(第158頁)
- 領導者特質理論(第163頁)
- 行為模式理論①:權威、民主與放任(第169頁)
- 行為模式理論②:「生產導向、員工導向」和「關懷、定規」(第174頁)
- 行為模式理論③:管理方格理論(第180頁)
- 情境領導理論①:費德勒情境模式(第184頁)
- 情境領導理論②:路徑/目標領導理論(第190頁)
- 交易型領導與轉型領導(第196頁)
- 衝突管理(第200頁)
- 第7篇 激勵(第207頁)
- 激勵概述(第208頁)
- 需求觀點的激勵理論①:雙因素理論(第211頁)
- 需求觀點的激勵理論②:三種需求理論(第216頁)
- 需求觀點的激勵理論③:ERG理論(第220頁)
- 過程觀點的激勵理論①:期望理論(第224頁)
- 過程觀點的激勵理論②:公平理論(第230頁)
- 過程觀點的激勵理論③:目標設定理論(第236頁)
- 強化理論的激勵理論(第242頁)
- 工作特徵模型(第246頁)
- 工作再設計(第252頁)
- 第8篇 控制(第257頁)
- 控制的概述(第258頁)
- 控制的類型(第262頁)
- 控制的情境因素(第271頁)
- 控制系統及其特性(第275頁)
- 全面品質管理(第280頁)
- 第9篇 其他重要的管理理論(第287頁)
- 競爭戰略(第288頁)
- 虛擬企業(第293頁)
- 標竿管理(第300頁)
- 學習型組織(第305頁)
- 知識管理(第311頁)
- 平衡計分卡(第316頁)
紙本書 NT$ 288
單本電子書
NT$
18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