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智慧醫療時時測
疫情使遠距醫療、零接觸醫療變成日常,帶動個人/居家健康照護需求水漲船高,醫療行為去中心化從醫院朝家庭與個人轉移,關鍵零組件感測器、MCU、毫米波雷達等朝向高整合度、低耗電率、高精準度並結合邊緣運算技術,人因工程、用戶體驗、人機介面的設計與人們日常生活完美融合成為醫療穿戴式裝置發展重點。
智慧手環/手表推出的功能亮點,繼心律、脈搏、跌倒偵測成為必備功能之後,心電圖、血氧也將導入應用,未來將有更多生理資訊功能如血糖監測等納入應用,同時結合AI,可以透過資訊的蒐集判別更多病徵,動態蒐集病患資料,以促成預防性照護,甚至能依據測量結果,提出診斷和治療建議。這種健康照護自動化與即時的處理能力,可降低錯誤並提升品質和效率,不僅改善醫療品質同時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增進人們中長期健康狀況。
智慧手環/手表推出的功能亮點,繼心律、脈搏、跌倒偵測成為必備功能之後,心電圖、血氧也將導入應用,未來將有更多生理資訊功能如血糖監測等納入應用,同時結合AI,可以透過資訊的蒐集判別更多病徵,動態蒐集病患資料,以促成預防性照護,甚至能依據測量結果,提出診斷和治療建議。這種健康照護自動化與即時的處理能力,可降低錯誤並提升品質和效率,不僅改善醫療品質同時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增進人們中長期健康狀況。
- 編者的話(第7頁)
- 焦點全蒐密 COVER STORY 智慧醫療時時測(第9頁)
- 生理資訊7×24一把抓 健康照護智慧隨身(第10頁)
- 結合AIoT提升功能體驗 資訊賦能智慧化打造精準醫療(第16頁)
- 疫後需求不減反增 非侵入式光感測力挺健康應用(第18頁)
- 兼顧測量精度/續航力 穿戴式心率監測功耗錙銖必較(第20頁)
- 晶片/密鑰/軟體三管齊下 智慧醫療裝置擊退安全漏洞風險(第26頁)
- 技術博學堂 TECHNOLOGY SHOW(第29頁)
- 活用軟硬體工具輔助設計 類比電路技能笑傲數位世界(第30頁)
- 挾PCIe效能成本優勢 NVMe BGA固態硬碟登上手機(第35頁)
- 通關ISO 26262軟硬兼施 元件生態系助攻車規安全認證(第39頁)
- 遵循相機/顯示介面實體層規範 MIPI C-PHY/D-PHY測試有方(第43頁)
- 巧用電流感測電阻器 分流元件促成精準電流量測(第51頁)
- 搞定直接射頻取樣收發器 5G基地台實現共站既有無線電(第56頁)
- 壓電致動器加持人機體驗 筆電觸控板力求回饋真手感(第68頁)
- 趨勢大追擊 MARKET TREND(第70頁)
- 新一代汽車雷達技術開發與應用研討會特別報導 升級4D成像/搭配光達感測 汽車雷達助攻自駕發展(第70頁)
- 競逐垂直應用通訊商機 衛星物聯網營運商精銳盡出(第73頁)
- 應援高速低延遲多點連接 Wi-Fi 7撐起元宇宙/AIoT(第76頁)
- 多路鏈結/多重資源單位/多AP協同 Wi-Fi 7三大技術創新搶先看(第80頁)
- 相容互通掀起差異化競爭 Matter產品脫穎而出有訣竅(第89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8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