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流傳五千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祕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有人說它可以趨吉避凶,有人說它可以預卜未來,這部上古就出現的聖書究竟有何魔力能夠歷經數千年而越發令世人稱奇?以「1」(陽爻)與「0」(陰爻)兩個元素的交叉組合解構自然萬物的《易經》,幾千年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中,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很難理解。《漫畫易經》採通俗、生動的圖文,化簡為易,全面詮釋了河圖、洛書、八卦及六十四卦的起源與原理,另對易學產生的背景和中醫養生學也做了翔實的考證。《漫畫易經》可謂為不失實用性、資料性和保留價值的精進典藏之作。看懂《易經》也就看懂了人生《易經》是哲學家觀察世界的智慧之源;《易經》也是中醫陰陽平衡理論的基石;《易經》更是道家畢生修煉的功課,……。《易經》不僅是卜算一個人的吉凶禍福的書,它是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能使用的一種知識。《易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知識,其中蘊含宇宙萬事萬物無窮盡的道理,卻也是最普遍的法則,如果能明白《易經》的關鍵,瞭解它的原理,知道它的條例,並能體、用合一,則人人可以:家庭和樂,夫妻幸福美滿,事業順利,社會祥和,廣結善緣。同時,可以保護自己,不傷害別人,進而幫助他人;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人身、心、靈,獲得整體提升。周春才所編著之《漫畫易經》,採用漫畫圖解方式將《易經》中無窮變化的卦象、不易通透的神祕性轉化為實用性,實為了解易經的入門教材。本書特色1.了解易經的入門教材。2.本書運用淺入淺出的圖文,將《易經》之中令人費解的卦象、卦辭、卦意透過輕鬆、簡潔的漫畫、文辭表達出來,使讀者在愉悅的閱讀之中掌握《易經》簡易、萬變的原則。
- 引 言(第7頁)
- 華夏文明的支點——勾股定義(第11頁)
- 「天圓地方」不是在描述自然的結構(第16頁)
- 《易經》的時空背景(第21頁)
- 伏羲與河圖(第22頁)
- 「大衍之數」與易學的時空模型(第32頁)
- 先天八卦的誕生(第33頁)
- 太極圖與原始天象的實測(第43頁)
- 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圖(第47頁)
- 大禹與洛書(第50頁)
- 洛書與河圖的關係(五行生剋)(第51頁)
- 河圖洛書與「古三易」(第56頁)
- 文王演《周易》(第58頁)
- 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的關係(第59頁)
- 文王八卦次序圖(第63頁)
- 八卦取象圖(第66頁)
- 周易的原理與象徵(第67頁)
- 古筮法原理(第73頁)
- 《周易》六十四卦全傳(第79頁)
- 乾(第80頁)
- 坤(第91頁)
- 屯(第99頁)
- 蒙(第101頁)
- 需(第103頁)
- 訟(第105頁)
- 師(第107頁)
- 比(第109頁)
- 小畜(第111頁)
- 履(第113頁)
- 泰(第115頁)
- 否(第117頁)
- 同人(第119頁)
- 大有(第121頁)
- 謙(第123頁)
- 豫(第125頁)
- 隨(第127頁)
- 蠱(第129頁)
- 臨(第131頁)
- 觀(第133頁)
- 噬嗑(第135頁)
- 賁(第137頁)
- 剝(第139頁)
- 復(第141頁)
- 無妄(第143頁)
- 大畜(第145頁)
- 頤(第147頁)
- 大過(第149頁)
- 坎(第151頁)
- 離(第153頁)
- 咸(第155頁)
- 恆(第157頁)
- 遁(第159頁)
- 大壯(第161頁)
- 晉(第163頁)
- 明夷(第165頁)
- 家人(第167頁)
- 睽(第169頁)
- 蹇(第171頁)
- 解(第173頁)
- 損(第175頁)
- 益(第177頁)
- 夬(第179頁)
- 姤(第181頁)
- 萃(第183頁)
- 升(第185頁)
- 困(第187頁)
- 井(第189頁)
- 革(第191頁)
- 鼎(第193頁)
- 震(第195頁)
- 艮(第197頁)
- 漸(第199頁)
- 歸妹(第201頁)
- 豐(第203頁)
- 旅(第205頁)
- 巽(第207頁)
- 兌(第209頁)
- 渙(第211頁)
- 節(第213頁)
- 中孚(第215頁)
- 小過(第217頁)
- 既濟(第219頁)
- 未濟(第221頁)
- 天人合一話醫易(第223頁)
- 「醫易」同源(第224頁)
- 人身小宇宙 天地大人身(第227頁)
- 河圖之生成數與五臟的虛實及補瀉原則(第229頁)
- 《易經》與中醫「運氣」學說(第233頁)
- 五運六氣的數理依據(第249頁)
- 「天以六為節 地以五為治」(第250頁)
- 物候與歷法(第251頁)
- 「天干」與「地支」(第252頁)
- 「男左女右」的數理依據(第262頁)
- 《易經》與中醫藏象學說(第264頁)
- 《易經》與中醫經絡學說(第269頁)
- 養生六字訣(第271頁)
- 子午流注的原理(第274頁)
- 何謂「靈龜八法」(第280頁)
- 「太一」與「斗綱月建」(第281頁)
- 九宮與八風(第282頁)
- 十二消息卦與中醫病象的關係(第289頁)
- 周天二十八宿(第294頁)
- 「干支」釋名(第299頁)
- 十二地支與生肖(第302頁)
- 中醫理論中的「長夏」(第303頁)
- 五音十二律由來(第304頁)
- 結束語(第311頁)
- 後記(第313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