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畫一張員工旅程圖
在暢銷書《人類大歷史》裡,作者哈拉瑞用寶獅汽車(Peugeot)的故事,說明人類究竟是以哪些標準,證明一家公司確實存在?他逐一檢視:產品(車)全變廢鐵回收,可以再造;工廠、機器、展示大廳、技工、會計師和祕書全消失,可以再建再招,當然包括員工在內;「就算解散經營團隊,股東售出所有股票,公司本身依然存在。」
說來諷刺,人們每天出門去上班的地方,竟然無法用實體人事物的有無,證明其存廢,反而要透過法律規範,宣告其解散。「寶獅公司只是我們的一個集體想像,這種想像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哈拉瑞想說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背後,是人類的巧妙發明和超凡能力,「它不是一個實體物件,我們沒辦法明確指著它」,但是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認可,公司以一種合法個體(legal entity)的方式存在。
哈拉瑞寫道,這種想像中的虛構實體,「說穿了,就是講故事,再說服聽眾相信這些故事。」
寶獅汽車成立於19世紀,時至今日,有限責任公司不但早已是行之有年的社會建構,而且借用心理學者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公司更是成為了無數人寄託與追求「生理需求、安全感、愛與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等需求的場域。
時序進入21世紀,人和組織的關係,往往隨著景氣循環,呈現出不同的供需曲線:經濟好,公司大舉徵才、甚至終身雇用;經濟不好,公司會大裁員、甚至要你當場走人。這都是以組織或機構為中心的思維:公司需要或不需要人。
但是如果把思考角度轉成以員工為中心呢?倒不是說,就業市場已經完全進入賣方市場(就業機會供過於求),而是長遠來看,企業人才策略勢必得嚴肅面對「人會跑、人變少、人很挑」的現實。當然人才的流動機會和選擇變多、人力供給變少、人的工作動機和誘因也變得多元,企業恐怕在財務表現和品牌形象之外,還必須透過更完善的制度,述說更打動人的故事,來找到對的人、好的人,搭上企業列車。
顧客至上向來是經營的黃金準則,為了精準行銷,公司費心建構品牌,仔細勾勒顧客旅程,每個接觸點都要減少痛點、增加爽點。那麼,為了有人把顧客旅程執行得更好,是不是也該畫出一張員工旅程圖(employee journey),從招募、到職、融入、在職培訓、獎勵、發展、成長、留才,甚至到離職,乃至於建立校友會網絡,在員工與組織的每個接觸點上,盡可能滿足所需,降低不滿。
當你不是只想「找到人」,還想「找到好人才」,記得哈拉瑞的提醒,「難的點不在於講故事,而在於要讓人相信。」好人才很挑,而且大家搶著要。
總編輯
齊立文
說來諷刺,人們每天出門去上班的地方,竟然無法用實體人事物的有無,證明其存廢,反而要透過法律規範,宣告其解散。「寶獅公司只是我們的一個集體想像,這種想像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哈拉瑞想說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背後,是人類的巧妙發明和超凡能力,「它不是一個實體物件,我們沒辦法明確指著它」,但是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認可,公司以一種合法個體(legal entity)的方式存在。
哈拉瑞寫道,這種想像中的虛構實體,「說穿了,就是講故事,再說服聽眾相信這些故事。」
寶獅汽車成立於19世紀,時至今日,有限責任公司不但早已是行之有年的社會建構,而且借用心理學者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公司更是成為了無數人寄託與追求「生理需求、安全感、愛與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等需求的場域。
時序進入21世紀,人和組織的關係,往往隨著景氣循環,呈現出不同的供需曲線:經濟好,公司大舉徵才、甚至終身雇用;經濟不好,公司會大裁員、甚至要你當場走人。這都是以組織或機構為中心的思維:公司需要或不需要人。
但是如果把思考角度轉成以員工為中心呢?倒不是說,就業市場已經完全進入賣方市場(就業機會供過於求),而是長遠來看,企業人才策略勢必得嚴肅面對「人會跑、人變少、人很挑」的現實。當然人才的流動機會和選擇變多、人力供給變少、人的工作動機和誘因也變得多元,企業恐怕在財務表現和品牌形象之外,還必須透過更完善的制度,述說更打動人的故事,來找到對的人、好的人,搭上企業列車。
顧客至上向來是經營的黃金準則,為了精準行銷,公司費心建構品牌,仔細勾勒顧客旅程,每個接觸點都要減少痛點、增加爽點。那麼,為了有人把顧客旅程執行得更好,是不是也該畫出一張員工旅程圖(employee journey),從招募、到職、融入、在職培訓、獎勵、發展、成長、留才,甚至到離職,乃至於建立校友會網絡,在員工與組織的每個接觸點上,盡可能滿足所需,降低不滿。
當你不是只想「找到人」,還想「找到好人才」,記得哈拉瑞的提醒,「難的點不在於講故事,而在於要讓人相信。」好人才很挑,而且大家搶著要。
總編輯
齊立文
- Column 專欄(第14頁)
- 編輯台時間 齊立文|畫一張員工旅程圖(第14頁)
- 社長學步集 何飛鵬|我剛剛說話是不是太重了?(第18頁)
- 管理顧問的工具箱 徐瑞廷|ChatGPT爆紅!管理者應如何思考與應對?(第20頁)
- 活用財務學管理 龔汝沁|當下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事緩」才有機會「圓」(第22頁)
- 趨勢思維學 李世珍|統一超展店、全聯併購,零售版圖鹿死誰手?(第24頁)
- 當策略與實務相遇 吳相勳|別仗著技術優勢就忽落體驗,重新審視自己與潛在客戶的距離(第26頁)
- 管理心思維 楊秀慧|有節奏地發展組織制度,別急於「小孩穿大衣」(第112頁)
- 天秤上的商場法碼 王子榮|法院不是法官個人的戰場,團隊協力審判才能不錯不漏(第114頁)
- Ideas Update 管理在線(第28頁)
- 《Nikkei Asia》|中美「科技經濟冷戰」下,中國能建立晶片自產供應鏈嗎?(第28頁)
- 《Fortune》|低調、扎實、長期的人才訓練,讓百事成美500強「CEO工廠」(第29頁)
- 《McKinsey Quarterly Magazine》|全球永續工程支出年年成長,如何確保投資如期如質?(第30頁)
- 《THE21》|建立家庭、工作外的人際網絡,為退休後充實的第二人生做準備(第31頁)
- 《SUCCESS》|追求平等、縮短薪酬差距,為多元創作者獲取應有價值(第32頁)
- Trending News 趨勢話題(第36頁)
- 快時尚品牌巨獸或將進軍第三方電商平台 在美銷售超越H&M、Zara、SHEIN還想取代亞馬遜?(第36頁)
- 走過線上盜版、串流平台取代實體專輯等挑戰 SONY音樂如何逆風成長,成為集團的「小金雞」(第39頁)
- 面對Disney+巨大錢坑,艾格能否再揮出一記全壘打? 迪士尼前任CEO回鍋救火!「迴力鏢執行長」能否再創高峰?(第42頁)
- 2022年度代表字! 適度放蹤、對抗規範,「哥布林模式」教會我們什麼?(第44頁)
- Diagram 管理圖解 淤泥效應(sludge)| 掃除隱身組織流程的污泥,行動無阻礙工作自然順暢(第50頁)
- Business Book Review 商管選書(第52頁)
- 中文書介| 《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什麼都想得通、記得牢、做得到》 把記憶、整理、檢索交給電腦,讓大腦做真正有創造力的任務(第52頁)
- 中文書介| 《留白工作法:為自己創造白色空間,擺脫瞎忙人生》 告別塞滿的行事曆與混亂思緒,學習規劃留白時間(第56頁)
- Back to Basics 主題學習 大缺工時代、人才戰的勝出關鍵 打造雇主品牌(第60頁)
- 台灣調查:高達83.3%企業目前處於缺工狀態 由內而外形塑雇主品牌,打造人才吸引機(第62頁)
-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6步驟,重塑員工體驗(第65頁)
- Part1 吸引人才 5 要 素(第72頁)
- Part2 傳達品牌價值(第82頁)
- Part3 案例篇(第92頁)
- Focus本期焦點(第96頁)
- CEO管理講堂|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 周建宏 從產品思維轉為客戶導向,創造被需要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第96頁)
- 轉型人物|順天堂總經理 莊武璋 不與西醫競爭,而是填補缺口!77年老牌中藥場翻轉品牌價值(第104頁)
- 行銷人物|假期國際(vacanza )創辦人 徐亦知 平均單價不到500元的飾品,如何擠進百貨坪效前段班?(第108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更彈性、自由、開放 開箱!混合辦公室(第116頁)
- 重新想像工作與空間的關係 當80%的人喜歡在家上班,辦公室還有存在價值嗎?(第118頁)
- Part1 設計思考(第120頁)
- Part2 企業案例(第126頁)
- MBA@Office 辦公室商學院 名師一堂課|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所特聘教授 戚樹誠 生活中處處是談判,但人生不能只有輸贏(第142頁)
- Manager's Life 下班後(第146頁)
- 私房書|網路家庭國際資訊(PChome)執行長 張瑜珊 CEO是公司的天花板,必須持續學習(第146頁)
- 影劇金句|《First Love 初戀》 要想知道是不是命中註定,你必須全心投入進去。(第14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