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國的饑餓:回顧我們的當下
-
點閱:131
87人已收藏
- 作者: 拉賈德雅克薩(Ashish Rajadhyaksha)著
- 出版社:手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23
- 集叢名:「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叢書
- ISBN:9789887416241
- 格式:PDF,JPG
- 頁數:508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7
政治—空間—技術
民主—身體—文本
與世上許多地方一樣,自1990年代以來經歷全球化後,印度的政治生活進入了新時代。本叢書以蒙太奇的方式,大膽拼貼該時期印度學者、藝術家、作家、活動家的文字圖像作品,開展一場跨越不同政治立場大辯論。
「人民」二字,貫穿全書文字與圖像:國家敘事將「人民」抽象化,使人民淪為生命政治技術下的國家資產,變成有求於人的受害者∕受益者;語言、民族主義與意識形態糾纏在一起,或令媒體報導的合理性崩塌,滋生各類刻板定型和汙名,或令多樣性大爆發,激生出各類流通於民眾間的紀錄與意義;行動者如何以英雄式言論作為策略,邀請讀者重新演練公民的基本權利,提醒人民保持銳利目光,將「獻身的政治」和「日常生活的現實」結合。
「當我們想像穩定的烏托邦未來的能力逐漸衰退時,取而代之的,似乎是一種驚人的文本預見力。來自其他時代的文本和圖像,似乎想要說出一些連情況的製造者都未能預見之物」
「當我們想像穩定的烏托邦未來的能力逐漸衰退時,取而代之的,似乎是一種驚人的文本預見力。來自其他時代的文本和圖像,似乎想要說出一些連情況的製造者都未能預見之物」
- 導言(第1頁)
- 第一部 國家的敘事(第19頁)
- 1 尋找理論的民主(2005)科塔里(Rajni Kothari)(第21頁)
- 2 印度的想像構造(1992)卡維拉吉(Sudipta Kaviraj)(第43頁)
- 3 捍衛碎片:在印度書寫印度教徒 —— 穆斯林暴亂(1991)潘迪(Gyanendra Pandey)(第79頁)
- 4 崇杜爾大屠殺(1991)安得拉邦公民自由委員會(Andhra Pradesh Civil Liberties Committee)(第121頁)
- 5 饑餓共和國(2004)帕尼克(Utsa Patnaik)(第135頁)
- 6 印度與殖民地生產方式(1975)阿拉維(Hamza Alavi)(第158頁)
- 7 富農,貧農(1988)巴拉戈鮑(K. Balagopal)(第180頁)
- 8 當代文化實踐:一些富有爭議的範疇(1989)卡普爾(Geeta Kapur)(第199頁)
- 第二部 消失(第219頁)
- 9 超越民族主義的圓形監獄:印度網路公眾的經驗(1996)新達藍(Ravi Sundaram)(第221頁)
- 10 巴別塔之國:自由印度的語言與政治主體性(2011)普拉薩德(M. Madhava Prasad)(第251頁)
- 11 虛空與記憶:一座金奈塑像的故事(2004)潘迪安(M.S.S. Pandian)(第275頁)
- 12 媒體審判和法庭困局:12.13 案件中的圖像、文字和暗影之戰(2005)森古塔(Shuddhabrata Sengupta)(第286頁)
- 13 釋框(1993)凱基尼(Jayant Kaikini)(第308頁)
- 14 印度教徒的死亡與我們的死亡(1996)伊萊亞(Kancha Ilaiah)(第323頁)
- 第三部 表面/縱深:英雄與常人的多種意義(第341頁)
- 15 苦難、合法性與治療(1995)達斯(Veena Das)(第343頁)
- 16「成為他們的標靶」(2017)瑟塔瓦德(Teesta Setalvad)(第377頁)
- 17 質問「不理性神化」的論點(2008)賴格(Sharmila Rege)(第403頁)
- 18 暴力(2013)莫漢(Sunil Mohan)與哈里什(Rumi Harish)(第425頁)
- 19 問題與對話(1987)杜布(Anita Dube)(第445頁)
- 關鍵詞(第459頁)
- 致謝(第483頁)
紙本書 NT$ 790
單本電子書
NT$
55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7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7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