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國家的視角: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
  • 點閱:373
    32人已收藏
  • 譯自: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
  • 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著 , 梁晨譯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年:2023
  • 集叢名:麥田叢書
  • ISBN:9786263103849
  • EISBN:9786263103856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430282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內容簡介


人類學、政治學重量級經典、研究「國家」必讀

解釋「國家機器」會如何動起來,以及立意良善的社會計畫,為何最終又慘遭失敗?





《反穀》、《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作者

2020年赫緒曼獎 (The Albert O. Hirschman Prize)得主——詹姆斯‧斯科特

 

 



◎ 為何菁英與執政者原本立意良好的烏托邦發展計畫,往往以災難收尾?



◎ 為何中央政府由上而下的介入,總是不能成功改造「地方」而屢遭挫敗?



◎ 受到吹捧的「高度現代主義」精神與視覺美學,是如何從根本就與人類生活扞格不入?

◎ 什麼樣的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可能會養成「政治巨嬰」並致使人靈魂蒼白失能?



 





影響無數學者與學科領域,重新審思「國家」與「地方/人民」的關係



 



在這趟豐富的學思旅程中,作者斯科特不僅精準的勾勒出國家每每嘗試介入、理解並控制社會的手法,更進一步解釋為何歷史上那些意圖良善、美好且宏大的「國家計畫」,卻往往以失敗告終。



從歐洲的封建稅收制度,到列寧、羅莎‧盧森堡等重要「社會主義革命家」的差異;從巴西利亞到坦尚尼亞的造村計畫,作者也談論科比意與珍‧雅各對都市規劃的歧異看法。藉由放眼全球與歷史尺度的宏觀視野,加上細膩甚至可以說是過於細節的田野與文獻資料,斯科特生動且偶爾嘲諷、戲謔的敘述筆法,讓這部作品不只有理論深度,更是讀來更深具趣味且常藏有寫作巧思的敘事文本。#

 



 



【在地.各領域推薦】

--------------------------------------------------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阿    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許瀞文∣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副教授

彭   昉∣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地方版本導讀】

--------------------------------------------------

如何不從「國家的視角」看待世界?  ◎林開世





 



【國際學術社群譽揚 】

--------------------------------------------------

☆ 1999年美國政治學學會年度大獎

☆ 2000年歐洲政治學學會馬太‧道根大獎(Mattei Dogan Award)



☆ 2015年美國政治學學會亞倫‧偉達夫斯基獎(Aaron Wildavsky Award)



(此獎頒發給對公共政策有長遠貢獻的書籍)



☆  2015年美國政治學學會班傑明‧立品寇特獎(Benjamin E. Lippincott Award)



(此獎兩年頒發一次,頒發給出版十五年後對政治學界仍具深遠影響力的著作)





 



★ 書中作者解釋現代治國方略的基本原則:打造精簡化與可辨識性的社會工程。

★ 國家主導的社會工程計畫中,導致大規模與全面性災難的四大必要條件:



一、對於控管自然和社會的行政秩序

儘管這是當代治國方略中不起眼的工具,卻也是雙面刃——對於維護並執行我們的福利與自由至關重要,但也能成為當代專制君主制度所用的設計。



二、高度現代主義意識形態

透過秩序、效率、理性等方式支持科學與工業,並排除歷史、文化、與自然過程。大多數手握權力的國家官員和首腦以及秩序的設計者都持這類觀點,他們熱衷於某些類型的計畫和社會組織形式,而這也與他們的利益也有密切的關聯。

 



*本書強調,前兩項過程本身並不致命,甚至有可能促進改革;但一旦與下列三、四這兩項元素結合,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三、充滿攻擊性的集權政權

有意願、也有能力使用強制權力,並以將社會改造成高度現代主義為目標,這樣的極權政權將使高度現代主義意識型態的設計成為現實。



四、被動的市民社會

這樣的社會缺少抵制這些國家社會工程計畫的能力。

 





這本書的目的並非反抗或是指責個別的社會計畫或高度現代主義的意識型態,

而是要指出這兩者結合所產生的「帝國主義」,是如何侵略與忽視在地知識與習俗。

這項課題值得所有關注「國家機器」如何運作、或是「社區如何動不起來」的人,

從「國家的視野」再度審視與思考。

 
 

作者簡介


姓名: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美國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

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農業社會比較發展、霸權與抵抗理論、農民政治、東南亞、階級關係與無政府主義理論等。重要著作有《弱者的武器》(The Weapon of the Weak)、《宰制與抵抗的藝術》(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不被統治的藝術》(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等。諳法文、馬來語/印尼語、德文、緬甸語。

現為耶魯大學史德林政治學教授、人類學教授與農業研究計畫主任,同時也是收成平平的兼職農夫與養蜂人。

翻譯作者簡介

姓名:梁晨
試圖在學術書籍與言情小說中取得平衡的社會學家。目前為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包括移民政治、種族關係以及保守政治。
 
  • 導讀 如何不從「國家的視角」看待世界?
  • 致謝
  • 導論
  • 第一部 精簡化與可辨識性的國家計畫
    • 第一章 自然與空間
    • 第二章 城市、人民、語言
  • 第二部 轉化視野
    • 第三章 威權主義式的高度現代主義
    • 第四章 高度現代主義的城市:實驗與批判
    • 第五章 革命政黨:計畫與診斷
  • 第三部 鄉村定居與生產的社會工程
    • 第六章 蘇維埃農業集體化,資本主義的美夢
    • 第七章 坦尚尼亞的強制造村:美學與微型化
    • 第八章 馴化自然:可辨識與精簡的農業
  • 第四部 遺失的環節
    • 第九章 貧乏的精簡化與實踐知識:梅蒂斯
    • 第十章 結論
  • 圖片版權說明
紙本書 NT$ 720
單本電子書
NT$ 50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